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刍议

2022-02-19 04:11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技能应用型

张 刚

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的音乐学本科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性和学科体系,而且文、理不相通(1)田刚.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2).。这种培养模式存在着课程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造成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巧、知识,但却不适用于社会,且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是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教育类人才的主要平台,对于人才的培养应更注重其应用性、综合性,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改革教育发展战略,推动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音乐学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和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师,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较强的艺术实践技能和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要求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做出合理的长期综合规划,敢于打破旧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培养工作,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新课标教学创新发展下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用于社会服务的具有高素质、高标准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一、音乐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从以前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向了素质教育,尤其强调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和德育,音乐教育的地位也因此得到加强,在教学活动中提高了音乐教育的比重,随之也增加了对音乐教师的需求。与以往让在校非音乐专业教师代为教授音乐课程不同的是,近年来中小学校开始寻求吸纳专业音乐教师,并且这一社会需求还在进一步扩大。音乐美育教育不但要求教育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除了能教授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要以音乐中所含有的文化精神去感染激励受教者(2)王刚,王莹.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9).,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学专业无论是从生源的构成或是教学结构上都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这些区别也形成了音乐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上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从本专业的发展特点入手,仔细分析其专业自身发展的独特性,根据学生特点和本专业教学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和改革,以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首先,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在学习音乐时,往往需要学习者解放天性,有十足的自信,因此,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较大差异,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于新思想新点子容易接受和理解,生活中喜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同时他们崇尚自由,而过度地彰显个性使他们倍加渴望自由,甚至造成了对“自由”的曲解,常常以追求“自由”为由,对校规校纪熟视无睹,对集体活动更是漠不关心。殊不知,真正的自由并不只是意味着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及能做的事情,实际上真正的自由是对自己不合理欲望的节制。真正的自由还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而漠视集体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诚然,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可能脱离集体而独立存在,集体也正是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平台,只有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才能体味到真正的自由。

其次,音乐学专业在教学活动中还表现为重实践、轻文化的现象。一方面,从生源上来看,一部分学生具备艺术的天赋,自少年起就以这方面的艺术专长发展为旨趣和人生目标,因为对专业水平的追求而放任了理论知识的积累;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本身文化成绩的限制,为了降低升学门槛而不得不选择“投身艺术”。另一方面,从音乐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来看,无论从教学体制还是管理体制上看都表现出更加倾向于专业教学,授课方式以实践课为主,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重专业、轻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表面上看,文化理论知识的储备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似乎毫无关联,而事实上一个人能否真正体会到艺术的神韵和内涵往往取决于其文化素养的积淀,没有文化修养积淀的艺术创作往往是没有血肉的空架子,经不住长久品味,更无法开拓更高更远的天地。

二、音乐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艺术类学科,音乐学专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培养的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也应不断提高,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形势下,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如课程结构设置缺乏条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材陈旧、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随着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增,音乐学专业人数也在大幅上涨,而多数高校音乐教师的数量和水平、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等却未及时跟进,这都成为了阻碍教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合理分析当前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从而有利于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一)课程设置缺乏条理,衔接不够紧密

目前,音乐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分配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大课和小课的形式,通常理论类课程为专业大课,声乐或钢琴等实践类课程为小课。在课程安排中,实践类小课较多,课程安排较为丰富,而以讲授理论为主的大课则安排较少。从科学角度来看,理论应是实践的前提,是实践的指导方针;对于专业技能课来说,在进行实践之前,应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其中的科学原理和史学知识等,以便达到更规范准确的技能要求,更好理解音乐作品内在风格和文化涵义。同时,轻理论重实践还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本应在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交到了实践课教师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时就不得不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反反复复地进行解释说明,如此一来还占用了有限的实践学习时间,并且由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在训练过程中接收理论性知识也较吃力,教学效果就显得事倍功半了。此外,音乐学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需要合理安排,形成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若是各类课程教学内容独立,与其他课程形成较为割裂的状态,学生对知识的汲取较为零乱分散,不利于其建立起本专业系统的知识网,无法灵活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会产生较大阻碍。

(二)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学习目的不明确

音乐学专业培养学生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全面的音乐专业技能功底以及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但目前为了适应满足社会对音乐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音乐学专业一直在不断扩招,这样一来,学生素质便良莠不齐,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的学生也进入了专业培养的队伍。这当中部分学生对于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欠缺,学习能力十分有限;还有的学生是由于本身文化基础知识不高而选择走上艺术学习的道路,因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又造成了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正向满足,因此学习常处于消极状态,且对未来感到迷茫,而部分并非出于个人旨趣而是迫于升学的无奈之举而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出于对专业的无所谓而对本专业的学习目的很模糊。这类主观原因都对音乐学专业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在教育发展视域下,音乐学专业可以被称为各学科中的后起之秀,很多专业的优秀人才大多走向了舞台表演之路,而很少走上教师岗位的,并且,教师的专业特长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专业技能较高的老师往往疏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大课也只能由理论专业教师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讲解。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教师并不专心于教学工作,这些因素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作为音乐专业的教师,良好的专业技能应当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其他的知识结构,如理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而一些教师在这方面不是理论基础知识匮乏,就是专业技能不足,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和提高,在对专业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要求本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更高更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有与专业教师身份相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科研能力。

(四)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在现代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候通过教师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讲授,或者选用的教材过于老旧,有的老师甚至常年一直用同一本教材进行授课。这就容易导致教材内容中的理论单薄,缺乏说服力;同时,也可能存在教材编写不规范,与相关的实践训练不配套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第一次接触到这些知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迷茫状态,造成学不知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材中不仅选取的作品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形式和内容都稍显僵化,很难见到反映现代生活尤其是反映大学生生活的曲目,无法传达出新时代新青年的精神气质,也难以跟上当代学生的新思维,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些问题都十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五)教学设施落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音乐学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不仅要求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内容,同时要想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应具备相对完善的教学设施与教学内容形成补充辅助。在目前情况下,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扩增,加大了对音乐课教学设施的需求,但较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设施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破损失修的现象,如教室过小容纳不了一个新增班级的人数,琴房数量不够,造成学生练琴时经常抢不到琴房等,并且很少更新现代乐器,沿用的还是传统教学乐器。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的观念陈旧,主要采用的还是示范、练习、讲解、纠正的教学方法,多以口头讲授为主,对多媒体的利用并不充分,这远远满足不了音乐学现代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三、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道路,改进美育教学,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美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3)央广网.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http://china.cnr.cn/news/20180911/t20180911_524356368.shtml?from =singlemessage。普通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重任,在新时期新要求下应及时在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质量,同时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合理利用其自身资源,结合教学活动推动特色化教学,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实用的、创新的、有特色的音乐人才。音乐学专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教学实践的艰巨性,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音乐学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进行较高水平的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这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即是说,本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较高的艺术品位和专业素养,对“美”有着较高的理解和追求。针对上述要求,音乐学专业应着力加强教学管理,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推动着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音乐学专业以往的传统教法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适度提高教学活动中理论课的教学比重,将理论大课与专业技能小课配套穿插开展,条理分明,衔接紧密,通过前期理论知识的积淀促进实践课程的高效率吸收理解,这样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进行,学生在领会了艺术的内在精神和意蕴所在之后,才能更好地用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述和呈现出来。增加理论大课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其次,按照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艺术人才培养理念,贯穿“课程思政”做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调研行业职业需求,以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导向。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较强的艺术实践技能和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以便所培养的人才从学校进入社会后,能顺利完成从学习者到教授者的身份转变,这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与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直接渠道,课堂效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技能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的良好课堂氛围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音乐学这一门学科自身有其特殊性,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创新教学思维,转变传统的呆板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要点,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其个人的文化思想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有活力的教学气氛,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来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理论大课中,教师可以在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穿插相关内容的小故事,如名家典故、经典故事等,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力,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发散式教学,扩大课堂的知识范围,并提高各学科知识的关联度,让学生形成知识链的交叉联系,避免过于僵硬的照本宣科式教学。

另外,在音乐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时,在保证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可适当学习一些当代社会流行的音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思路上也可转变观念,引导学生自行进行研讨、学习、合作,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编排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到主动学习,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也为适应未来教学打下基础,更好地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和未来岗位的需要。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无疑对音乐专业的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本专业的师资状况来看,教师的专业水准和知识更新都有待提高,为了适应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培训。

首先,通过优秀教师或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或发挥教研室的合作功能,加强教师教学经验的合作交流,形成资源共享、资源互换的良好环境。其次,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系统培训,完善教师进修机制,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培训,把职业技能作为教师业务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力求培养出一批由高、中级职称组成的德才兼备、精干务实的教师队伍。音乐学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转变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业务水平,这样就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果。再次,引导教师从“教学型”向“学者型”转型,从教师向导师转型,从知识的传播者到知识的发现者转型,从简单复制到积极创造转型,从技术训练到方法传授训练转型等(4)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之我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5).,教师要不断跟进时代需求,及时吸收学习新的知识,融入新时代新青年的风格特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让课堂一直充满活力。

(四)顺应时代要求,促进教材编写革新

课程教授的内容主要是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不仅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依据(5)李艳坤.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VOD高校教学辅助系统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根据音乐学专业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教材选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代表性和适用性。在音乐学专业教材选取中,其内容应避免过多、过繁、过难,这样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重负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得到正向反馈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愧疚感,影响其学习进度。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教材,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分析讲解让学生逐步深入系统性知识结构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层层递进,达到适当的学习满足,提升其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教材选择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就业渠道选择适用且实用于就业市场需求的教材,以此面向市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另外,教材选择既要有广泛性,又要有所侧重,在内容上对于中西方艺术都要有所涉及,在提倡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今天,更应该侧重于本地的民族艺术文化,对于地方文化艺术尤其要进行挖掘和传承。鼓励高校教师编写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音乐教材,开设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课程,如华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广东英歌”等。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在课程内容编写上可以紧紧依靠地方民族文化这一颗参天大树,立足本地传统民族文化,从多元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中汲取养料,编写既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又具有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意义的教材。音乐学专业建立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教材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五)完善硬件设施,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艺术类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受教学设施影响较大,音乐学专业更是十分依赖于练功房、琴房等教学设施。在音乐学专业教学实践中应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为音乐学专业的发展配备功能齐全的音乐厅、大剧场、排练厅等,以便开展高规格高质量的音乐创编与表演活动,日常教学中也应配备高标准的多媒体练功房、琴房等。同时,多媒体设施作为新型的教学仪器设备也应当纳入课堂教学的硬件设施中来,实行新型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艺术魅力的熏染。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准备了条件。

(六)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教学是由学校、教师、学生、课程等多环节相互整合、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变动都会影响到另一环节,进而影响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展进程,因此,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应加强高校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各因素的基本状况,尤其是增强对环节中最重要的教师和学生的监控,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首先,增强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意愿的监控,建立合理、全面、适当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反映、评价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通过高校制度的优化,让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体系有所提高又不受制于此体系,及时关注教师的教学意愿,建立合理的保障体系,提升教师的工作幸福度,加大教学精力投入,以此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监控。一是要关注在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进程,关注其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后的学习进程,建立学生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利于教师和学校不断从当前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和改革,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对毕业生去向进行持续监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让人才更好地投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有必要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持续监控,以便了解本专业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情况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总之,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积极探索,破除传统观念和不合理因素,不断革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功能作用,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意蕴,不断地激发起学习兴趣和欲望。我们只有深入进行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积极因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标准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音乐学专业技能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音乐学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