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西县第一小学 黄赤影
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们需要吸收外界的新鲜血液和养分,才能充实自身,适应社会的需求。研学旅行刚好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如何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从校园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近距离接触社会,既不影响学习,又能拓展视野、提高素养、健全人格。
研学旅行需根据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不同阶段的研学目标和研学课程,在安全性能、教育规律、实践效果、公益目的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一盘棋”规划,使活动内容层层深入,让主题向纵深发展。
首先,学校要设计具体活动方案,成立研学旅行小组,有针对性地落实每一期的研学活动,同时要与上级教育部门及研学机构协调好工作,使活动有秩序、进行有安排。其次,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锻炼,并在自然、社会、人文、历史、科技与自我的整体中获取新的认知,从而在每次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同时发展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学校要创立完善的“五育”发展机构,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中心,如家庭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心、课程发展研究中心等。
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青睐,如何在活动中拓展知识,增长见识?这需要一个有效的引导,即要设计具体、详细的研学目标,帮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有所收获。
例如,带学生参观风筝馆,可以引导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换位思考人类在物质匮乏时代追求梦想的淳朴情怀,了解自然与历史等,帮助他们了解国情、乡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陶冶美好情操。
如何让研学旅行结出“实”之果,强化活动育人之效,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随机访谈等方式,将学生与家长的需求结合起来,设计研学内容、旅行路线,进行活动安排,充分体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其次,课程要体验时代特色,让学生了解社会、国家,增强民族认同感。最后,设计者要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强调学习性、探究性、目的性等学习方法和目标的达成。
此外,教师也要更加重视自身的成长,在实践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通过建立课题组、参加名师培训班、参与校本研修类项目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变革育人策略。
很多学校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把名次奖项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出现了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及格率是评价教师的标准、升学率是评价学校标准的片面说法。
但要改变“唯分数”的旧观念,不是只靠一方就能达到目的。学校要改变以往的办学观念,要与时俱进,积极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不怕麻烦,敢于实践,勇为人先,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如在研学中,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发掘和打造一批有利于研学旅行的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研学旅行网络,创新形式,更新教育教学手段,为学校发展增添新生活力。此外,家长也要改变思想,不要只把教育放在学校里和书本上,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推进学校研学旅行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只有用心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在“五育并举”下足功夫、开足马力,拓宽“行万里路”的大途径,搭建立德树人的大舞台,研学之旅的效果才会真正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