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幼儿成长的足迹

2022-02-21 00:46王慧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牵牛花藤蔓经验

王慧

一、缘起:一往而深后的“小惊喜”

1.源自对幼儿兴趣的把握

夏秋交替,满墙的牵牛花藤成为幼儿园里的一道风景线。牵牛花藤爬到二楼中班活动室的阳台上,幼儿议论纷纷:牵牛花藤是怎么爬上来的?接着会往哪里爬?牵牛花什么时候开花?……对牵牛花的兴趣,让中一班幼儿产生了探寻其秘密的内在动力,更成为本次园本课程活动生成的出发点。

2.源自对幼儿需求的满足

满阳台的牵牛花其实是这个班的幼儿在就读小班时亲手播种的。那时,他们收到了一袋来自大班哥哥姐姐的牵牛花种子,开心至极,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和哥哥姐姐一起种下。从此,每天照顾牵牛花成为他们最喜欢的工作。当他们发现牵牛花顺着墙爬到中班教室,那种惊喜感、亲切感,比任何东西更热烈、更持久。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与牵牛花的故事早已开始,这更有利于推动课程活动的开展。

3.源自对素材价值的判断

“绿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绕竹篱开。”牵牛花作为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春季播种,夏秋开花结籽,生长变化特征明显,便于幼儿观察探究。牵牛花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无疑给幼儿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我们期待通过与牵牛花的共同成长,幼儿也能拥有这种“向上”的品质。

4.源自对课程理念的落实

大自然是活教材,是幼儿学习的天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更加符合他们的需求。满阳台触手可及的环境资源,能充分满足幼儿随时观察、随时探究的需要。支持幼儿“在蓝天下读大自然的书”,才能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充分、更直接的体验。

二、对话:课程活动共构中的“关键点”

1.聚焦幼儿经验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集体讨论和个别观察,我们了解到幼儿的已有经验主要聚焦在对牵牛花籽、叶等外部特征的零散认知,当前他们关注的是牵牛花的植株特征(藤的缠绕特性、花的颜色、形状等)、生长过程(爬藤现象、开花时间、结果和结籽等)、养护办法等。通过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我们与幼儿一起建构了接下来的课程活动内容。

2.明确课程活动目标

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等,以及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全收获”理念——要突破单纯对植物果实的物质性收获,重视幼儿对经验的获得,将课程活动目标预设为:(1)感知牵牛花的形态及生长变化的过程,学习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2)尝试用语言、绘画、手工、图表等方式表达对牵牛花生长的理解。(3)通过播种、管理、收获的过程,感受牵牛花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增进对牵牛花的情感。

三、历程:追随幼儿活动中的“哇时刻”

著名教育家张雪门说:“从行动中获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幼儿放在前面,遵循幼儿学习的轨迹,关注幼儿主动参与、探究和建构的过程。以牵牛花的自然生长过程作为实施路径,围绕幼儿经验的自然获得,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哇时刻”。

1.藤蔓绕绕 —— 让智慧之光延续

“牵牛花藤是怎么爬到二楼的?”这是暑假开学后幼儿见到牵牛花的第一个关注点。他们自发来到阳台,近距离地观察牵牛花,感知牵牛花有别于其他植物的攀爬特征,获得了牵牛花不断缠绕向上生长的直观经验。

当然,幼儿的关注远不止这些,在对牵牛花藤关注的同时,他们产生了一连串对藤蔓植物的好奇,因此,科学活动“神奇的藤蔓植物”应运而生。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调查身边常见的藤蔓植物,通过对比、判断、分辨藤蔓植物的不同爬行方式,从而建构新的经验。

2.花开朵朵 —— 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

在一个周一的早晨,牵牛花开了。幼儿奔走相告,惊喜之情无以言表。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发现牵牛花卷起来,没有精神。“牵牛花到底怎么了?”“它还会再开吗?”幼儿纷纷猜测。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鼓励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探究,每名幼儿认领一朵花苞去持续观察。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幼儿发现了单朵牵牛花的花期只有一个上午的秘密,而绘本故事《牵牛花,早上好》的阅读活动,则使他们更加明确了牵牛花“晨开午谢”的特征。

幼儿对牵牛花的喜爱与日俱增,每天他们都会置身牵牛花丛,浇水、捉虫,数一数今天开了几朵花,尝试用多种形式表征牵牛花。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犹如我们的课程活动,自然生长,水到渠成。

3.虫儿爬爬 —— 发现幼儿成长的力量

在与牵牛花朝夕相处的某一天,阳台上出现的几颗神秘小黑豆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仔细端详后,有的说是牵牛花的种子,有的说是蝴蝶的便便……他们在牵牛花中积极地搜寻着,发现了一只隐藏在绿叶底下的虫子。幼儿有点害怕,但又满怀好奇。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轻轻地捉下了虫子,想一探究竟。

虫虫的出现完全在意料之外,我们感叹于幼儿在打破内心恐惧后对虫子的探究。在科学活动“虫虫的秘密”和综合实践活动“捉虫小分队”中,我们看到了幼儿成长的力量,这种鲜活的现场经验比书本上的学习更生动、更具连贯性。

4.籽儿采采 —— 延续生命的喜悦

两个月后,牵牛花逐渐凋零,花托部位的青色圆球已经变成了棕色,有一些已经裂开来,露出黑色的小粒。幼儿知道这就是种子,小心地把它们收集起来,打算来年继续播种,让牵牛花延续它的生命。当玻璃瓶里的花籽不断装满,自豪、欣喜的表情渐渐浮现在幼儿的脸上。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牵牛花的种子,更是数月的长久相伴,是一份埋藏在心底的美好。

当然,种子的成熟有先有后,收掉枯黄花苞中的籽,并慢慢等待那些尚是青绿色花苞的成熟,也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在之后的日子里,幼儿陆续收获了一批批晚熟的牵牛花籽,一起数数圆球中种子的数量,放在区域中分一分,并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与他们分享这份喜悦、延续这份美好。

四、反思:幼儿视角中的“小美好”

1.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我们深知幼儿的真发现才是他们的真体验,因此我们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去发现活动中的生长点,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在课程活动开展前,教师组织话题讨论,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在课程活动推进中,鼓励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探究;在幼儿发现小黑豆时,支持幼儿一探究竟……这些基于幼儿需要而给予的支持,必然不会脱离幼儿本位的视角。

2.体验在前,经验在后

我们认为,想要让幼儿获得经验,就必须让幼儿经历过程、经历行动。幼儿经历了牵牛花从播种、爬藤、开花、长虫到收获的完整过程,是亲历其中的真体验、真行动。在为牵牛花藤搭支架后,幼儿惊喜地说“牵牛花藤爬上去了”;在对牵牛花持续观察后,幼儿发现了牵牛花“晨開午谢”的特征。这些通过幼儿真实体验而获得的经验更鲜活、更具价值。

3.关系在前,教育在后

每个幼儿都是有灵性、有情感的个体。课程活动实施以来,牵牛花犹如幼儿的朋友,他们每天都会专注其中,数数开了几朵花、找找花丛中的虫子,感受着牵牛花不断缠绕向上的生长过程。这促进了幼儿的转变,使幼儿呈现出了如牵牛花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真正实现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幼儿也在其中获得了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珍惜与敬畏。

猜你喜欢
牵牛花藤蔓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牵牛花
牵牛花
漫游藤蔓幻境
天际藤蔓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儿歌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