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活力与质地

2022-02-19 05:27周聪
文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米线沧桑味道

周聪

苏沧桑的《闻风起》的起笔充满了律动感,余德情递给“我”粉干的动作,与傍晚的暮色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卷。“黝黑发亮的胸肌和腹肌上,密布的汗珠随着他急促的一呼一吸,汇聚、滚落、流淌。在炉火的轰鸣声和火光的映照里,刚从锅炉前直起腰来的这个五旬男子,美如一尊古希腊雕塑”,在“我”的观看与打量中,这尊如雕塑般的黝黑的身体充满了力量感。在挥汗如雨的劳动中,余德情的生命的活力与质地得以体现,人物形象图谱也因劳作变得饱满丰富起来。不可否认,余德情的命运中始终离不开火焰的炽热温度,在蒸腾的热气与锅炉间,余德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余德情与粉干之间的情感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一部个体的心灵史书。

在叙事策略上,作者先是从现实世界的观察着笔,接着转入记忆的再现,现实世界与往事回忆是相互依存的,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我”看到了余德情制作的米线,才唤醒了五十二年前的生活经验,那是一个女婴对食物最初的朴素情感:“一位母亲轻轻夹起一根浸透海鲜汤、细滑白皙、绵软柔韧的汤米线,放进四个月大的女婴嘴里——吃了四个月奶水和米糊的我开荤了,人生第一顿正餐就是海鲜汤米线。”这是饶有意味的一笔,“我”的幼年记忆被余德情一下子点燃了。除去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幼年时对于米粉的真切记忆外,作者还有意回溯了温州粉干的历史,这俨然成为一种叙事的补充。温州粉干的制作过程,也在作者对玉环米线的回溯之中逐渐变得充满了秩序感。显然,余德情对粉干的制作是倾注了不少心力的,他也试图通过自己的试验和努力不断地改进其制作技艺。事实上,在余德情的身上,匠人精神与勤劳苦干的品格是融为一体的。汗水是他生命力的最佳注脚,这个五十岁的男人,在锅炉与蒸炉之间的穿梭,个体生命在劳动中获得了持续生命力,亲力亲为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十年后再请工人来做吧”,一句果断的话语中流露出强大的自信和生命力,在知天命之年的余德情看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

苏沧桑的文字有江南的味道,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底色,《闻风起》充盈着湿润稠密的江南气韵。粉干的味道来自五十多年前,在《闻风起》的第二部分,作者写的是另外的几种味道,“海洋和大地拥抱过后的味道”“晾晒在向晚的渔村里的那些油鳗、鱿鱼、虾的味道”。九月的渔村,海货主人阿芬的生活成了作者叙述的重心,晒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鳗鲞、鱼干、虾干等,阿芬们的生活是平淡和充实的,在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书写中,渔民们勤劳朴实的性格跃然纸上。玉环岛上的这个小渔村,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不论是阿芬们的生活琐事,还是小姨妈晓芳开的冷饮店,岛上食物的味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在字里行间,江南的味道浓郁、粘稠,也不失一分优雅。

在《闻风起》中,作者聚焦的是民间充满生命活力与质地的小人物,余德情、阿芬、晓芳等人的身上,共有的特征就是对生活的希望与怀想。他们在各自的生活里不放弃梦想,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耐心地、用力地、踏实地过好每一天。这些来自民间的小人物的心性,实则是中华民族整体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朴实的天性,不安于现状的拼劲,持久的耐性,都是最为动人的精神品格。

在我看来,《闻风起》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动作描写与景物的深度融合。人物的一举一动在一种苍茫、宏阔的背景中展开:先来看文章的开头,余德情在暮色中的动作,夕阳的金黄、深绿色的菜地、炉火的红光,共同营造了环境的景深和背景色;在结尾处,秋风起,无数的岛屿变成粉色的莲花,“在东海蓝灰色的波涛间怒放”,粉色与蓝灰色之间的消融,也平添了一种萧瑟和沧桑。苏沧桑对于颜色是敏感的,在各种颜色之间的转换,她能清楚地让笔下的人物和景物和谐统一,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周聰,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湖北省作协第二届签约评论家。

猜你喜欢
米线沧桑味道
栎树沧桑
快乐的味道
七夕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沧桑
人间有味是清欢
爱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