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2-02-20 18:20聂溪流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社会治理思政教育

聂溪流

摘  要: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时代命题和要求,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在整个国家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治理的新背景下如何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治理功能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四个维度探讨了社会治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明确教育目的,搭建多方位系统化的治理平台;更新教育内容,满足治理主体的实际需求;丰富教育方式,发挥新兴媒体的正向宣传作用;激励教育对象,培养治理主体的自主自治意识。

关键词:社会治理;思政教育;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16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2]。党的十四五规划也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建设目标之一,而创建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其形成社会治理意识、引导社会治理实践、塑造社会治理人才的作用。同样,思政教育工作在新的社会治理时代背景下也应不断发掘治理价值,实现自我革新,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纵深化、创新化、实效化发展。

一、社会治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的主要依据

探讨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的时代必然性,实质上是回答为什么在社会治理新时代背景下要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是对当下思政教育工作与社会治理现状合理性的反思与追问,更是对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思政教育工作凝心聚力关键作用的思考。

社会治理背景下优化思政教育工作有三方面的主要依据。

首先,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是个人提升的重要手段。骆郁廷指出,自发与自觉是思政教育工作蕴含的内在矛盾。人的思想认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自发的意识转化为自觉的意识,而形成的意识又指导有目的的活动[3]。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主要矛盾也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人才。《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贯穿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思政教育工作关切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 一直以来,思政教育工作都担任着“育人”的社会任务,从生活技能到政治知识再至道德品格培养,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优化可以有效提升公民個人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思政教育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主流价值观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化。

其次,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是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一门学科的发展除了要经过长时间的成果积累,还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紧跟时代性实现自我革新,思政教育工作既包含课堂教学,又包含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关注的是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应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思政学科的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并正确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特征,实现理念、内容、方法、途径的创新,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既是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革新,更是思政学科发展的源动力。

最后,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顺应了国家发展的时代诉求。当下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信息化时代扩大和加快了各类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正加剧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我国主流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普及,在此情况下,优化思政教育工作,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国家、社会的有效治理正是顺应国家发展和时代诉求的重要表现。

二、社会治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的现实意义

社会治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的独特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既需要政治制度做保障,又需要治理理念思想的引领,还需要大量的社会治理人才参与,三者缺一不可。而思政教育工作能发挥政治引领、思想指导和人才保障等功能。

思政教育工作能凝聚政治意志,引领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此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党始终将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作为全局的重点内容推进,把牢思想阵地,站稳政治立场。统一的政治意识是凝聚治理主体的坚强纽带,思政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核心,凝聚起全国人民的政治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民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领社会治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朝着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治理机制前进,朝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前进。

思政教育工作能提供思想指导,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社会治理主体比较单一化,强调国家或政府从上至下的静态行政管理,而社会治理则是综合运用法律、道德和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方式,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从“管理”到“治理”,不仅仅是简单一字的改变,而是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客之分到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不同行为主体间形成了一种有机合作关系,从而让更多行为主体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关心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5],更加彰显了国家践行“以人为本”基本原则的决心。治理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思政教育以全过程、常态化的模式进行理念灌输和价值引领。3D270E65-3714-46B2-A4E3-D87B3A6992CE

思政教育工作能加强人才培养,为社会治理提供高素质的治理主体。“治国之要,首要在人”[4],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工作,在此情况下,基层治理精细化、专业化、网格化是时代大势,而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样也需要有高度自治参与意识的居民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添砖加瓦。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育人”,培育的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政教育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治理主体的道德修养、政治知识和自治意识,提升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思政教育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比较中国特色和国际形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提升主体的自治意识和治理水平。

三、社会治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的现实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的,搭建多方位系统化治理平台

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社会治理功能首先必须明确其教育目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以提高教育对象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所需要的现代化技能,培养具有自主自治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教育目的。其次,社会治理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以党建为领导核心。党委的科学、有效引导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党组织也能进一步发挥协调功能,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完美结合。最后,政府应推动多方位系统化治理平台的搭建,形成社区、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治理平台。三者的结合可以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持续性,不论是作为社区居民还是作为学校学生或企业职工,都能系统化、纵深化地参与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治理平台给公民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讨论的空间,更易提升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二)更新教育内容,满足治理主体的实际需求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思政教育的内容一直以来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针对性,使得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在基层组织治理中发挥有效引导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要想发挥好治理功能,必须将基层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讲,第一,思政教育的内容需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强其针对性[6]。过于空泛和抽象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治理理念的传播,难以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就必须普及法律和社会公德相关知识,思政教育应在教育内容中添加相关实例,以增强教育的效果和公信力。第二,思政教育的内容应与社会治理现状相结合。并根据群众理念的转变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内容的更新,才能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满足治理主体的实际需求。

(三)丰富教育方式,发挥新兴媒体正向宣传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类互联网产品的推出,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无意识中接触到了数以万计的碎片化信息。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如果不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那么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就会被淹没在无数的信息中[7]。只有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方式,思政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除了运用传统的思政教育宣传外,更应挖掘新兴媒体的正向宣传作用,通过小视频、小文章等文化产品的制作达到宣传社会治理理念的效果,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促进社会治理理念深入人心[8]。思政教育工作要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从“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将课堂教育、媒体宣传等显性的教育方式与环境熏陶、榜样教育等隐性的教育方法相结合”[9],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高校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也是向社會输送治理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将立德树人贯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现以文化人。

(四)激励教育对象,培养治理主体自主自治意识

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各方以合作协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治理主体。社会治理体系中,思政教育要起到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作用,尤其是要调动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首先,要培育好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鲜明的宣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新时代,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必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群众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同时也是直接的受益者,只有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人翁,自觉参与社会治理,为治理薄弱之处建言献策,切实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才能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其次,要培育好教育对象参与社会治理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1年,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生效,成为我国人民美好生活的法制保障,也是中国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1]。思政教育应添加现代化生活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添加参与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民法典法律条例,通过提升治理主体的专业知识、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最后,要完善相关的社会治理激励机制,促进社会治理全过程、常态化发展[12]。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13],而社会治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是实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思政教育工作优化是提升个人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思政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是顺应国家、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14]。打造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离不开思政教育的凝心聚力效用,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自我革新是继续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15]。3D270E65-3714-46B2-A4E3-D87B3A6992CE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 (2021-11-17).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284363.

[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2019-11-0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786.html.

[3] 骆郁廷. 自发与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J]. 思想教育研究,2007(05):8-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 306.html.

[5] 毛莉,李玉. 从“管理”到“治理”[EB/OL]. (2014-04-17).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417/c40531-24906356.html.

[6] 鲁露. 社区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 芜州:安徽工程大学,2016.

[7] 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周威,姚晨,等. 社会治理新形势下社区思政工作转型研究报告[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5):23-25.

[8] 徐建宇.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50-53.

[9]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6-30.

[10] 張季,田园.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与思政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3):112.

[11] 梁思源.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社区管理课程为例[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6):103-106.

[12] 万泽民,聂素民. 行走的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枫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调研[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110-112.

[13] 江茂森. 社会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创新[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0(06):66-71.

[14] 徐廉欣.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9.

[15] 王浩斌. 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理论创新的逻辑互动[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5):31-35.

(荐稿人:王浩斌,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3D270E65-3714-46B2-A4E3-D87B3A6992CE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社会治理思政教育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