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抗心肌抗体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

2022-02-19 04:05:10王朋朋孟庆槐杨米娜
贵州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室性心肌病心肌细胞

王朋朋 孟庆槐 杨米娜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同时伴有心肌收缩不良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长,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容易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1]。既往研究[2]表明,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DC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持续性病毒感染、心肌纤维化等有关,有研究[3]发现,免疫反应产生的自身抗体如抗β1-AR抗体、L型钙通道自身抗体(CC-AAbS),在DCM患者病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探讨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抗心肌抗体联合C反应蛋白(CRP)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53例DC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合并组,n=52)和未合并组(n=101)。合并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59.55±5.1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例、Ⅱ级11例、Ⅲ级28例、Ⅳ级9例,静息心率(93.55±4.17)次/min,合并基础病21例、未合并基础病31例,收缩压(125.11±6.87)mmHg,舒张压(75.24±3.21)mmHg,LVEF(34.12±2.81)%,LVEDd(68.23±4.66)mm;未合并组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55.24±4.57)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7例、Ⅱ级30例、Ⅲ级32例、Ⅳ级12例,静息心率(84.11±3.12)次/min,合并基础病15例、未合并基础病86例,收缩压(120.42±6.12)mmHg,舒张压(71.08±3.01)mmHg,LVEF(43.58±3.19)%,LVEDd(61.57±5.12)mm。纳入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DCM的诊断标准[4],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并且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55 mm(男性)/50 mm(女性),排除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原因所致的继发性心肌病变;临床资料完整者;同意参与本研究者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已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者;其他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导致无法配合检查者。收集及分组利用住院患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2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参照《实用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5],室性期前收缩:(1)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QRS时间≥0.12秒,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2)其QRS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完全。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次或以上室性早搏,心率≥100次/min。心室扑动:心电图QRS波群和T波难以辨认,代之以较为规则、振幅高大的波群,每分钟150~250次。心室颤动:正常的QRS-T波的基本形态消失,代之以波形、振幅及时距均不相等的小圆盾波,多在250次/min以上。

1.3实验室指标检测 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CRP水平和CC-AAbS阳性率,试剂盒由上海蓝基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CRP水平、CC-AAbS阳性率 合并组CRP为(6.71±1.21)mg/L,未合并组CRP为(3.44±1.34)mg/L;合并组CC-AAbS阳性例数为39例,阳性率为75.00%,未合并组CC-AAbS阳性例数为32例,阳性率为31.68%。两组CRP水平、CC-AAbS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t=14.765,χ2=25.901,P均<0.01)。

2.2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基础病、LVEF、LVEDd、CRP、CC-AAbS是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ROC分析 结果显示,CC-AAbS联合CRP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更高,为0.755,灵敏度高于 CC-AAbS、CRP单独诊断(P<0.05)。见表2、图1。

表2 CC-AAbS联合CRP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ROC分析

图1 ROC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N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基础病、LVEF、LVEDd、CRP、CC-AAbS是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以往文献报道相近,分析原因可能是:(1)心功能分级能够反映出患者心肌损伤程度,相关研究[5]发现,当患者心功能分级>III级时,左心肌损害程度则会>40%,而左心室心肌损伤程度与室颤的发生率具有密切关联;(2)既往研究[7-8]发现,合并基础病的DCM患者容易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持续激活,增加心脏的前后负荷,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重构,影响心功能,进而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临床常将LVEF、LVEDd作为扩张型心肌病左室重构的诊断标准,对反映左心室球形变严重程度和收缩功能具有重要价值;(4)由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为心肌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心肌细胞异常变化,进而出现电不稳定,而炎症因子在心肌缺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9-10],炎症细胞浸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其在破坏组织细胞的同时还会产生活性氧,进而损伤心肌细胞膜结构,造成三磷酸腺苷依赖性离子泵功能发生障碍,引发心肌缺血性坏死和心肌细胞自律性升高;(4)CC-AAbS是一种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心肌抗体,在DCM主要病理机制的研究中,引发患者出现自身免疫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心肌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和心肌结构损伤等,而CC-AAbS可激活钙通道,增加Ca2+内流,进而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11-1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CC-AAbS联合CRP对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CC-AAbS联合CRP诊断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明显高于 CC-AAbS、CRP单独诊断,提示CC-AAbS联合CRP诊断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YHA心功能分级、合并基础病、LVEF、LVEDd、CRP、CC-AAbS是扩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CC-AAbS联合CRP诊断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对临床防治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室性心肌病心肌细胞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治体会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