论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

2022-02-21 06:35韩建磊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思政课教学改革

韩建磊

[摘 要]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政史知识及所学专业进行教学班的划分及教学的安排;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政史知识储备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并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以确保能将思政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班的层次化;教师的专业化;合作教学;教师的固定化。思政“精准教学”是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教改理念,是对“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的扩充,能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精准教学;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1-0080-03

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如何才能“理直气壮”?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要理直气壮,首先要自信,而要自信,则最起码要求能够成功驾驭思政课堂,要能够上好一堂学生愿意学、有兴趣学、有收获的思政课。只有做到这一点,思政教师才能有自信,才有“理直气壮”的资本。然而现实并不乐观,思政课上学生“低头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至今没有有效地得以改善,思政课、思政教师在学生眼里“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也一直没有有效的化解途径,知网上有许多论文在研究这些问题,这里不再赘述。虽然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政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方面缺乏创新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思政教学改革,设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思政课“可有可无”的尴尬形象。基于上述思考,并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精准教学”的教改思路。

一、精准教学的内涵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精准教学,是指基于学生的政史等文科知识储备及所学专业来进行教学班的划分及教学的安排,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并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以确保思政课能有足够的吸引力,进而将思政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精准教学”是相对于当前的“粗放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思路。而“粗放教学”是指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课程的分配,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刀切”式的授课,仅满足于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的消极的教学模式与实践。粗放教学是教师“懒教”的一种表现,教师没有积极地去引导甚至无意于引导学生专注于思政学习,最终致使思政教学的实效性非常差,进而思政教师、思政课被边缘化。思政教师如果要“理直气壮”,则必须改变“懒教”心态,必须摒弃传统的粗放教学模式,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能够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新模式,这是思政教师树立自信心的必经途径。而精准教学就是针对传统的粗放教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果说粗放教学倾向于“以师为本”,那么精准教学则倾向于“以生为本”,更注重思政知识传授的实效性。

(二)与已有“精准教学”概念的异同

“精准教学”并非一个新名词,知网上有许多以“精准教学”为主题的论文。但就内含而言,这些论文所研究的“精准教学”与本文所讲的“精准教学”实非同一概念。根据知网上的论文来看,“精准教学”大致分为两个类别:一种是指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教学模式,所有的核心类论文均是这种情况;另一种是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设法把知识精准地传授给学生。

什么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秦丹等人将之总结为:“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据驱动型教学的典型代表,已逐渐形成由精准学情分析、精准目标分析、精准内容分析、精准路径选择和精准教学干预等核心环节构成的一般教学流程。”[2]其他核心论文关于“精准教学”的界定与之大同小异。很明显,他们关于“精准教学”的界定与本文所讲的“精准教学”不是一回事。二者虽有相通之处,但又存在明显的差异。相通是指,都强调要将知识精确地传递给学生,都强调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等。然而就针对的实际问题,具体的操作以及适用学科而言,二者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已有的“精准教学”严重依赖于现代技术及硬件设备,这就导致这种“精准教学”的具体操作与推广上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很难普及。而本文所讲的“精准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掌握学生的文史知识储备状况,这仅需调查摸底即可获得相关数据,对现代技术及教学设备等并无额外的、特别的需求。而具体的操作上,也仅是按照学生的文史知识储备情况进行分班、备课及授课等,并未额外地增加教师及学生的负担,所以非常易于普及。就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言,本文所讲的“精准教学”模式是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设计的,用于应对思政教学实效性差、抬头率过低这一现实问题,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学科。

另一种“精准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设法把知识精准传授给学生,比如张海霞提出,“通过全面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中突出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3]其他的同类论文大致也是这么界定“精准教學”的。就思路而言,这与本文所讲的“精准教学”也是相通的。但就具体学科,具体的措施而言,二者又完全不一样,正如前面所述,本文是专门研究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在具体的措施上,比如“班级划分”“教师固定化”等均是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而提的。而已有的“精准教学”论文则极少涉及高校思政教学,仅有的一两篇,在内容上与本文也是差异明显。

简言之,本文所讲的“精准教学”与已有的“精准教学”在思路上确有相通之处,但不是重复研究,亦非已有的“精准教学”理论与思政教学的简单结合,就具体内容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思路。

二、精准教学的具体内容

“精准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它要求对学生政史知识储备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要求学校、教师、学生的相互配合,并且对教学班的划分、教师的备课授课以及学生的成绩评定等方面均有具体的要求,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班级划分的层次化

教学班的划分是精准教学的核心环节,它要求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的政史知识储备情况大致相同或相近,以便于精准授课。而实际上,限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比如大班授课制,思政教学班的划分往往没有这么严格,同一个教学班里有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专业的学生,甚至是文科与理工科的混编,学生之间的政史知识储备状况差距甚大。如果不考虑教学效果,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班级怎么划分都没太大的区别。然而一旦考虑教学效果,这种忽略政史知识储备差异的班级划分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的有学生则“吃不了”,并且部分学生有可能会出现所谓的高校思政知识与中学政史知识内容重复的感觉,进而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基于此,笔者主张基于政史知識储备情况的班级划分。

具体讲,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实施一个全员性的政史知识储备情况的摸底调查,包括是否选择政史课作为高考科目,对重要的政史知识的了解与把握程度等。尔后,基于调查数据对学生进行大致的分类,比如分为A、B、C三个层次,A是指政史知识储备量比较大,B是指政史知识的储备量一般,C是指政史知识的储备量非常少。在分班时,要把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在一起,以便于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A层次的班级,则需要尽量避开基础知识的重复讲授,而倾向于知识的扩充与理论的提升;C层次的班级,适合从零讲起,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B层次的班级则可采取一个折中的方式。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要适当地进行难易程度的调整,考核内容与方式也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切忌“一刀切”。

(二)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化主要包含括两个层面:一是,一位教师只负责一门课程,或者一门课程中的几个章节;二是,思政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

一位教师只负责一门课程,是精准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安排多是粗放型的,为了工作量,有可能一位教师同时负责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这种排课方式忽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那就是,教师不是全才,都有其固定的专业方向,很难保证熟悉每一门课程,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能教,什么都教不好”。所以,要实施“精准教学”,必须确保一位教师只能讲授一门课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在思政兼职教师的选择上,一定把好关,要考虑兼职教师的专业背景等,以确定这位老师是否适合思政教学及适合哪一门思政课的教学,要尽量避免非思政专业教师讲授思政课的现象。许多高校的思政专职教师数量偏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吸纳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然而,有些兼职教师并非思政甚至并非大文科出身,很难胜任思政教学工作,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兼职教师要具备与思政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

(三)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指由几位教师共同完成一个教学班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每一位教师只负责这门课程的几个章节。由于思政教师都有其特定的专业背景与研究方向,所以对于同一课程的所有内容,教师不一定全部都熟悉,很难确保每一章节都能高质量地完成授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主张“合作教学”。具体来说,同一课程的几位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章或几章来进行高质量、精品化的备课与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甲教师只负责“思想政治”部分的备课与授课,乙老师只负责“道德”部分的备课授课,而丙教师则只负责“法律”部分的备课授课,然后大家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授课时间,合作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班,而且这个教学团队所承担的所有教学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均是以这种方式来授课。由于分工更加精细与专业化,那么教师则更易于把自己最擅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接受更专业的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体验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同一教师授课可能存在的枯燥感以及所谓的“审美疲劳”。

(四)思政教师固定化

具体来讲,某一学院的某一门思政课程长期固定地由一位或几位教师来负责。原因是什么?首先,同一学院的学生的政史知识储备比较相近,思政教师固定化有助于以最省力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与授课。其次,不同学院对思政课的要求实际上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政法学院与艺术学院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要求,在高度、深度上肯定不一样。教师固定化有利于思政教师更深入地准确地把握某一学院对思政课的特殊要求,使其备课与授课更加符合这个学院的实际情况,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不同学院的专业设置、文化特色是不一样的,相应的,教学素材、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的选择,如果能体现出这个学院的专业特色与文化特色,则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比如,在对音乐学院的学生讲授“爱国主义”时,选择一些知名艺术家作为典型,比如“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飞机”,相比较数学、化学等非艺术专业领域的爱国人物,则更容易引起音乐专业学生的共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所以,为了适合学生的政史知识储备,为了体现不同层次的思政教学目标,为了应对不同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文化特色,思政教师的固定化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

三、“精准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实践

思政“精准教学”模式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笔者所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初步探索。比如2015年开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尝试“合作教学”,若干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每人负责一个主题的备课与授课,合作完成整个课程的授课,教学效果非常好。2018年开始,“概论”教研室试行“教师固定化”,长期安排几位教师负责某一特定学院的“概论”课教学,以确保备课、授课能体现这个学院的特色、专业背景,能顺应这个学院的发展要求等。而“基础”教研室也因教材包含“法律”章节而一直与法学专业教师有合作。实践表明,上述举措虽然存在瑕疵,但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述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这些举措进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以便进一步推广。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思政“精准教学”模式,力图把上述举措融为一体,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思政教学经验与教训,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基于政史知识储备的班级划分”,以使“精准教学”更加系统化。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精准教学”模式可行性的认可与评价。

思政“精准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整体上仍然是一种教改设想,虽然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这些实践只是部分教师与教研室的个体行为,而未得到校方认可,且有些环节必须要有校方的配合与支持才能实施。如果要进一步的推广与普及,则必须得到校方认可,并组织专家对这种模式进行鉴定,评价其可行性,同时还要制定或修改与之相关的教学制度。能否得到学校的认可,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否全面付诸实践的重要前提。

其次,与“精准教学”相关的教务制度与规范的制定。

“合作教学”要求多位教师合作完成一个教学班的一门思政课程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一位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要复杂得多。它涉及教务系统的排课、教师的教评、学生成绩的考核以及教师之间具体的合作方式等。这些问题与学校教务系统存在直接关系,它不仅仅是工作复杂度的提升,而且可能会跟现行教务制度规范存在冲突,还有可能无法使用现有排课软件,以至于遭到教辅人员的抵制。所以,“精准教学”还必须考虑如何才能尽量少地改变现行教务制度与规范,如何才能把问题与困难尽量在教学部门内部予以解决。

最后,要面对“懒教”思维与习惯的挑战。

“懒教”是笔者对当前部分思政教师“敷衍了事”教学态度与习惯的称呼。对于这些教师而言,教学只是一种无奈的、必须完成的任务,能在不出教学事故的前提下,以最省劲的方式上完一门思政课程是他们的目标,至于学生具体情况如何,学生学到了什么,与他们无关。“懒教”既是一种教学习惯,也是一种教学思维,还是一种教学方式。而“精准教学”则要求,这些教师必须勤奋起来,必须主动去了解学生情况,必须积极地、尽心地去备课、上课,总之不能“懒”。要推行“精准教学”,则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懒教”思维。

四、结语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19年)的讲话既是对我们思政教师地位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殷切希望。然而我们必须承认,高校思政课现状并不理想,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我们不仅无法“理直气壮”,更无力肩负思政教育这一重任。思政教改,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邹吉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9-4-10(6).

[2]秦丹,张立新.问题与优化:课堂精准教学实践的现实审视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9(11).

[3]张海霞.促进深度学习的心理学课程精准教学研究[J].教育信息論坛,2021(3).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思政课教学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