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思维视域下高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探究
——以《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为例

2022-02-19 00:22王雪飞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26610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史料导图历史

王雪飞(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26610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也悄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传统的“三维目标”转向学科“核心素养”,正体现了课程改革对“人”关注的回归。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帮助高中生建立起正确时空观念,提高史料辨析与实证能力,促进历史理解能力发展,让历史叙述更加理性且具有系统性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神骋智,折衷善择其间”,要善于比较,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一种有效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判断史料真伪性基础上,深层次探究史料矛盾和矛盾产生的原因,获得对历史问题更深入的理解。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从海陆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介绍20世纪后海陆空交通工具取得的进步,以及交通对社会生活变迁产生的影响。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于理解海陆空交通取得的重大进步难度不大。但高中生缺乏跨时空经历,整合历史知识和辩证、系统地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还有不足。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通过生活比较、史料比较和发展比较,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

一、比较生活案例,增强感性认知

历史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和记录。教师应基于历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遵循高中生历史认知规律,从增强学生历史感性认知入手,借助生活案例比较,引导学生对未曾经历的生活获得感性认识,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在比较中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期待。

如“海陆交通的发展”内容中“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相关内容,我利用1958年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我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的图片作为案例,并与1908年福特生产的“T”型汽车图片进行比较。结合图片,让学生交流:哪种汽车更加先进?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汽车制造水平和当时国际上先进汽车制造业之间的距离。

在横向比较基础上,再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一幅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图片,一幅是当前上下班高峰期汽车流量图。让学生对两幅图片进行比较交流,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汽车行业发展与社会生活具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结合图片直观地感受到:我国汽车行业从初创期到不断探索发展,再到全面发展时期,取得巨大进步,同时,学生也对我国现代汽车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获得感性认识。

生活案例的比较,既借助图片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也借助富有生活气息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如此设计,学生在纵向比较中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丰富的感性认知为学生历史解释从直观走向抽象奠定基础,使学生理性分析得到较好的铺垫。

二、比较历史材料,引导理性分析

历史解释素养的发展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离不开史料的支持。教师应基于史料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深度比较,在比较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物、历史事件理性分析能力,并使学生做出理性评判。

“航运的发展”部分,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段材料:

材料一: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炮火、航速等方面占有更明显的优势。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舰炮总数比北洋舰队多92门,其中最为重要的速射炮一项,日本海军参战各舰队的平均速度比北洋各舰队快一节……

材料二:英吉利海峡隧道,1994年开通,隧道长度50公里,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8公里,单程需35分钟;港珠澳海底隧道,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埋入海底最深(最深处近50米)、单个沉管体量最大、使用寿命最长、隧道车道最多、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

对两段材料进行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两段史料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材料一、材料二的比较,学生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认识到我国近代航运技术水平较低,后期发展速度很快,且取得重大的进步和发展。材料比较让学生产生一个显著的对比落差,材料二将英吉利海峡隧道和我国港珠澳海底隧道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我国海底隧道取得的显著突破,通过横向比较让学生形成第二个落差。

学生借助横向和纵向比较形成的双重落差,对史料表现的事实获得清晰的认识,感受我国航运发展突飞猛进,与国际航运的距离不断缩小,甚至超过国际航运发展水平。抽象分析使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的变化认识走向深入,尤其是对新变化认识更加深刻。基于史料的比较活动,教师还可以改变直供式史料供给方式,发挥学生在史料收集中的积极作用,围绕历史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史料采集的方向,让学生利用历史典籍、网络等,广泛收集史料,学生由于经历史料收集的过程,抽象分析更容易走向深入,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

三、比较前后发展,升华历史思辨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中向前推进,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解释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实现历史思辨的升华,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审视历史。

“飞机制造工业的发展”部分,给学生提供一段反映我国飞机制造工业发展的材料:

1951年,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发展初期,主要承担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1973年,中国订购第一架波音707飞机。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提出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1998年空客停止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1999年年底波音兼并麦道并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在民航产业遭遇挫折情况下,2000年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为什么不走西方国家的发展之路?

通过这段材料,学生需要将不同时期我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困惑: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初期,采用仿制的发展政策,逐渐地走向自主设计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尝试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从而避免受到别国的制约?

然而,通过前后发展比较深度分析,学生了解到:我国飞机制造业起步晚,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所以选择从仿制起步。后来,随着发展水平和研发能力的不断发展,我国飞机制造业初步具备自主设计能力,开始步入自主设计阶段。最后,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加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科研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升级,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从而进入自主知识产权时代。

前后发展比较中,需要学生辩证地思考和分析,充分调动自身知识储备,积极开动脑筋。在综合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条件基础上,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阶段采取的发展策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并且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善而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从而在较短时期内完成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如此,学生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也不会产生思维困惑。

四、借助思维导图,搭建方法支架

比较思维视域下,高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历史思维升级。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的需要,在比较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搭建支架的支持下,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建构,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历史系统化建构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方法策略意识,也使比较活动走向深入,提高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水平。

在完成《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三个子目内容教学基础上,依据三大子目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简图:“海陆交通的发展”,按照教材体系细化为三个分支,分别是汽车工业、高速公路和铁路业、船舶业、海底隧道;“航空发展”,细化为飞机发展、民航发展;“现代交通和社会生活”,则细化为物流业、现代公共交通、旅游业。根据提供的三大子目以及各个子目细化分解形成的分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思维方式,完善思维简图,要求借助思维导图横向展现相同历史时期中国和世界交通运输发展情况,纵向侧重于表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变化。

在设置思维导图编制任务时,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的主框架,有效降低思维导图制作的难度,提高学生思维导图制作的有效性。思维导图制作时,引导学生基于比较视角清晰地解释现代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比较又注重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横向比较将中国交通运输和世界交通运输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从而使学生对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能够做出辩证的解释;纵向则侧重于中国自身比较,引导学生在发展变化中解释中国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感受中国现代交通运输取得的显著成绩,祖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崛起,在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使其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总之,高中历史应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改变课程育人目标,将历史解释素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应讲究方法和策略,确立比较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案例比较、史料比较、历史发展比较等活动,经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建构过程,并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史料导图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史料二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第6章 一次函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