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月梅
摘 要: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气候异常、雾霾泛滥以及温室效应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严峻。因此,降低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迫在眉睫。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是当前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高效营造林在实践中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氛围。该文介绍了根据营造林技术常用方法以及应用实践,以期加快城镇造林进度,加强森林城镇与森林村庄建设,从而调整造林结构。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森林城镇;生态建设;土壤环境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2-0068-03
1 高效营造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我国,营造林技术的应用旨在预防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营造林工程可以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已开展了很多营造林工程,这些工程地域广阔,同时跨越多个省市地区,植被覆盖面宽广,对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较快,我国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因此,有必要发挥营造林技术的应用优势,依靠营造林工程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通过不同高效营造林技术的使用,满足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防止生态资源被恶意破坏,规避水土流失和气候变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营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
2 营造林主要技术
2.1 技术种类 营造林技术种类主要包含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2种。
2.1.1 自然更新 自然更新是通过地下茎、伐根的萌芽方式,以及天然下种完成造林,结合不同程度的主伐,在更新的同时无须人为干涉,可自然形成新的树林。自然更新下的树木物种多样性,对自然界环境的抵御能力较强,有着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一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存的高效营造林技术。
2.1.2 人工更新 人工更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火烧造林:采用火烧的办法对区域进行清理,再根据实际清理情况翻整土地,最后人工补种。该方式的应用需要注意对火烧范围和火烧时间的有效把握,防止对原本树种的平衡造成破坏和影响。针对混交林,林业部门应按照种植地的地势情况确定树种间的距离,比如种植阔叶林之前,应摘除80%左右的叶子,确保其他树种生长空间足够。(2)萌芽更新:该方式可以让树种通过原本的根系完成水分与养分吸收,由于树种生长的速度很快,萌芽更新方式的可适用范围不大,只适用于杉木和桉树等树种。(3)植苗更新造林:该技术可以提高树木成活率,操作简单,且树木生长速度快,适合大范围种植,特别是在环境恶劣和水土流失区域,采用营造林方法可以强化种植效果。(4)飞播种植:该技术具有效率高、作业速度快、节省人力的优势,但需要注意播种前做好播种计划,详细规定播种区域与时间,播种后查看效果,对树林后期生长进行维护管理,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2]。
2.2 播种方式
2.2.1 撒播 撒播的应用优势是无须整地和覆土,种子可以自然成长,不仅成本低,而且工作效率高。但撒播的方式种子易受植物截留、鸟兽、环境变化的影响,即便种子发芽也会因为埋藏深度偏浅,导致种子根系无法深入地下内部。所以撒播的营造林方法使用下,树种成活率普遍不高,常用在交通不便或缺少劳动力的地区。
2.2.2 条播 条播是按照统一行距播种树种,常见的方式有单行和双行播种、连续和间断播种4种。条播是传统播种造林技术的一种,无须育苗,可直接将种子播种到地下,适合用在大面积造林工程内。条播的播种方式对造林地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需加强养护管理,要求树种种源充足、种粒大且容易发芽,如核桃、山杏。要求营造林土壤内水分充足,建议在偏远的山区地区采用该播种方式[3]。
3 高效营造林技术的应用实践
3.1 合理應用营造林技术,加快城镇与乡村造林建设进度
3.1.1 营造林作业的设计 截至目前,我国营造林建设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0%,国家向来重视对营造林的建设。为强化建设效果,改善生态环境,有必要不断提升现有的营造林技术水平,加快建设进度,提升生态效益。营造林工作的开展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项目建设计划,这是因为项目设计会对建设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一旦设计不合理将影响建设质量。合理制定营造林建设计划,促进营造林工作有序开展,建议综合安徽省天气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人为条件以及机械设施等影响因素,以严谨客观的态度掌握营造林实际建设情况,明确项目建设目标。方案中关于地域地形条件与生态环境等相关内容,应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满足地域实情建设方案,推动营造林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营造林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在营造林作业设计环节中,保证作业设计和生态环境的相协调尤为关键。
根据安徽省实际情况,特意聘请省林业厅林业规划设计院编制总体规划,建设内容涉及森林生态、林业经济、生态文化和城市森林建设在内的4大体系、20类建设项目和194项具体项目。经过一系列努力,全县新增森林面积6133.33hm2,森林覆盖率达66.53%以上;30个煤矿山进行植被复绿,山体绿化成效显著。通过实施营林绿化工程,全县15.6万hm2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管护和休养生息,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7万m3。
3.1.2 营造林树种的选择 对于营造林来说,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应科学分析当地气候环境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化,建设营造林时,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树种有着差别。比如,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营造林时不宜选择对水分要求高的树种,推荐种植胡杨类树木。这是因为胡杨根茎长,有着较强的耐旱与保水能力,在内陆地区有较一定的种植优势。种植之前,人们应对营造林建设地的气候和地质特点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选择种植的树种的参考依据。再比如,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建设营造林时应考虑到北方气候特点,松树耐寒能力强,生命力较好,这是北方地区营造林建设的主要树种。选择树种的同时,人们还可以对树种种类做出调整,通过树种间的组合优化,以提高树木的生命力与活力。
3.1.3 營造林土壤环境的选择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土壤与水分是树木成活的必备要素,营造林建设时应考虑到土壤内的营养成分,通过对树木栽植时土壤环境的评价,做好种植地的管理,从而改善土壤环境,强化营造林建设效果。比如,在管理土壤的时候应定期翻地,保证土壤处于疏松的状态,优化土地结构。树木支与带状体间应保持一定宽度,从而加固土壤,防止水土过度流失。不仅如此,结构建设也是高效营造林建设的一部分内容,建议按照树木的实际种类选择营造林结构,融合树种和地质环境。比如,采用混林栽种的办法提高土壤使用率和树木成活率,提高树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3.1.4 营造林整地与育苗 营造林开始前,应及时清理地表植被,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合理应用整地技术,能够提高树木成活率,推动苗木生长。营造林整地的方式主要分为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2种。局部整地是对营造林区域的一部分土壤翻新处理,全面整地是对营造林内所有土壤翻新,该方法适合平面地区。营造林的育苗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树木成活率,这将对营造林质量产生影响。在分析安徽省地形条件后选择优质树种,扩大苗木基地范围,转变以往的种植和培育习惯,整合树种基地,低价供给苗木生产基地种植,降低苗木的生产成本,防止劣质树种进入工程。
3.2 加强安徽省森林城镇与森林村庄建设 森林城镇建设是安徽省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自省级森林城镇工作开展以来,与美丽乡村、村落景区建设相结合,结合镇街特色打造不同的景观节点。具体实践操作如下:太阳镇将自然与文化结合,形成森林文化体系,加大生态科普教育力度,开展义务植树,实现全民义务植树率达88%;玲珑街道围绕“山水之城”的宜居生态小城市定位,完善森林绿色景观体系,特别注重建成区及锦溪、公园、主要道路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的绿化质量提升;清凉峰镇以森林生态网络、文化、保护建设为主要内容,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的绿化系统。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为发展目标,规划形成升级森林城镇建设区生态绿地主体结构,创建森林生态体系。在森林城镇的重点工程建设中,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3.2.1 城镇绿化工程 按照现有绿地分布情况,合理布局,使绿地分布和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在全镇,形成均衡的绿地布局。落实规划林地造林,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让森林来到城市中,提高城镇森林覆盖率,为居民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按照自然植物的群落特征,发挥植物造景功能,科学选择树种,应突出树种的多样性与乡土化,规划建设绿地,种植香樟、柳树、榕树、夹竹桃等树种,创造均衡发展的绿地系统布局,满足不同居民的生活需求。
3.2.2 通道绿化工程 根据镇域交通网络建设多条绿色廊道,在满足道路交通与隔离防护需求的同时做好补植修复工作,比如银杏、香樟、枫杨等行道树种植的同时,可以结合其他乔灌木一同种植,改善道路两侧森林景观,将城镇绿化体系与乡村绿化连为一个整体,创建森林绿化网络。
3.2.3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首先,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区等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之间建立生态廊道,促进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两个区域生物质能量的交流,创造生物圈。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全方位保护,禁止乱砍滥伐,采取人工措施保护珍贵的植物和濒临灭绝的植物,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应结合其生长环境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无论是树体修复措施,还是生境修复措施,其应用都不能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3.2.4 推进森林村庄建设 明确其建设标准,即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要求林木覆盖率在35%以上,村域内建设超过面积1.3hm2的乔木林,打造环村林和风景林;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全覆盖,重要区域建设微型林网。转变以往杨树和女贞为主的树种种植界面,增加乡土树种的比重,引入外来优良树种,保证树种的四季性特点,关注林业季节变化。在面积0.06hm2的空闲位置打造村民休闲公共健身森林绿地,尊重民意,统一规划,在安徽省政府主导的同时鼓励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人们的植树意识和环保意识,扩大居民对营造林建设的知情权和参与权[4]。
3.3 从实际出发,调整造林结构 优质高效的营造林设计离不开实际情况,作为林业资源培育的基础,营造林种植工程需要以造林作业设计为依托,要求人们遵守相关规定,实地勘察种植区域,采集相关数据,按照安徽省具体地理位置进行营造林作业设计,保证项目和周围环境、树木生长习性可以相互适应。提高对防护林的认识程度,保证树木在规定时间内成活和成林,确保树木拥有对外界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树种与造林地的选择是双向的,二者关系密切,选择造林地的同时也要选择树种。树木的分布情况将会关系到造林带的树木产量,建议合理安排树木结构,根据工作变化调整造林结构。按照不同树种的分布情况,科学分析当前造林结构,找出其中问题并及时解决。目前,造林主要分为混交林和纯林2种,混交林就是指种植的树种超过2种,纯林的树种分类比较单一,树木整体结构容易被调整,但人们无法对地质条件充分利用,纯林种植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有时也会面临地质退化。混交林这种造林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土壤条件,经过对不同树种的有效布局,提高树种成活率,从而进一步加强树林防护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营造林建设作为植树造林的一部分,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地区林业部门结合当前林业资源应用情况,发挥营造林技术的应用优势,明确营造林技术种类与常用方法,合理应用火烧造林、萌芽更新、植苗更新造林、飞播种植等手段,强化高效营造林技术的应用实践。与此同时,还应持续加强森林城镇与森林村庄建设,调整造林结构,保证项目和周围环境、树木生长习性相互适应。
参考文献
[1]毕琼仙.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农业,2021(03):31-32.
[2]苟光松.浅谈优质高效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J].种子科技,2019,37(13):113,115.
[3]高黎晖.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花卉,2019(18):234.
[4]邹艳梅.优质高效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解读[J].农家参谋,2019(19):101.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