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款留美生对教学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以钟鲁斋为个案

2022-02-19 08:37:52肖菊梅
山东高等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化中学教学法

肖菊梅

(1.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湖州313000)

庚款留美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哲学、教育理论、科学方法论及整个学术界,起支配作用。”[1]68尤其在教育领域,对近代中国教育的转型及教育学各分支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论作为教育学一重要分支学科,在师范学校和大学教育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庚款留美生对教学论学科的研究更是促进了民国中后期教学论学科的发展与深化。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庚款留美生钟鲁斋为个案,考察其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以期对现代教学论研究以借鉴,同时也便于人们窥探民国时期教学论发展概貌。

一、钟鲁斋的教学论研究经历

钟鲁斋(1899—1956),广东梅县人,1919年入沪江大学教育系。沪江大学于1916年实行选科制,成为“在华教会大学中最早对传统的美国自由教育模式本身进行改造,使之适应职业取向下的专业教育的大学。”[2]891918年设立教育科,系“第一个设大学程度的教育专科的教会大学,”[3]98必修课包括教育科学导论、学校卫生、教育心理学、实验教育学、教育测验、训导教学法、课程设置原则等;选修课有教育统计、中学管理与训导、教育史、比较教育、中学教学法等。[4]981925年,沪江大学设研究院正式招收研究生,“以毕业生之经验言之,有曾任中学校长或教师者,有曾任大学教务主任者,有在社会上既已树有声望者,再进而研究学问。”[5]103次年,钟鲁斋入研究院教育科学习,教育科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时人对其评价道:“我基督教大学之有完满组织的教育科,而人材设备又比较完备者,在北方有燕京、齐鲁两校,在南部则仅沪江一处而已。”[6]991926年,钟鲁斋入沪江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主讲中学各科教学法。1928-1930年,钟鲁斋以“赴万国主日学校大会中国代表”的名义入美国斯坦福加州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并获取博士学位。嗣后,钟鲁斋对英、美、法、瑞士、意大利等国的教育概况进行考察,此经历成为其日后进行比较教育和教育“科学化”研究的经验来源。1931年,钟鲁斋任厦门大学教授,于教育行政学系讲授实验教育、比较教育、学务调查、中学各科教学法等课。受美国教育“科学化”运动影响,此时的实验教育课程扩充为“教育之科学研究”,旨在“注重研究与实验工作,以期促进教育学术科学化……在实验方面,是应用所研究的方法,去实验教育上的重要问题,以期得相当之解决。”[7]3(自序)1934年厦门大学开设中等理科教师暑期讲习班,除补习算学、物理、化学外还要补习教学法,由钟鲁斋主讲“教学法”一科,该科目包括普通中学教学法原理和各科教学法内容。1936年,钟鲁斋辞去厦门大学教职前往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任教授兼附中主任。勷勤大学教育学院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为主”,[8]37-38由高觉敷任教育学系主任,课程分工具学科、教育基本学科、一般社会人文学科和教育专门学科(三四年级),其中教育专门学科包括课程原理和实施、教学法、教育统计学、教育研究法、比较教育、心理及教育测验等。钟鲁斋主讲教学法课程,在教学中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是年,钟鲁斋又被聘为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并兼任指导教授,讲授中学各科教学法课程。1938年,钟鲁斋在香港创办南华学院并担任院长,学院成立之初设理工学院、法商学院、文学院和附属中学。在学院创办一周年之际,因办学成绩斐然,受到国民党官员嘉奖,“学术救国,以学建国。”[9]68钟鲁斋的教学实践经历成为其著述的重要理论来源。

据1929-1937年厦门大学部分教授著作统计表,钟鲁斋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共计51篇,[10]392包括《小学各科新教学法之研究》、《教育之科学研究》、《比较教育》、《华虚朋与文纳特卡制》、《近年来美国教育进步之几方面》、《实验教育与吾国教育之改进》、《中日教育之比较》等。《小学各科新教学法之研究》系钟鲁斋于1934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教育学院讲义、厦门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学实验结果、课外参观材料以及厦门各小学校长或教师在课堂上研究所得学理集结而成,作为大学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各科教学法教材之用。《教育之科学研究法》是钟鲁斋于1935年在“教育之科学研究”授课讲义基础上编成,他提议:“教育是应当为一种专门的科学……大家都用着科学方法。”[11]4(自序)钟鲁斋在该书中着力介绍最近通行的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如历史法、问题法、调查法、课程编制法、实验法、测量法等。1938年,钟鲁斋编成《中学各科教学法》一书,诚如钟鲁斋所言,该书的编写“得到暑期班理科教师的热心研究及其在课内交换的意见和经验所得成为该书编写材料,以及在梅县广益中学和沪江大学附属中学教学过和实验过的科目,如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等得来的经验,以及此后又在厦门大学教育学院主讲中学教学法课程,及其后于广州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兼任附中主任时的教学经验,及最后在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任编者和指导教师时主讲中学各科教学法课程并根据调查研究经验所得”。[12]1-2(自序)此外,为适应抗战需要,钟鲁斋还发表《长期抗战与吾国高等教育几个当前的问题》、《关于战时战后函授自修问题的讨论》、《最近课程研究的进展及其趋势》、《战时课程编制的问题及其方法》、《广西战时教育的实施及其特点》等论文,上述著作及论文涉及教学法、实验教育、比较教育、课程等方面内容,表明钟鲁斋开始把比较研究、实验研究、课程编制法运用到教学论研究中去,为他日后开展教学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钟鲁斋以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为主要平台和基地,将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教育著作均在其大学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为后人树立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成功范例。钟鲁斋还较早有意识地进行课程的比较及科学化研究,并注重中小学各学科科学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教学论思想。

二、钟鲁斋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贡献

庚款留美生钟鲁斋以大学教育学科为实践平台,通过开展教学实验、自编教学论教材、设置教学论课程、进行教学研究等来开展教学论研究。

(一)重视实验教育,开展教学实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教育学日趋科学化,实验教育更为一般教育家所注意。实验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其广义来说,凡有一种新教育理想而施诸实验而能改造教育方法与制度,使教育有进步者都可称实验教育。就狭义来说,是用科学的方法,在严密的控制情境之下,维持几个不变的因子,然后变化其中之一因子,用标准测验测量其结果,并用精密的统计而求其实验的可靠度,方可以称为实验教育。”[13]3钟鲁斋认为,“由于新教育思潮之影响及新教学法之风行,且实验学校之兴起已成为美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4]86然而,“吾国人历来办理教育都模仿外人的,无独立的思想,无创造的精神。……然缺乏实验教育专家,自当为其主因之一。”[15]4在钟鲁斋看来,美国教育的进步是因为实验学校的兴起,而我国却缺乏实验教育精神。为此,他提倡实验教育:“可为创造新教育的途径;决定教育方法之取舍;可节省教育的经费;可增加教育的效率”。[16]4为把实验教育理论付诸于实践,钟鲁斋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和测验研究。1931年,华虚朋(C.W.Washburne)博士来华,钟鲁斋意识到:“吾国教育正在求新方法以改进之时,得此西方远来之一大教育家指导之,鼓励之,将其理论方法实验一一陈述于吾人之前,必能为吾国教育界开一新途径。”[17]17通过撰写《华虚朋与文纳特卡制》一文,钟鲁斋率先对文纳特卡制实验的教育情形、步骤及其结果等予以介绍,并提倡把该实验引入中国,“吾国教育界提倡当此新方法输入以后,为着改进吾国教学起见,应当由理论而进为实验。”[18]323鉴于此,钟鲁斋以厦门大学附属小学为实验场所进行文纳特卡制实验,旨在提倡“一种发挥儿童个性自动自学的理论,风行一时并正适应今日教育上一种新思潮。为此要证明是否文纳特卡制比普通教学法好,在施行上究竟有何种困难或其他问题;研究理论和做实验相结合,实验与研究并重。”[19]323尽管在实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自学教室缺乏、参考资料极不充足等;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多变更等。[20]350不可否认,实施文纳特卡制在“发展个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学生自动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1]350另外,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去学习,以符合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原理;研究教育上的重要问题。”[22]277钟鲁斋还在厦门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两性学习的调查与研究”实验以及“小学儿童兴趣的调查与研究——调查厦门市452个高年级小学生的结果”等教学调查。尽管“这些调查实验之所得的结果,虽不能作为定论,然可引起注意本问题的人做个参考,或作更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23]275钟鲁斋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充分运用调查法、测验法、统计法、比较烦等科学方法,加快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二)自编教学论教材,力求教学论“本土化”

正如侯怀银曾明确指出的,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教学和训练的目的一直压倒了研究和学术的目的,教育学的教材建设成为教育学研究的重心,编写教材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教育学中国化就成为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24]96依此观点来反观近代中国教学论的发展历史,更是如此。因教学论是近代中国师范学校及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也由于教学论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一基本特征,近代中国教学论学科的理论构架集中体现在教学论教材的建设上,因而教学论教材也成为考察近代中国教学论构建的主要“窗口”之一。据统计,钟鲁斋在其授课讲义和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成《小学各科新教学法之研究》和《中学各科教学法》两本教学论教材,对教学法和学科教学法进行系统探讨。

《小学各科新教学法之研究》系钟鲁斋于1934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教育学院讲义、厦门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学实验结果、课外参观材料以及厦门各小学校长或教师在课堂上研究所得学理集结而成,作为大学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各科教学法教材之用。教学法具有“改进人的行动或行为的意义。”[25]2就小学各科教学法而言,教学目的在于“养成适当的习惯和技能,陶冶合宜的态度和欣赏,给予要紧的知识和学问。”[26]3-4教材选择须“为日常生活所必需者、适合儿童身心发达的程度和其学习能力与趣味者、适合本国社会需要者以及为时代所要求者。”[27]5在钟鲁斋看来,自教育渐趋科学化,科学方法应当运用于教材的选择和编制,编制教材的方法包括心理的和论理的,前者系指实际经验的顺序,后者系指吾人所得经验的排列,“此二者互相调剂,不能顾此失彼。”[28]5确定教材后,教学就是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儿童间所生之教学活动一种形式而言”。[29]8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欧美新教育方法相继传入我国,钟鲁斋对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方法进行教育实验。同时,也对我国新旧教学法进行比较:新教学法重视儿童、课本知识和团体生活、属于自学式等;旧教学法重视教材、注重教师演讲、儿童自动和课本知识,属于注入式等。[30]48-49在明了教学法原理的基础上,钟鲁斋对小学各科目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等进行详细阐释,务期给小学教师以教学实践指导。

《中学各科教学法》一书于1938年由钟鲁斋编成。钟鲁斋认为,研究中学各科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小学既有各科教学法之研究,中学当然也必不可少;从吾国现在的教育情形来看,自1921年孟禄博士来华调查后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中学教学法之不良,……中学各科教学法乃是应时代之所需求等。”[31]6-7为此,钟鲁斋综合运用调查法、问案法、测验法以及心理学等知识对中学生各方面差异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系统的中学教学法原理。原理一词含有两种意义,“一为时间上最初者,二为可用为规范者,本书即为第二种含义。”[32]50在钟鲁斋看来,中学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材的选择与组织、讲授与实验、学习辅导与教学参考以及成绩考查等方面。中学教材选择“以能合教育目的者,合时代、地方和学生的需要者,教材本身须有最高的价值者,循着这种原则所选得的教材‘虽不中不远矣。’”[33]56教材组织应当随教材的性质而定,“科目性质有平行关系者则用并进,有前后关系者则用顺进,此法较善,学校多采用之。”[34]56在选择和组织好教材后,钟鲁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如上课前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应随教学科目而异、应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注意等,[35]58-70并“指导学生自己学习,能用最经济的方法,以增进求学的效能”,[36]71以及运用测验法、考察法等科学方法调查教师自己的教学成绩和考查学生的求学成绩。根据近年来教学革新思潮,钟鲁斋认为适用于中学校的教学方式与过程主要包括阶段式教学法、道尔顿制式、文纳特卡制式、做学教和社会化的教学方法与过程。[37]82-104在详细阐述中学教学法原理的基础上,钟鲁斋对中学各科目的实际教学进行指导并予以介绍。

如上所述,钟鲁斋在进行中小学各科教学法研究时,注重把普通教学法原理和各科教学实践研究结合。普通教学法原理给各科教学以理论指导,而各科教学实践研究则进一步促进了普通教学法理论的发展。普通教学法原理包括教学法的性质、分类、历史、心理学基础等内容,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内容深刻;基于上述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钟鲁斋根据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法具体情况,在充分吸收国外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小学各科教学法教学予以详细探讨。在钟鲁斋看来,教学法已发展成为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通过编写教学论教材,根据本国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论进行“本土化”探讨。

(三)践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治学理念

自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洪堡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后经美国学者予以推广并获得很大成功,且受到庚款留美生的大力推崇,回国后极力践行之,如胡适、陶行知、廖世承、钟鲁斋、罗廷光等,钟鲁斋即为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钟鲁斋于1928-1930年以“赴万国主日学校大会中国代表”的名义入美国斯坦福加州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嗣后,钟鲁斋对英、美、法、瑞士、意大利等国的教育概况进行考察,此经历成为其日后进行比较教育和教育“科学化”研究的经验来源。1931年,钟鲁斋任厦门大学教授,于教育行政学系授受实验教育、比较教育、学务调查、中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程。因受美国教育“科学化”运动影响,此时的实验教育课程扩充为“教育之科学研究”,旨在“注重研究与实验工作,以期促进教育学术科学化。……在实验方面,是应用所研究的方法,去实验教育上的重要问题,以期得相当之解决。”[38]31934年,厦门大学开设中等理科教师暑期讲习班,由钟鲁斋主讲“教学法”一科,该科目内容包括普通中学教学法原理和各科教学法。两年后,钟鲁斋辞去厦门大学教职前往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任教授兼附中主任。勷勤大学教育学院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为主”,[39]392由高觉敷任教育学系主任,钟鲁斋主讲“教学法”课程,在教学中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是年,钟鲁斋又被聘为国立中山大学,讲授“中学各科教学法”课程。钟鲁斋的上述教学实践经历成为其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经验来源。据1929-1937年厦门大学部分教授著作统计表,钟鲁斋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共计51篇。[40]392例如,《中学各科教学法》一书就是其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诚如钟鲁斋所言,该书的编写“得到暑期班理科教师的热心研究及其在课内交换的意见和经验所得成为该书编写材料,以及在梅县广益中学和沪江大学附属中学教学过和实验过的科目,如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等得来的经验,以及此后又在厦门大学教育学院主讲中学教学法课程,及其后于广州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兼任附中主任时的教学经验,及最后在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任编者和指导教师时主讲中学各科教学法课程并根据调查研究经验所得”。[41]1-2

可见,钟鲁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较早对教学论进行科学化研究,并有意识地进行课程的比较及科学化研究,并注重中小学各学科科学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教学论思想。

三、钟鲁斋教学论研究的影响

自钟鲁斋率先在大学讲授“比较教育”、“实验教育”、“中学各科教学法”、“教育科学研究”等课程后,教学论和课程论作为一门必修课在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大夏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开设,而“课程编制”、“实验教育”、“比较教育”等课程也作为必修科或选修科开设。此外,钟鲁斋编写的《小学新各科教学法之研究》、《比较教育》和《中学各科教学法》三书也被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其编撰体例、内容等也成为其他研究的重要参考。较有影响的如傅彬然著《小学各科教学法》(大华书局,1933年)、沈雷渔等著《小学各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7年)、胡毅著《中学教学法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年)、龚启昌著《中学普通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45年)、孙邦正著《中学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46年)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钟鲁斋教学论思想影响。具体而言,钟鲁斋教学论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如下两方面。

(一)教学论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推动了国内教学论“科学化”运动的发展。钟鲁斋即为此次科学化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和践行者。钟鲁斋认为:“教育是应当为一种专门的科学……大家都用着科学方法,则一切教育事业非有教育学知识者去办不可,教学非习过教学法和教育原理者去担任不可。”[42]4从其个人经历看,1928年钟鲁斋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此时正值美国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发展时期,课程编制成为美国课程研究的最新趋势,钟鲁斋无疑受此次运动影响。嗣后,钟鲁斋对欧美各国教育进行比较考察,这段考察经历为其日后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回国后,钟鲁斋致力教育“科学化”研究,把“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学论研究。首先是开设教学论“科学化”课程,如在厦门大学开设实验教育、比较教育、学务调查等课程;在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开设教育统计学、教育研究法、比较教育、心理及教育测验等课程。其次是通过出版教学论著作或教材等来践行教学论“科学化”运动。除《比较教育》一书运用比较法对各国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外,1935年,钟鲁斋在“教育之科学研究”授课讲义基础上编成《教育之科学研究法》。在该书中,钟鲁斋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包括问题法、历史法、问案法、实验法、测验法、课程编制法等,这些研究方法运用到教学论学科研究中,促进了教学论的科学化发展。此外,钟鲁斋在《小学各科新教学法之研究》、《中学各科教学法》等教材中综合运用了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如在论述教学成绩考查、教材的组织、中学教学之普通原理、中学教学的方式与过程等内容时,钟鲁斋综合运用了测验法、学务调查、比较法等。另外,钟鲁斋还在教学实验中运用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如两性学习差异的调查与研究、文纳特卡制的教学法等。可见,钟鲁斋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近代中国教学论的科学化发展。

(二)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分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学论学科发展呈现分化趋势,即作为教学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遂成为独立学科。课程论的形成与庚款留美生在留学期间受到美国课程编制运动的影响不无关系。毋容置疑,钟鲁斋率先对课程进行比较研究,遂成为近代中国比较课程研究的先驱之一。早在1931年,钟鲁斋在《近年来美国教育进步之几方面》一文中曾对中苏、中日、英美、德法等国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涉及各国课程内容。1935年,钟鲁斋在厦门大学授受比较教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编成《比较教育》一书,在该书中,通过对各国课程的比较研究,钟鲁斋认识到:各国课程均有其发展历史且受教育制度影响;各国均重视中小学课程编制等。因而,钟鲁斋把“课程编制法”作为课程研究的重要方法。他指出:“前人编制课程,并不知用什么科学的方法,常以一人的嗜好或主张即定为学校的课程。学生的能力与社会的需要可以置之不问。自近代教育科学方法发达以后,编制课程成为一种专门学问。”[43]191课程编制“要合时代性的、地方性、学生性的。要用适当的材料去适合普通生活和特殊生活,要用科学方法而非个人成见去专断。”[44]192抗战爆发后,钟鲁斋对战时的课程编制及编制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了战时课程研究的科学化和实用化。为此,钟鲁斋发表了《课程编制的原理及方法》、《最近课程研究的进展及其趋势》、《战时课程编制的问题及其方法》等论文,对课程编制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进行具体阐述,把课程编制理论付诸实践。总体而言,20世纪二十年代,钟鲁斋对课程进行系统研究时特别注意进行课程的比较研究并把课程编制法作为课程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课程编制始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趋势。钟鲁斋把课程编制法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加以论述和运用,为课程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以说,钟鲁斋的比较课程研究及其课程编制理论与实践,引领了近代中国课程的研究方向,并促使学界最终将课程比较法和课程编制法作为指引了课程论研究方向,从而加快了课程论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步伐。

概言之,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中国高等教育各系科设置较为单一,特别是教学论学科,自清末从日本传入,教学论发展一直处于“仿日”阶段,致使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科学化程度较低。然而,庚款留美期间恰逢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繁荣期,涌现出了一批教育学和心理学大师,如杜威、桑代克、克伯屈、孟禄等,这些也深深影响了庚款留美生的教育思想,回国后,庚款留美生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理念,以大学教育学科为实践平台,成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宣传家和践行者,并且积极开展对近代中国教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其中包括教学论学科,并涌现出了一批教学论研究学者,如陈鹤琴、张耀翔、陶行知、钟鲁斋、廖世承、罗廷光等,钟鲁斋即为其中代表之一。可以说,近代教学论从“仿日”到“学美”的转型,庚款留美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使近代中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逐渐走向深入和成熟。

猜你喜欢
科学化中学教学法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3:14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 03:23:42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52
诸暨市学勉中学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