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健
(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 启东 226200)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情绪,希望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在传统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幼儿的学习,重视幼儿的安全,容易忽视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个别幼儿的思想与心理受到不良侵袭,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对幼儿进行人格发展的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有助于完善幼儿人格,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对幼儿进行创意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幼儿情操,增长幼儿见识,更能促进幼儿审美情绪的发展,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性格,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实际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创意美术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创设的趣味性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感兴趣的,是有意义的。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积极动手动脑,身体协调动作,情绪上积极向上,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幼儿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对于新奇的绘画方法,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通过有趣的绘画方法,组织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幼儿对生活充满希望,对生活抱有热爱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
比如在小班创意美术“桃花朵朵”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红色粉红色的颜料、纸巾、画有树干的画纸。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已经有过参观幼儿园附近桃树的经验,认识了桃花,知道了桃花的颜色,感受过桃花朵朵的美好。用颜料作画,幼儿是第一次,用手指点画桃花,孩子们更是第一次,一个个跃跃欲试。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伸出手指,沾上红色粉红色的颜料,在画纸上的树枝旁点上桃花。随着孩子们的动作,一朵朵桃花开始在画纸上绽放。手指点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新奇的绘画方法,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桃花开,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意味着大自然的美好。幼儿借助桃花的美术活动,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有助于幼儿健康思想的形成,培养了幼儿积极地生活态度。
在趣味性的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身心是愉悦的,他们的情绪是积极的,向上的,这样的积极情感是幼儿良好性格形成的基础,教师要借助创意美术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与同伴一起进行创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比如在小班创意美术“趣味滚画”活动中,教师设计好半成品裙子,让幼儿用滚画的方式装饰裙子,使裙子变得美丽起来。原本沉默寡言的明明小朋友,在与同伴一起用玻璃球蘸上颜料,在鞋盒子里滚画后,白色的裙子变成花花绿绿的,很具有艺术色彩。明明不再沉默寡言,而是拿起自己创作的“美丽的裙子”,跟同伴叽叽喳喳说起了话,交流创作经验。因此,创意美术活动不仅帮助幼儿建立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变得活泼开朗,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教师要仔细分析幼儿的作品,从中感知幼儿心中所想,帮助幼儿走出情绪困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色彩与情绪情感紧密相连,色彩可以显示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因为幼儿会把情绪和情感蕴含于艺术作品中。幼儿运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色彩可以说是幼儿个性、情感的代号,是幼儿思维的密码。
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幼儿的所思所想,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用色情况,分析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个性和情绪表达。教师要学会分析幼儿心理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排除垃圾情绪,用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与学习中的挑战。比如在创意美术“我家的新房子”中,孩子们用各种彩色的毛线用粘贴的方法,将自己设计的新房子打扮的漂漂亮亮,只有班上的齐齐小朋友使用的都是黑色的毛线,将房子装饰的昏暗,给人的感觉很压抑。教师根据孩子的作品分析出其最近可能最近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就对其进行了谈话,询问原由,原来齐齐家里最近父母正在闹离婚,两个人都不想要孩子,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觉得自己快没有家了,心情很不好,甚至产生厌学等不良心理。针对齐齐的问题,教师对其父母进行了视频谈话,提醒其注意多关心齐齐,齐齐还小,非常需要父母的爱与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以及齐齐爷爷奶奶的劝解,齐齐的父母转变了思想,重新和好,齐齐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在第二次创意美术装饰房子时,齐齐选择了黄色、红色的毛线进行装饰,把房子打扮得色彩绚丽,赢得了大家得一致赞赏。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让幼儿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教师不仅要教幼儿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更要关注幼儿心理,正确把握幼儿心理变化,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接触心理负担,建立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线条上分析幼儿心理,幼儿很喜爱绘画,有的孩子爱画直线,有的孩子爱画曲线。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常规表达方式与幼儿的性格有关联。常画直线的幼儿比较精明、干练、稳重,性格开朗,有活力,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对同伴重感情;有的孩子爱画曲线,曲线代表着温和、柔顺,这类孩子内向的较多。喜欢画粗短线的个性较强,做事容易冲动,喜欢画细线的幼儿相比其他幼儿表现为胆怯、害羞。而具有攻击性的幼儿常表现为又短又直,短线画的多,曲线出现的少,锐利的角度出现较多。
从作画状态上分析幼儿心理,有的幼儿精神高度集中,不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打扰,状态好,效率高,很容易出精品,但是也有一些幼儿在创作时东张西望,心神不定,这样的状态是不专心的,幼儿的作品往往缺乏灵感,有形似而无神韵。教师要有意识的提醒幼儿专心创作,不做与创作无关的事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畅游,将自己最想表达的用艺术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健康的心理需要积极的情绪做支撑,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建立健康的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眼中,自己的作品都是佳作,都是自己心意的表达,都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赏。”幼儿健康的心理离不开自信心,幼儿的作品希望被他人认可,希望自己的努力被教师肯定,被同伴赞赏,这将有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建立。
教师对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要抱着欣赏的态度,在发表意见之前,教师可以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解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让大家从作品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交流的效果,使作品更有利于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认可。而教师以及同伴的赞赏态度和肯定又能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良性循环之下,将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的,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幼儿,在班级上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师对幼儿的爱与尊重可以在评价中体现。比如在对幼儿的艺术作品评价时,应该尊重幼儿的作品,看到幼儿作品中的亮点与创意,欣赏幼儿的个性化表现,用赞赏、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的作品。当然,对于作品中的缺陷,教师也要及时指出来,方便幼儿以后注意改正。在评价时,教师不能一言堂,尊重幼儿作品要落实到行动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作品展示墙”“展示台”“展示柜”等,让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充分调动幼儿的交流欣赏积极性,让幼儿在相互交流、讨论中,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总之,幼儿时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利用创意美术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与思想品质,提高幼儿控制情绪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透过艺术作品,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帮助幼儿排除垃圾情绪,利用艺术创作,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进一步健全幼儿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