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转变

2022-02-21 06:35赵颖陈马静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赵颖 陈马静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指在网络化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线上与线下并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理念。由于教学改革要求、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混合式教学走向常态化。为回应高校思政课改革要求、时代要求、受教育者主体诉求,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从“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换、从关注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重建、从以知识能力为主到全方位教学能力的开发,以思维转变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教师;思维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1-0046-04

2020年伊始,我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影响,教育部紧急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思政课作为学校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是当前及今后教学中将持续运用到的教学方式,这对思政课教师思维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混合式教學的内涵及走向常态化的原因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指在网络化背景下,改变原来的教学形式,借助信息技术,以学生有效学习、健康发展以及产生良好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理念。

1.以学生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教”

国际教育学者Merrill 曾提出有效的教学应该包括:激发、展现、运用和整合四个阶段,也就意味着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与设计。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个性的需求等运用慕课资源、SPOC平台、雨课堂工具、翻转课堂等形式来整合学习资源、展示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之间更加高效的互动,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学”

混合式教学构建了一个“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讨论、课后巩固实践的三维一体应用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方式”。[1]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下的学习行为表现为:课前,按照教师提前给出的要求利用多种在线资源进行预习了解;课堂上,以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为主要形式,讨论内容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话题以及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来展开;课后,根据课堂讨论的体会对知识点进行逻辑整理和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化理解,同时根据课程要求进行相关的课后实践活动等。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界限,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更加主动的事情。

3.以学生良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是将传统的以试卷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评价与基于整个教学期间的表现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式。混合式教学包含的过程性评价不是以期末试卷考试的分数为最终评价结果,而是见之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它通过大数据的搜集、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使教学评价呈现动态性、真实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激励其发挥更多的潜能。

(二)混合式教学走向常态化的原因

由于教学改革要求、疫情的反复与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混合式教学从“应急式”状态走向常态化。

1.教学改革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新时代教学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伴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支撑学校教育发展的网络化环境不断完善,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增多。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线下实体课堂教学与线上的教学有机结合,进而能实现教育教学影响的扩大化,所以混合式教学走向常态化是时代发展与教学改革的趋势要求。

2.疫情的反复与后疫情时代的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线上教学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改变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格局。疫情是促使学校进行大规模混合式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节点,并且让教育界认识到该教学理念的影响会持续下去,同时,所谓的“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将会长期影响包括教育教学在内的众多方面。面对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不仅要将混合式教学作为“停课不停学”状态下所采取的“应急式”的教学形式,更要将其运用到各类各阶段学校学生返校后开展面授时的正常学校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混合式教学作为常态化教学才能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中继续保持正常的教学状态,也只有主动将混合式教学长期运用于课程教学中才能让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动权。

3.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要求

混合式教学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教学理念,同时它也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而走向常态化。据美国媒体机构 Zenith 统计,2019 年移动设备占用人们 78% 的上网时间,这些数据在学生群体中体现最为明显,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学生喜欢并愿意花费时间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与娱乐。这就决定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说不能只在封闭的教室中进行教学,需要挖掘各个平台的教育资源,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网络为当下的教育教学扩宽了空间,为混合式教学走向常态化提供了有利的载体支持。

二、混合式教学常态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思维转变的必要性

混合式教学走向常态化已成为应势之举,作为在思政课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思政课教师,为回应课改要求、时代追求以及主体诉求,其思维需要进行适应性转变。

(一)回应课改要求:思政课教学要与时俱进

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引导的关键性课程,党和国家对其建设与改革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学提出“八个相统一”的改革要求,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要”的期待,其中包含“思维要新”。在混合式教学常态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只有树立多样化的教学思维,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将网络在线教学与线下实体课堂教学相融合,不断开发多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机衔接,才能使思政课既具有思想理论的高度,又具有生动有趣的氛围。

(二)回应时代追求:信息技術蓬勃发展

随着信息化网络的不断深入发展,新技术和新理念开始运用到了教学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混合式教学理念。思政课也正在经历着一场信息化技术革命,如慕课、微课、“VR +思政课”等形式都已经逐渐成熟地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思政课教师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思维和单纯依赖口头讲授的教学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冲击。混合式教学常态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积极利用新兴媒体技术,才能使思政课教学在传递思想与知识时既有理论可依循,又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三)回应受教育者的主体诉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思政课作为价值引领性课程,需要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合理的需求与期望的要求。当代学生经历并见证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社交工具,与外界进行交流广泛,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主体意识,特别渴望通过丰富多样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他们希望拥有积极的学习交流氛围来获得“存在感”的满足。在新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热情,最终满足学生的主体性诉求。

三、混合式教学常态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混合式教学在逐步走向常态化,这给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展示自身价值、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自我获得感的机遇,同时也给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教学身份变化、综合素质变高、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的挑战。

(一)混合式教学给思政课教师带来的机遇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自身价值

在传统的教学中,思政课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缺乏多种类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缺乏学生的正向反馈,所以其授课积极性也会削弱。而在混合式教学中,有多平台的教学资源供思政课教师参考,并且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发具有特色的慕课资源,也可以在已有的一些课程资源上加以创新。同时,在线上教学资源中教学能力较强并富含创新精神的思政课教师会凭借其教学魅力吸引更多学习者来学习其教授内容或给其他教育者教学予以一定的教学启示,当获得更多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认可时,会激发该教师更大的潜能,进一步开发与创新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推动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

对思政课教师来讲,实施混合式教学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需要从各大教育教学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思政课教师只有积极学习,提升自己信息检索能力和运用新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并且,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十分广泛,加之他们本身的丰富阅历与探索精神,使得学生自身内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拓展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3.提高自身获得感

思政课获得感不止针对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的获得感。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获得感来源于学生对其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良性互动与反馈。作为一门政治性和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少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加之以口头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容易造成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的评价,久而久之这些评价反作用在思政课教师身上就会产生疲乏心理,进而影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获得感。而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多样的教学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的教学评价等,使得受教育者个性需求、主体表达诉求得到满足,进而在线上与线下双课堂中表现积极,师生之间的积极配合能给思政课教师带来正向的反馈,让教师感受到自己所教授内容有价值,所采取的形式有意义,以致其获得感得到提升。

(二)混合式教学给思政课教师带来的挑战

1.权威身份受到挑战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教师讲授的内容这一途径,他们正通过多渠道、多平台来获取自己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学习资料与信息,在这种形势下,思政课教师的角色也在接受着新的挑战。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所以教师的身份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会对其教学内容深信不疑。而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多种类的平台完成了对课程相关内容的较为系统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较为平等的地位来对某一问题展开探讨,因此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上的“独唱者”,其曾经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

2.平衡教学时间的能力受到挑战

在混合式教学中,部分思政课教师会打磨一门属于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慕课资源,慕课内容的导入一般时长较短,而在这短短时间内将知识内容与目标价值进行凝练,思政课价值引领性较强,这就十分考验思政课教师教学语言组织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混合式教学包含有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种形式,它不是其简单的相加,而是二者通过一定体系进行有机融合,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在网络上课时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反思,进而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等。这些要求使得教师教学工作量增多,而思政课教师通常会有一定的科研工作,如何协调好线上与线下教学时间、科研与教学时间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教学过程中组织管理能力受到挑战

在教学管理上,由于思政课线上教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在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教师虽然可以通过各平台所展示的数据来获取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或通过设置练习题来检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的效果,但由于网络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部分学生会采取一些方式来规避平台的监督。所以学习视频的播放并不能意味着认真的学习,而练习题的抄袭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部分学生而言,线上学习集中在所规定时间截止前的若干小时内完成,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布置任务,更要明确地要求和直接、有效的监管。只依赖于学习平台的管理与监督方式会造成学生学习不积极、学习效率低的状况,而对于思政课,这类以价值引导为核心的课程,不能过度依赖学生的自主性,需要有教师进行规范的管理,这给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四、混合式教学常态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思维转变的路径

混合式教学在走向常态化对思政课教师思维的转变提出了要求,思政课教师要通过重新定位师生角色、重新构建教学体系、重新审视自身能力素质等来更好地适应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从“主演”到“导演”的转换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但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学生则是课堂上默默的听众。而混合式教学下最大的转变是来自于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教学的“主演”向“导演”转变,要重视学生、关怀学生,将学生的地位由次要变为主体。

第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混合式教学下的思政课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它离不开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激励式的话语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启发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见解和看法,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对于语言的整合表达和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意识。

第二,教师要关怀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不同阶段有其发展特点和特定的心理需要,并且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学生所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兴趣,了解学生关注的话题,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切入点进行思政课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要加强与学生联系。教育者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对象,“受教育者才会对教育者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对教育者发出的信息做出积极反应”。[4]作为意识形态较强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倾听学生的想法,以平等的对话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沟通环境。思政课教师也要学会转换身份,在日常生活中以益友的身份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帮助和指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其思想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从关注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客观的教学理念、掌握前沿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只关注线下教学到关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第一,在教学理念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正确看待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实体课堂教学的关系。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为线下课堂教学拓展了时间与空间,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网络平台与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能完全依赖于此,更不能忽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寻找国家部署的要求和学生个体的需要的有机结合点。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一方面要强调思政课的政治性,另一方面也必须回应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解答学生对现实中的疑惑。如大学生对当下时事和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会有较大的关注与兴趣,思政课教师要主動与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使思政课教学既满足学生对关注事件的深入了解又保持与坚定正确的政治站位。

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把线上网络课堂和线下传统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感染力与吸引力,并使学生产生从内化到外化的力量。在线上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利用学习平台提供的功能来优化教学过程,如使用实时弹幕、投稿等功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困惑与感受;在线下教学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与思想碰撞,并解决学生知识与思想上的困惑。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好线上与线下这“两个课堂”。

(三)教学能力重新审视:从以知识能力为主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艺术。”[5]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探索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的能力,从传统课堂以关注知识能力为主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首先,提高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在混合式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把大数据理论、信息化手段运用于辅助课程教学中,用微视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自媒体,让“思政课堂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时代”,[6]构建起覆盖思政课教学的教学网,延展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空间。

其次,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传统教学的教学管理主要局限在课堂上,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管理,如课堂纪律管理等。但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且构建了一个课前——课中——课后三维一体的教学体系,而这三个阶段都包含着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和其应该承担的责任。思政课教师课前需要对学生发布相关学习要求,课中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后要落实第二课堂,组织完成社会实践的内容,每一环节都需要思政课教师的管理与组织。

最后,提高探索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的能力。混合式教学包含有教学评价的混合,教学评价如何混合对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实体课堂学习表现评价与大数据平台记录评价相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与期末试卷考试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等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如线上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弹幕、投稿等对某一观点进行分析,通过网络平台的数据记录以及教师对其回答质量的评阅可计入平时成绩,同时线下课堂中的表现,如讨论、发言等都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从而使学生不对唯一的陈旧的固有的期末试卷上的分数目标去单向学习,而是将思政课的学习当作一种探究的过程,最终达到符合思政课开展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吴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35-37.

[2]习近平在全国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0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王恩伟.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运用[J].高教学刊,2019(20):177-179.

[5]黄诗迪,何旗.以情感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诉求·境遇·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9(7):173-178.

[6]贾玉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的教学策略[J].科技风,2019(24):65-66.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