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硕,陈培培,赵妍妍,曹卿,马帅,董玉泉
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推动课堂革命[1]。但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临床实用度不高,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课程整合水平不高[2]。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护患沟通技巧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课程的“护患关系伦理”、护理管理课程“激励与沟通”以及基础护理的实践操作中均会讲解,这种重复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不利于学生理解各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整合思维作为医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跨学科整合的课程改革正在世界各地发生,并得到许多国家医学教育组织的推动[3]。在护理专业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人文课程整合,避免教育过程中知识点重复、技能操作同人文素养脱节、理论与临床脱节,尤为值得探究。本研究将基础护理课程与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管理三门护理人文课程进行有序整合,形成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整合课程,并用于教学中,报告如下。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9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高考招录。采用抽签法将2班和3班设为实验组,共72名学生;5班和6班设为对照组,共69名学生。两组性别、年龄及高考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年龄及高考成绩比较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第1学期所学课程相同,第2、3学期执行不同教学安排,但授课教师相同。对照组按原教学安排常规授课,即4门课程按各自授课计划独立授课。基础护理180学时(理论90学时,实践90学时),于2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三门课程均为36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于第2学期完成教学任务,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管理于第3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实验组采用整合课程实施授课,课程总学时不变,共计288学时,其中理论174学时,实践114学时,于2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实验组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如下。
1.2.1.1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立足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以德行医、依法行医、以技行医”并行的育人理念,将基础护理、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管理4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形成模块和项目。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基础护理为主体,人文困境为主题”作为系统性整合逻辑,每个项目设计适合操作技能且临床上“常发生”和“难解决”的人文困境主题,整合项目命名规则为“操作技能主题与人文素养主题”,形成备选条目池。通过项目组讨论,进行修改与完善,初步形成整合课程设置函询表。选择三级甲等医院、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各1所共19名专家进行函询。其中从事临床护理5名,护理教育8名,护理管理4名,医学人文2名;年龄40~58(46.53±4.72)岁;所在专业领域工作年限12~37(22.21±6.27)年;副高级职称14名,正高级5名;本科5名,硕士12名,博士2名。函询表采取电子邮件方式发放,于2019年2~6月进行2轮专家函询。第1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为0.917,变异系数0~0.213,协调系数为0.266;第2轮权威系数为0.929,变异系数0~0.170,协调系数为0.297。最终形成的整合课程内容设置见表2。
表2 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整合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置
1.2.1.2师资及教学平台建设 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把握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整合授课的“内在逻辑”,并邀请本校优秀教师指导教学设计。同时,研究团队设计好“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脚本,由我校4名SP初级训练师对授课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打造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精选。
1.2.1.3整合授课 根据整合内容的内在逻辑需要,选择案例讨论、主题讨论、情境模拟、实训练习等教学方法实施系统性授课,其中情境模拟均应用SP实践。如第1个项目“岗位认知与生命观”,包括五方面教学内容,其内在逻辑为学生要想学好基础护理技术,必须先有深刻的岗位认知,而生命观作为医学伦理学最基本的观点,是岗位认知的基本价值观,用生命观这种价值观关注医院环境,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患者权利,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铺床的重要性。选择紧急入院时“常发生”且“难解决”的知情同意作为贯穿整合内容的人文困境主题,可以将入院、生命观、患者权利、铺床等内容有机衔接起来。为此实施以下教学步骤:①通过主题讨论“护理仅仅是一门科学吗?”启发学生“以德行医、依法行医、以技行医”并行,再通过临床案例、书目推荐、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观的认同,培养同情感、责任感、事业感,强化岗位认知,共4学时。②让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平台查阅医院环境图片,讨论区发表医院环境特点的关键词,结合教师讲解,熟悉环境及管理,深刻理解自己的工作岗位,共2学时。③学习入院流程及铺床,初步了解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共2学时。④学完以上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以“知情同意困境:紧急情况下家属不签字,如何应对?”进行情境模拟。根据SP脚本,随机选学生作为“护士”进行模拟,并选取观察员,布置观察任务进行反馈,其余学生坐在原位置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即时观点。然后教师进行反馈和讲解,重点用“敬畏生命”和“知情同意权”解答情境中的问题,再深入剖析“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共4学时。⑤以该脚本为实训练习案例,设置不同情况的铺床任务,对应练习铺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共6学时。
1.2.2评价方法 采用成绩考核和问卷反馈两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估教学改革效果。①平时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习进度、学习行为、章节测试成绩3个方面,对照组为4门课程平时成绩的均值,实验组为整合课程的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分4个科目进行,通过平台同一试题库随机组卷,题目选项打乱顺序,对照组每门课程学完考试,实验组整合课程全部学完考试。②操作技能。两个学期课程结束后,用SP和仿真模型混合式考核。由考核团队在4个实训室对4个班同时进行考核,每个实训室配备1名SP和1个仿真模型,准备同一操作项目的多组病历和医嘱,随机发放给学生。考核指标中操作技能占80分,综合素质占20分。③人文素养。采用赵桂凤[4]编制的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量表进行调查,包括临床关怀能力、人性关怀能力、人际关怀能力3个维度共2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依次赋5~1分,满分为115分,换算成百分制,得分越高,人文素养越好。④临床思维。采用宋俊岩[5]编制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循证思维能力3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好”至“非常差”依次赋5~1分,满分为120分,换算成百分制,得分越高,临床思维能力越好。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两组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分,
2.2两组人文素养及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人文素养及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分,
3.1课程整合可提升教学效果 整合课程需要找到学科内部知识的纵向关联,学科间知识的横向关联以及跨学科知识网络的有机联系,而非简单地将课程进行“拼盘式”的混合[6]。这种知识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学生深度思考,自主建构专业知识逻辑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除护理管理和第3学期平时成绩外,其他5项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可能是由于护理管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未深入临床,对临床管理感到陌生,缺乏管理思维有关[7];同时,第3学期教师更注重督促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使两组的平时任务完成度都很高,故第3学期平时成绩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与张敏等[8]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其对人文知识版块进行整合发现,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的人文素质,但法律素质没有明显提升。本研究实验组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法律法规内容紧密结合了专业技能和人际沟通知识,教学设计中巧用了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提供了学生有效规避医疗技术和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的路径。
表3显示,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h等[9]研究证明,应用SP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Kucukkelepce等[10]建议在护理伦理道德教育中采用SP和案例分析两种教学方法。为此,整合课程授课过程中,不仅有SP模拟、案例讨论,还基于学习平台进行互动,这些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11]。而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实践中易忽视的易错操作难点,在某些实训练习中,基于SP脚本作为实训练习案例,由教师提前设置“障碍”,如准备过期的、损毁的用品等,全过程贯穿学生自评和学习平台小组互评,在合适的时间点,由教师指出“障碍”的存在,反问忽视的后果,冲击学生思维,让其深刻理解操作技能不仅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尊重、审慎、有利、不伤害的人文精神。因此实践课堂上,学生不再局限于机械的练习和“表演”,而是怀着敬畏之心进行每一项操作练习。
3.2课程整合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 个性化、整合性、技术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文化包容性等人文素养提高[12]。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人文素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进行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谭佳慧[13]和潘政雯等[14]的研究结论一致。在情景模拟中应用SP,让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过程中,建立技能和人文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循证思维能力等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吴镯等[15]也认为,将诊断学与医学人文课程进行整合,有益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人文素养。
本研究显示,将基础护理、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管理4门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增强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操作技能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研究仅对4门课程进行整合,并评价了即时效果,远期育人效果及其他课程的整合,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廓清课程概念间的关系,建立反映课程概念交叉的显性化表征途径,注重跨课程情境设计的连贯性、梯度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