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琳 陈瑞芬
【摘要】神话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窗。在语文课本中,神话类课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神话类课文以其浓厚的幻想色彩与隐含其中的正确价值观,深受学生喜爱。文章分析了神话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模式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模式;教学价值
神话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与疑问。当然,神话并非子虚乌有,其中很多是古代的先人被后人神化,而形成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中西方文学史上,神话故事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现代,神话传说对历史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有一定篇数的神话。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均选自于中外古代神话故事,神话类课文要引领学生做到:知晓神话故事特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借助神奇的语言讲好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编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探究神话类课文的教学模式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堂
在神话故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神话的神奇之处,在教学的开头设置悬念,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堂内容的探究欲也会变得高涨。如,教学《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这样一句歌词:一只美丽的鸟儿衔来石子填海,羽毛黑黑,翅膀飞飞,把铮铮的誓言投向海水……”学生立刻就产生了对于那只鸟儿的想象,对于它为什么要填海展开了思考。人物是神话故事的核心,盘古的牺牲精神、精卫的锲而不舍、普罗米修斯的英勇、女娲的决心,神话类课文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除了在课堂导入时要设置悬念外,还要抓住神话的“神”,聚焦人物,通过品味语言与行动特色,来凸显人物形象,为全文定调。人物是神话故事的核心,神话类课文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普罗米修斯的言语“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大胆猜测普罗米修斯的人物性格,更好地把握神话的走向。
(二)抓住神话的“话”,聚焦文本特质,关注语言和表达
“神话类课文”教学怎么教?笔者认为,想象、朗读、品味、讲述是四个关键。想象是进入神话文本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有了想象的“入”,才有朗读的“出”,只有静思默想去品析,才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为什么女娲要去补天?怎么补天?根据自己的想象再朗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寻正确的答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天地”的由来,再提及盘古这个人物。神话故事中都蕴含着神奇的人物、力量和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力;神话故事的文字大都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学生再去细细品味。最后,再引领学生讲述所学的故事,将神话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体现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意义。
(三)抓住神话特色,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在一个单元的神话学习后,培养学生神话写作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力。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本中,第四单元的习作标题为《我和 过一天》,习作要求学生在下划线补上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想象并写出与“它”一天的经历。在前期的神话课文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了解了神话的写作方式。在习作课上,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选择人物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在大胆想象的同时注意合理性。例如,《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呼出的气息是轻柔的,风与云也比较轻柔,所以盘古的气息化成风与云是合理的,若是化成隆隆作响的雷声就比较突兀了。想象要合理就要找出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包括血液变成江河、汗毛变成花草树木,虽然夸张,但两者有共同点,这樣的大胆想象就是合理的。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增强故事的可读性,也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思考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价值
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笔者看来,进行神话类课文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不仅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方面,也要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教育倡导改革与创新,但目前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分数的重视程度依旧高于对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好莱坞借助我国的传统人物形象制作了电影《花木兰》,中式的布景与东方面孔,而人物却使用的是英文台词。这体现了我们在自身文化资源挖掘方面想象力的缺失。
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我国的神话故事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笔者认为,神话故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想象力最好的手段之一。神话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的幻想,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乐于沉浸在神话故事中,并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比如,《女娲补天》这篇神话,学生好奇于天地“窟窿”,更惊诧女娲补天的神奇。
(二)成为学生良好品德的思想基础
德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故事可以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神话中正面人物形象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普罗米修斯、女娲、盘古都体现了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从精卫身上可以看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会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并为他们树立起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在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将经典的神话人物精神传达给学生,必然会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激励学生向神话英雄学习,在日后的发展中也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碎片化阅读时代中的碎片化阅读呈现出低龄化特征。对于成年人来说,碎片化阅读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但对于学生而言,碎片化阅读不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浅尝辄止”的阅读行为阻碍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无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静下心来。
学生时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充分利用神话类课文,语文教学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神话类课文内容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是以自然和人类身边熟知的现象为基础,充满趣味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精卫每天扔那么一点东西去填海,不觉得累吗?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在思考中,学生积累了精神财富,体会到阅读的快感,才会真正喜欢阅读。
(四)传承人类文明的瑰宝
神话虽有东西之别,但它们同属于人类文明,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优秀文化。神话是遥远时代的人们对于人类诞生的思考,由于受到种种限制,他们只能依靠“神”来猜测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体现出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人”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延续,也关系到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师有责任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更好地引导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瑰宝。
三、结语
总之,神话类课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反复阅读中理解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当然,还可以适当播放相关的神话动画,引领学生进入神话世界,对比他人的神话世界与自我内心神话世界的异同。同时,从语文学习的视角去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表面的文本信息出发,领略神话题材的精神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段翠香.“现实”与“虚构”在课堂的应用——漫谈神话阅读教学中的理性[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9:268-269.
[2]廖冲.神话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意义和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
[3]赵昱.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四读”课堂教学模式——以《女娲补天》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3).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