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中成长

2022-02-21 00:46韩佳琪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儿歌蜗牛戏剧

韩佳琪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幼儿自发地玩起假装游戏或角色扮演类游戏,他们的游戏是即兴的、自由的、快乐的。然而在这类游戏中,由于缺乏教师有目的的规划和组织,存在游戏时间不稳定、游戏形式常常变化的现象。张金梅教授认为:“戏剧游戏是指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动作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戏剧游戏活动。”[1]从中不难看出,戏剧游戏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的,它既关注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需要,同时也鼓励幼儿充分调动各种感官通道去感知与体验周围世界,使幼儿通过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深化对事物的感受和认知,有意识地控制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达。在倡导课程游戏化的当下,教师该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生成游戏,同时体现游戏精神?接下来,我将围绕两个戏剧游戏的生成、问题和策略调整具体阐述。

案例一:戏剧游戏“蜗牛回家”

片段一

一开学,中一班的自然角迎来了几位新成员——小蜗牛。幼儿对蜗牛很是好奇,常常蹲在自然角一边学蜗牛的样子一边逗它们玩。平常蜗牛移动起来都是慢吞吞的,可只要伸手去摸小蜗牛的触角,它就会一下子缩进壳里。

注意到幼儿对蜗牛的观察和兴趣,在晨间谈话时我便与他们谈论起蜗牛。丢丢注意到蜗牛的形状,说:“蜗牛小小的,有一个壳,那是它的家。”天天关注到蜗牛的身体语言,说:“小蜗牛有时候会害怕。”我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蜗牛害怕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丢丢回答道:“它会把触角缩回壳子里。”幼儿听完丢丢的话,都迫不及待地模仿起蜗牛缩回壳的动作来,他们有的缩着脖子、低着头,有的把胳膊抱在自己身上,还有的甚至趴到地上,弓着身子把头埋了下去。看到他们的表演天性被激发,我便请他们扮演蜗牛,我扮演森林里的其他动物,当我走近时,幼儿要模仿蜗牛缩回壳里的样子并保持不动,直到危险解除。“蜗牛回家”的戏剧游戏便生成了。

丢丢一听要玩游戏就很兴奋,她早早做好准备并告诉同伴:“小蜗牛要弯下腰慢慢爬。”福宝则直接趴在地上,把屁股撅得高高的,说:“蜗牛壳很大,所以屁股要翘起来”。随后的几天里,我们每天都要玩一次“蜗牛回家”的游戏。当然,每天我扮演的“天敌”都不一样。这一次,我扮演的是大灰狼,一一听到我走近的脚步声,便飞快地往空地上一跳,接着趴下身子一动不动,闭紧眼睛、屏住呼吸、神情紧张地等待“大灰狼”的离去……

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幼儿的兴趣大不如前。有次我带他们下楼去空地上玩耍,听到前排一个幼儿用些许厌倦的语气小声嘀咕道:“又玩小蜗牛啊!”身边的几个男孩子也说:“怎么还是小蜗牛呢?”

游戏分析与跟进

戏剧游戏“蜗牛回家”源于幼儿对自然角中小动物的发现与观察。注意到幼儿的兴趣后,我鼓励他们通过观察蜗牛、画蜗牛、模仿蜗牛等对蜗牛的外形与行为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游戏。但随着游戏的重复以及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幼儿渐渐不满足于对蜗牛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导致后期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明显降低。

进入中班的幼儿,其自我意识增强,动作发展水平和语言发展能力大大提升,对社会交往也有了更多需求,他们渴望有更多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当游戏进入疲倦期,我该如何调整思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基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在游戏中加入了儿歌元素,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变化肢体动作进行游戏,并提供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机会,希望激发幼儿对肢体动作的自主表达。和幼儿讨论后,我们共同创编出这首儿歌并丰富了游戏玩法:“变变变,变变变,变成一只小蜗牛(幼儿自主模仿蜗牛的状态)。爬爬爬,爬爬爬,动动身体去玩耍(幼儿做出各种动作表现蜗牛游戏的状态)。伸伸触角说说话,我们都是好朋友(幼儿两两结伴进行互动)!”念完儿歌后,教师可继续扮演动物,也可随机选择一名幼儿扮演其他动物去寻找蜗牛。

片段二

游戏开始了,幼儿自发念起儿歌来,念到最后一句时,汤圆伸出食指放在头顶,亲昵地走到芒果边上用手和头一起去顶他的“小触角”,两人一边互相蹭着小触角一边眯着眼睛嘻嘻笑。儿歌快结束时,我悄悄摸了摸天天的头,天天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站了起来,接着他就变成了大公鸡,一边将手掌放在头顶,一边学着公鸡屁股一扭一扭地走路的样子。幼儿看到这个情形,一边尖叫一边拉着好朋友四处散开,有的抱在一起蹲在地上,有的头靠在一起、双手抓得牢牢的,生怕自己站不稳被公鸡发现。天天走了好长时间也没发现会动的蜗牛,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一和文文互相看了看对方,没忍住笑出了声。天天马上发现了,快速扭过头来看着他俩,其他幼儿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游戏分析与跟进

将儿歌引入游戏后,幼儿可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自主表演,游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模仿,其趣味性和自主性以及同伴互动的频次也得到增强。由于儿歌内容的开放性,幼儿可在一定的框架下自己调整节奏、创编动作,如念到“变变变,变成一只小蜗牛”时可从队伍中自由散开,用身体表现蜗牛的样子;念到“爬爬爬,爬爬爬,动动身体去玩耍”时可模仿蜗牛爬行的状态,并将自己与蜗牛玩耍的场景进行想象和表现;念到“伸伸触角说说话,我们都是好朋友”时可找其他伙伴以碰碰身体、摸摸头等方式进行互动。调整后的游戏不仅动静交替,给了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也让幼儿积累了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经验。教师的退位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角,他们有机会选择不同动物进行扮演,这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肢体表达与想象,模仿经验得到丰富,同伴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案例二:戏剧游戏“全家福”

片段一

中班下学期,我们在主题活动“甜蜜一家亲”中,让每个幼儿带一张全家福照片在班级分享。幼儿很愿意介绍自己的家人,有的甚至惟妙惟肖地模仿起家庭成员的语气和动作,引得大家笑声连连。结束后,他們仍意犹未尽,自发地模仿起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大家看。看到他们对模仿家庭成员的兴趣,我们便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安排幼儿进行表演展示,多次分享后生成了一个简单的戏剧模仿游戏:全家福。

“全家福”的主要模仿对象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天天第一个举起手,模仿起爸爸在家里睡大觉的场景:他把两只小手合拢,摆在耳朵边、闭上眼睛,大声地打起呼噜来。一一告诉大家:“妈妈总是在镜子前涂口红。”说完她便害羞地捂住脸,没有继续做下去。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她羞涩地用自己的一根手指做口红,另一个手掌做镜子,比画起妈妈涂口红的样子,大家都被这一场景逗笑了。嘟嘟看到大家的表演也激动地举起手想来分享,她告诉大家妈妈经常在家里发火,说着她就皱起眉头,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指着边上,用粗粗的嗓子说:“嘟嘟!你怎么还不起床!”多多边笑边说:“老师,我学爸爸开车!”说着他用小手模拟起了抓方向盘的动作,嘴里还发出“嘟嘟嘟”的声音,学完,他自己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游戏分析与跟进

幼儿通过观察、欣赏家庭成员的照片,萌发了模仿家人的兴趣。经过前期的经验铺垫,他们的分享欲和表现力得以激发,并且都乐于表演、勇于表演。但是游戏几次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的模仿对象大多局限于跟自己生活较为密切的家人,表演内容越来越有雷同倾向,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每人在表演完后教师便请下一人接着表演,缺乏自主游戏的空间。长此以往,该游戏渐渐和集体活动并无二致。因此,基于上次经验,我们在游戏中也加入了儿歌元素,鼓励幼儿借助儿歌进行接力模仿:“小小你我他,都有一个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小娃娃。动动小脑筋,一起学学他,我学╳ ╳来╳ ╳。”儿歌念完后,他们可自主选择下个幼儿进行接力,让游戏循环下去。此外,为了丰富幼儿的模仿对象,引导幼儿对家庭其他成员的观察,我提供了游戏记录手册,让幼儿在每次游戏结束后用画画的方式将模仿对象和事件记录下来,进而积累经验(如幼儿学奶奶炒菜后就在手册上画一个奶奶的头像和一口锅)。这个方法不仅能帮助幼儿回顾、梳理自己的表演,也扩大了幼儿的观察范围,他们会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留意大人的表情和动作,丰富游戏内容。

片段二

幼儿边拍手边念起儿歌,我翻开画册,与幼儿简单回顾之前表演过的片段后,柠檬最先举起手示意分享。随后他边念叨儿歌、边蹲在地上,双手握拳一上一下地摩擦着,最后还配了“嘿呦嘿呦”的声音。原来,他是在模仿奶奶洗衣服的场景。看到这个画面,一一和小小受到启发,做出搓衣服、揉衣服的动作,边“洗”边配有“哎哟哎哟”的声音。柠檬表演完看到果果举起了手,便请她将游戏接力下去。果果还没站好就激动地念起儿歌,可是念到最后一句却顿住了,他摸摸头想了想,没想出来,又摸了摸头,然后突然边做双手打字的动作边大声说:“我学爸爸在家里打游戏!”大家齐声笑了起来,游戏继续进行着……

游戏分析与跟进

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经可以自主地展开游戏,一人表演完后,便由下一人接力下去。同时,有了游戏记录手册的辅助,幼儿的观察也越来越仔细,表演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伴随着游戏的调整,我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原先活动的组织者变成参与者,幼儿也从活动中得到解放,获得了更多游戏的自主权。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得到提升,还有意识地挖掘新的模仿对象和内容,彼此间的分享和交流也激发他们多样化的创造表达,新的游戏经验让游戏愈加充实。

思考

活动中,我们秉持儿童本位的立场,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挖掘幼儿感兴趣的点并思考其延伸发展的空间,从而生成了“蜗牛回家”和“全家福”的戏剧游戏。起初,幼儿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随着新鲜感的褪去,游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教师关注到幼儿的游戏状态和需求,并结合观察经验和对幼儿已有能力水平的了解,及时梳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游戏策略,对游戏进行了改良和调整。例如在“蜗牛回家”的游戏中,教师借助朗朗上口的儿歌鼓励幼儿根据每节儿歌内容进行不同的肢体表现;此外,还丰富了游戏角色,使幼儿不仅在扮演中满足了对蜗牛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好奇和体验,还有机会扮演其他动物(如大公鸡、蟒蛇等)与蜗牛进行互动和游戏,增加了游戏的层次性和戏剧的冲突性,调动了幼儿丰富的情绪体验。

不仅如此,我们还借助游戏记录画册,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游戏经过和体验及时记录下来,这既能帮助幼儿梳理、回顾已有的认知经验,同时还有助于幼儿关注、累积新的经验,使幼儿有意识地感知生活中的人、事、物,并在游戏中进行模仿、创造和表达。对戏剧游戏的案例研究不仅让游戏更有游戏精神,满足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同時整合已有经验、获得新经验,也提升了教师在儿童观上的认识,培养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力,等等,从而让幼儿的成长更自由、自主,更具创造性。

猜你喜欢
儿歌蜗牛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识字儿歌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蜗牛说
睡觉儿歌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