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紫逸 王伟
摘 要:从现存可见的刘宋时期作品情况来看,鲍照的辞赋一共十篇,数量仅次于谢灵运。然谢灵运虽以十四篇的数量居首,但除《撰征》《山居》两篇外,其余大多散佚不全,有的甚至只流传下来一些断句,远不如鲍照的辞赋完整。从质量上来看,鲍照更是同时代辞赋家中的翘楚。综合来看,鲍照辞赋既有对前人赋作的继承,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创造。文章以鲍照辞赋作品为考察对象,讨论其对楚骚和汉魏文风的继承及其独特创造。
关键词:鲍照 辞赋 楚骚余韵 汉魏继响 宋赋之雄
一、楚骚之余韵
曹道衡先生在《鮑照与江淹》一文里明确指出鲍照受到《楚辞》的影响较深。a《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形式特征,都对后世的各种文学形式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承其一脉的辞赋。鲍照作为辞赋大家,受到《楚辞》的影响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观其辞赋作品,受到《楚辞》影响之处主要在于意象的应用、句式和助词的选择以及赋末乱辞上。
《楚辞》中素来有香草美人的传统,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来喻志和抒情,这些在鲍照辞赋中有着诸多体现,譬如《游思赋》中“结中州之云萝,托绵思于遥夕”之句提到的“云萝”,也就是九歌中常用的“女萝”,如《楚辞·九歌·山鬼》中便言道:“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辟荔兮带女萝”,鲍照《伤逝赋》中“晨登南山,望美中阿。露团秋槿,风卷寒萝”之句中亦有“寒萝”出现。此外,这里的“望美中阿”之句还化用了《九歌·少司命》中“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的典故。《观漏赋》中开篇所言“结兰苕以望楚,弄参差以歌越”一句中的“兰苕”“望楚”“参差”等意象又都与《楚辞》有关,兰草是《楚辞》中常用的意象,参差指的是洞箫,这个典故来源于《楚辞·九歌·湘君》中“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说的是女巫吹起洞箫,苦苦等候湘君,这里是用兰草和洞箫的意象来隐喻自己怀才等候明主的心意。最后一段中“随秋鸿而汎渚,逐春燕而登梁”以及“从江河之迂直,委天地之圆方”两句,根据苏瑞隆《鲍照诗文研究》中的研究,也认为这里暗用了《楚辞·惜誓》中的典故和意象。b
除此之外,最能体现《楚辞》意象的还是他的《芙蓉赋》。赋文开篇便道:“感衣裳于楚赋”,这里用的是《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意象,下面“会春帔乎夕张,搴芙蓉而水嬉”之句则化用了《九歌·湘夫人》中“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以及《湘君》中“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的句子,这篇赋文承续了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用芙蓉虽高洁美丽而最终从岁而凋零的意象来喻示德才兼备、忠心耿耿的臣子却最终不得重用,只能在遗憾中淹没于世,这种思想感情与屈原《离骚》中所表现的是一致的。
鲍照对《楚辞》的学习还在于其辞赋中对虚词的运用,根据廖序东在《楚辞语法研究》中的统计,《楚辞》中用得最多的虚词是“之”和“而”,仅在《离骚》中,“之”字运用了 九十八句,是用得最多的虚字;“而”字用了 七十一句,也是比较多的。c据白广磊《鲍照辞赋研究》一文的统计,鲍照辞赋中“之”字总共用了一百九十二句,“而”字用了一百三十句,其他如“其”“以”等《楚辞》中常用的虚词在鲍照辞赋中也多有体现。d
乱辞是《楚辞》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中提出赋的乱辞来源于《楚辞》,在《楚辞》的很多篇目中,都有大量的赋末乱辞,这些乱辞多以“乱曰”“辞曰”“颂曰”“重曰”等形式出现,两晋南朝的一些赋作在篇末用“已矣哉”“已矣乎”等引首的也是乱辞的一种。e鲍照《芜城赋》的结尾用“歌曰”来引出“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这样一首琴曲来作结,正是赋末乱辞的体现。《游思赋》结尾也有这样一句乱辞:“已矣哉!使豫章生而可知,夫何异乎丛棘。”此外,《观漏赋》的结尾一句言道:“漏盈兮漏虚,长无绝兮芬芳”,这里虽然没有“歌曰”或“已矣哉”这样的词来引出,但其收束全篇,曲终奏雅的作用正与乱辞相同。
综上可见,鲍照的辞赋受到《楚辞》的意象和语言风格的影响甚深,这也使他的辞赋抒情色彩更为浓厚,寓意更为深远,语言更为活泼丰富。
二、汉魏之继响
鲍照的辞赋受到《楚辞》的影响虽然较深,不过根据曹道衡《鲍照与江淹》一文中的论述:“鲍照和江淹虽然都受《楚辞》影响较深,但鲍照似乎更得力于汉赋,因此显得浑厚朴茂,苍劲有力。”陈绎曾《诗谱》也言:“六朝文气衰缓,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这里虽是言诗,但用来谈其赋也是适用的。鲍照的辞赋受到汉赋的影响颇深,这主要体现在描写的精妙华美和夸张扬厉上,以《芜城赋》为代表,这篇赋文虽以抒情为主,但苍凉的气概、动人心魄的语言深得汉赋精髓,也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过,鲍照的辞赋更多的是对汉末建安时期的赋作和魏晋抒情咏物小赋的学习和融合,尤其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更是鲍照赋作的一大特点。鲍照辞赋中所呈现的刚健有力、苍凉悲壮的气骨正与建安时期诗赋慷慨悲凉的风格相类,都充满着文人积极用世之心遭遇挫折之后而展现的愤激不平之情以及对时世的认识和感慨。如《飞蛾赋》中歌颂飞蛾为追求光明而举身赴死的行为:“凌焦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拔身幽草下,毕命在此堂。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岂学南山之文豹,避云雾而岩藏?”这种追寻光明、不惧牺牲的壮烈之举正与建安时期为建功立业的理想而追寻不息的昂扬精神相吻合。这样充满慷慨之气而遒劲有力的词句在鲍照的辞赋中比比皆是,如:
苟见义而守勇,岂专取于弦箭!(《尺蠖赋》)
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芜城赋》)
鱼深沉而鸟高飞,孰知美色之为正!(《园葵赋》)
注沉穴而海漏,射悬途而电飞;望天涯而伫念,擢雄剑而长叹。 (《观漏赋》)
塞风驰兮边草飞,胡沙起兮雁扬翩。(《游思赋》)
钟嵘《诗品》中评论鲍照“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其诗如此,其赋亦是如此。进取之心与时世之伤,愤激不平与昂扬斗志既矛盾又相辅相成地体现在他的笔下,正是汉魏风骨在南朝的余响,自鲍照后,南朝文风大多纤弱绮靡,缺少气骨,诚可见鲍照的可贵之处。
三、刘宋辞赋之雄
南朝是辞赋从古赋正式转变为骈赋的时期,正如孙梅《四六丛话》卷四所云:“左陆以下,渐趋整练。齐梁而降,益事妍华。古赋一变而为骈赋。江、鲍虎步于前,金声玉润;徐、庾鸿骞于后,绣错绮交;固非古音之洋洋,亦未如律体之靡靡也。”南朝刘宋时期,正是古赋向骈赋初步过渡的时期,曹道衡先生在《汉魏六朝辞赋》中总结道:“刘宋一代的赋,文体有的基本上仍沿袭汉魏之旧,可以‘古赋’目之;有的已具有骈俪色彩,可以视为骈赋的萌芽。”当时活跃于辞赋创作上的作家主要有晋宋之际的傅亮、谢晦、颜延之、谢灵运,又有稍后一些的鲍照、谢惠连、谢庄以及宋齐时代的江淹等人。其中傅亮、谢晦、颜延之、谢灵运和谢惠连的赋作还基本属于古賦的范畴,而谢庄的《月赋》,骈俪色彩已经相当浓厚,可以骈赋视之,其后的江淹创作的则基本上是比较典型的骈赋了。鲍照的辞赋是南朝的一大盛景,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兼具古散和骈俪两种特征,正是辞赋文风流变的关键人物。
傅亮和谢晦于晋宋交替之际入于刘裕阵营,之后成为宋初的台阁重臣,对朝政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可以主宰废立之事,然而最后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傅亮如今存赋六篇,保存完整的只有《感物赋》一篇,谢晦所存的则仅有《悲人道》一篇。这两篇赋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已有骈偶的倾向,言辞中大多流露出一种位高致祸的忧惧之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颜延之与谢灵运当时合称“颜谢”,他们又与鲍照合称为“元嘉三大家”,是刘宋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家,在诗文赋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从辞赋上来看,颜延之存赋共四篇,其中的《赭白马赋》比较完整,也最为有名,这篇赋是由于宋文帝喜爱的一匹骏马病死而受命所作的应制之作,内容多为歌功颂德之辞,思想价值不高,但对骏马的描写则十分工整,颇具匠心。如写马的形态:“徒观其附筋树骨,垂梢植发,双瞳夹镜,两权协月,异体峰生,殊相逸发”,将马的筋骨神采写得卓尔不凡,“旦刷幽燕,昼秣荆越”一句更是以静写动,突出马日行千里的速度之快,历来为人称赏。这篇赋作的骈偶色彩已经比较突出,不过也有雕琢过甚、绮丽有余情趣不足的缺点,显得不够生动自然。谢灵运是刘宋时期存赋最多的作家,篇幅也是最长的,在刘宋赋坛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赋如今尚存十四篇,可惜除了《山居赋》和《撰征赋》外,其余大多残缺不全。其《山居赋》是一篇宏伟长赋,主要描写他在会稽的始宁墅的景观以及在其中的隐逸之乐,描写十分细致,展现出一幅封建大庄园的生动图画,颇有汉大赋的韵味。《撰征赋》则是一篇纪行赋,记的是晋义熙十二年(416)冬奉命前往彭城慰劳刘裕的沿途所见和所感,此赋颇涉时事,主要是颂扬刘裕并且记述其祖谢玄的功绩,并且记录了晋代近百余年的重大政治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谢灵运的辞赋长于景物描写和空间构造,以语言的绮丽工整为胜,相较颜延之来说,颇能于凝练中出自然,显得更加清新秀美。
谢惠连与谢庄都是当时长于写景抒情的著名赋作家,谢惠连存赋五篇,都是咏物小赋,但除了《雪赋》以外,其余都为残篇。谢庄的赋共四篇,也都是咏物之作。其中谢惠连的《雪赋》与谢庄的《月赋》并称为南朝刘宋时期咏物赋的双璧。两赋构思基本类似,《雪赋》是假托梁王与众文人游于兔园,感于雪,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三位文人为之赋。而《月赋》则假托陈思王于月夜游园,怀念应玚、刘桢而命王粲作赋。两赋描写均甚为工整精致,而《月赋》抒情色彩更为浓厚,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鲍照的辞赋是刘宋时期辞赋创作的重镇,从数量上来说或许不如谢灵运,但无论从保存的完整度,还是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以及艺术成就方面都要高于谢灵运。在南朝辞赋创作中,追求语言的形式美和语言技巧是普遍特征,鲍照也不能例外,这一点他与颜谢诸人是相通的,他的辞赋创作中对语言的藻饰铺排以及雕琢求新表现得十分明显,语言的华美清丽与情感的深厚表现相互映衬,这些在《芜城赋》 《舞鹤赋》《芙蓉赋》等赋作中均有不同体现。这些在上文中已有论及,因此这里不再赘述。然而鲍照虽然追求语言的华美和工整,但并不十分追求用典,他的辞赋往往以抒情写物为胜,华美的文辞和精巧的用典都是为文章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因此不会造成以辞害意或者堆砌典故的弊端。这也是他的辞赋胜于颜谢的一个关键之处,颜延之的辞赋用典隶事之繁在当时可谓无出其右,有时不免有堆砌之嫌;谢灵运虽在刻画山水、造景写物上精雕细琢,文辞秀美,但其赋用了大量词句叙述先祖功业,记载政事,其中用典也多堆叠。相对来说,鲍照更重视描写的形神兼备,他用典多为化用,并且有自己的新用法和想象,譬如《舞鹤赋》中“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一句化用了《易卦通验》“巽气不至则大风扬沙”、《春秋纬》“箕风飘石折树”、《诗经·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以及《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等典故,但是从原文来看,用典的痕迹并不明显,这些典故经过他的融合重组,营造出苦寒凄伤之境,读者并不因不知典故而难懂其意,又不因知晓典故而偏离其意。而且“严严”之“苦雾”、“皎皎”之“悲泉”亦是他的奇想新用,使得其景其境更为形象贴切,也使得文中的慷慨悲凉之气愈发浓厚。
此外,鲍照赋作在描绘景色、咏物象征上面也往往有新的角度和思维,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荒芜的城池、旅途的见闻,还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显得新奇生动,有各自的特色,而且能够脱出当时文坛渐趋绮靡纤弱、流连风花雪月以及歌功颂德的窠臼,独显境界的阔大悲凉,体现出奇险俊逸的独特文风。王琳先生称他为“宋赋之雄”f,这个“雄”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与刘宋时期所有的赋作家相较,鲍照的辞赋成就可谓无人能及;另一方面也是鲍照辞赋雄奇劲健的风格为刘宋时期所仅见。
a 曹道衡:《鲍照和江淹》,《齐鲁学刊》1991年第6期,第10页。
b苏瑞隆:《鲍照诗文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0页。
c 廖序东:《〈楚辞〉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77页。
d 白广磊:《鲍照辞赋研究》,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1页。
e 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凤凰出版社2001年版,第230页。
f 王琳:《六朝辞赋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23页。
参考文献:
[1]曹道衡.鲍照和江淹[J].齐鲁学刊,1991(6).
[2]钱仲联.鲍参军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董楚平.《楚辞》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苏瑞隆.鲍照诗文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廖序东.《楚辞》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白广磊.鲍照辞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7]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
[8]孙梅.四六丛话[M].台北:商务印书馆,1937.
[9]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0] 王琳.六朝辞赋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 2020年第一批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建设项目“高职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大学语文》”(27)
作 者: 何紫逸,硕士,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大学语文教学;王伟,博士,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元明清小说,戏曲。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