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霞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抓手之一,应在学校里深入、扎实开展。我校在开展校本化项目“今日我当家”系列主题的实践与探索中,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让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系统构建了劳动项目化学习的新型课程形态,用真实的任务情境推动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化学习;实践与探索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学生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德育工作者,笔者不禁深深反思我们的教育:劳动,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既离实际生活很近,又离实践体验有一定的距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足以看见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应在系统的文化和知识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聚焦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校本化项目“今日我当家”系列主题课程。通过在家庭、学校、社会开展“今日我当家”校本化学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用知识和技能充分实践与探究的过程。其有助于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校本化项目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立足校本实际,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一)融合思想教育,感悟劳动意义
基于树立劳动责任意识的理念,笔者带领全校班主任召开了一次“为何劳动”的主题研讨式活动。笔者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索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为自己做好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展开激烈的“头脑风暴”式讨论。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不少学生提出可以做好当天的值日工作、可以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整理好自己的抽屉,还可以自己收拾衣服、自己整理房间等。听到学生如此真诚的回答,笔者满是感动:“是的,孩子们,瞧,在我们开展的家庭体验活动中,有那么一些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被评为‘劳动楷模小标兵’。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个人事务,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家务整理,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老师相信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劳动小标兵。”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其实就隐藏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要善于挖掘,就能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并不难,当好自己的“小主人”,照顾好自己,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
(二)开拓实践场地,锤炼劳动技能
在我校有这样一片天地,是学生神往的地方,那就是班级的空中小花园。每个学生亲自带上一盆绿植,种下一颗种子,让小花园鲜活起来。那一盆盆绿植,一盆盆“菜篮子”记录着学生呵护绿植的辛劳。看着一颗颗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学生通过充分研讨、分工合作,确定给植物浇水的量与时间;施肥的多少与方法;捉虫、消灭害虫的方式;在观察中融入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记录劳动日记,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开拓,有效提升学生劳动综合素养。
学生用敬畏的心去呵护自己喜歡的花,照顾好自己播下的那颗苗。他们看着菜苗一天天长大,最终长成大白菜,做成香喷喷的菜肴。那丰收后的喜悦与兴奋,那因绿植长高而绽放的笑容,使笔者找到了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那就是让学生去动手、去参与、去实践。每一片绿叶都会发亮,每一个生命都会绽放,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三)环保劳技课堂,树立劳动品质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让环保意识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根据中年段学生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我与环保手拉手”系列劳动课程。在劳动课上,我们一起了解我国每家每户垃圾的产生量、垃圾焚烧处理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垃圾肆意丢弃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学生惊讶于这样的数字,将不破坏坏境的思想根植于内心。劳动技术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丰富了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校园的绿化美化,合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思想为先,实践为要。劳动教育重在实践,强调身体力行,亲身参与、亲手制作、亲自感悟。在接下来的劳动课上,笔者和班主任开展校园垃圾分类大行动,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搜寻可以变废为宝的原材料:学生找到了“报纸”“矿泉水瓶”“树枝”“落叶”“落花”。然后带领学生研究如何利用废弃物品,实现资源再利用。学生纷纷动手制作,利用废旧报纸等制作出铠甲、利用树枝做成装饰画、利用落叶做成展示品。在科技节上,我们开辟了环保展示舞台,学生身穿自己制作的环保时装,阳光自信地走在舞台上。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应具有育人的价值导向。让劳动教育与环保相结合,将环保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里,期待它慢慢地生根发芽。
二、利用家校联系,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一)亲子实践,创新劳动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框架下的劳技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感外,还应结合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服务意识。结合“家长义工护路队”活动,在全校开展了“今日我当家”系列活动。每日由一个班级轮流执勤,家长义工在当天的上学和放学时间段在校门口疏导交通,保障学生安全。迎着晨曦,踏着朝阳,当家的“孩子”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瞧,三五名学生在学校正、南门用充满阳光的笑脸和温暖的问候迎接同学入校,小部分学生则化身为“校园美化师”负责校园垃圾清扫;还有些学生则化身为“礼貌小天使”站在每一个楼梯口引导同学上下楼梯靠右行。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激励,让每一个早晨和中午都变得精彩而感动。每一个轮到的班级“今日我当家”,无论是礼仪岗,还是卫生岗、劳动岗,全体学生都激情满满,将主人翁责任意识发挥得淋漓极致。
从学校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使劳动教育内化于心,磨砺了意志品质,完善了品德修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亲子执勤岗,在“今日我当家”这一天,家长与孩子同时参与劳动实践执勤活动,每学期评选“劳动实践最美家庭”“感动塘小十大家长”,全面推进了有影响示范作用的劳动实践教育项目。
(二)综合开放性课堂,开辟劳动新天地
学校成立“家长当家助教队”,招纳各行各业的家长资源,通过努力探索,成功开设了多个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有插花艺术、手工制作、烹饪、茶艺、彩泥捏塑、十字绣、水果拼盘、模型制作,等等。在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下,开发的特色校本項目,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感恩,获得幸福,得到激励。
三、依托社区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基地
知行合一,炼品质。在我们坚持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系列活动的影响下,很多学生走出家庭和校园。他们走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小小志愿者服务”;他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一辈讲故事;他们走进研学基地,体验插秧种植的乐趣。就在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月活动”,他们又走进社区,美化社区环境,积极参与“小小志愿者服务”,寻找可以分类的资源,践行在学校学习到的垃圾分类知识,践行着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让劳动教育与环保相结合,从做中学,将环保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里,期待它慢慢地生根发芽。
劳动教育的意义,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在这环环的延伸中得到传扬。劳动教育,教会学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美好蓝图。
四、厚植劳动情怀,影响深远
为深入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身边的人,到回馈社会,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举办系列实践活动,同时形成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合力,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长线工程。因此,前期的方向是否明晰、定位是否精准、课程体系是否科学、课程评价是否落地,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劳动教育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整体建构劳动教育顶层文化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奠定学校劳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根基。
我们会思考: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心的教育,而不只是身的教育,做了什么不重要,为什么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比前者更有价值。所以,劳动前的引导与劳动后的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才真正涉及到劳动教育的精神与价值。在校本化项目“今日我当家”系列劳动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学校公众号多次推出“今日我当家”活动推文,让学生在积极正面的影响下,学会学习身边的好榜样,传扬劳动精神,促进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4).
[2]陆燕.小学劳技“微项目”课程中的创意教学初探——以《纸藤编织》为例[J].生活教育,2018(1):100-102.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