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文学鉴赏教学

2022-02-19 05:25武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武辉

内容摘要:文学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人物思想变化,丰富学生的见解和思想内涵,领悟蕴含其中的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另一方面,通过对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分析和结构解析,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水平。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公式化教学,一套模板讲遍天下所有文章,自然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起这方面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讲”这一种方式来完成鉴赏,还要不断思考,因何而讲?如何去讲?围绕这个问题在课堂中体现自己的思考,完成教学实践,总结出语文教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鉴赏 核心素养

文学鉴赏究其本质是一种艺术审美艺术活动,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其有千人千面的独特魅力。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产生美的艺术体验也会不同,“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教师在完成基础的文本教学后,针对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进行适当引导,而不能勉强学生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方法和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旁征博引,形成完整的语言背景

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脱离了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诗作类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能够历经千百年历史锤炼留下的精粹之作,又怎会是附庸风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泛泛之谈。例如,我们在对辛弃疾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辛弃疾其人毫无了解、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又如何能够真的理解辛弃疾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恨铁不成钢;又如何能够真的明白“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感慨万千;又如何真的能够知晓他“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为国为家九死不悔的忠心。辛弃疾是男生心中的英雄,是夜闯敌军大营手擒叛徒的少年将军;是女生眼中的完美情郎,“目光有棱,红颊青眼,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写的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诗句。而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在讲解他的词句之前,教师就可以对辛弃疾一生的经历辅以必要的讲解。辛弃疾虽为宋人,却自幼生活在敌人占领的区域,亲眼目睹着同胞们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在一心渴望统一的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从小就有着报效家国的雄心壮志。直到公元1161年,金国又借机滋事开战,长期被金人统治的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辛弃疾在这时也带着两千多弟兄投奔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起義军。第一年,有叛徒义端偷走帅印,辛弃疾将其斩于马下,因而在军中有了声望;第二年,又有叛徒趁辛弃疾不在军中,杀了起义军首领耿京投奔金人,辛弃疾一回军中,便只带了五十个勇士奇袭金人大营,将叛徒捆回押解回南宋朝廷审判,经此一役金人也为之胆寒。“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辛弃疾因而一战成名,南宋朝廷趁机招纳,归附朝廷的辛弃疾满腔热血上书《美芹十论》、《九议》,想让朝廷整顿军队,光复河山。奈何朝廷已然腐朽,由内而外的散发着暮气沉沉的气息,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皇帝逐渐忘了自己曾赞赏过的“少年英雄”,反而只记得辛弃疾是从金人所占区投奔而来,不得不防,只让他做些与打仗无关的官。就算如此,辛弃疾在尽心尽力的庇佑一方百姓的同时,上书陈情,自请上阵杀敌。一封封奏疏石沉大海,任凭多少雄心壮志都在岁月的蹉跎中消磨殆尽。因为讽刺朝廷的词做多了,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直到公元1203年,朝廷让辛弃疾带兵北伐,却也只是想借着他曾经的赫赫威名吓唬金人,他所提的建议一概被否决,这时的辛弃疾终于看清朝廷的面目,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与幻想。公元1207年,金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南京应天府,朝廷危亡之际想起曾还有辛弃疾这么一个大将,找他回朝出兵,但是67岁的辛弃疾已经重病在床,临终仍喊着“杀贼!杀贼!”。

如果学生对这些背景没有了解,就很难体会词人在写下这些词作时的心境和内心活动。在有了这些基础以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打破神话,独特视角理解文章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基本都源于经典之作,他们的作者大多都是名士大家,对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历史背景、审美情趣等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和难以理解的。在传统的文学作品讲授中,往往会有将人物神化的倾向。屈原投江,留下千古遗恨;李白斗酒诗百篇,浪漫风流如谪仙;辛弃疾词中慷慨悲壮,奔腾耸峙不可一世;但将他们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剥离出来后,也同我们一样是人,也有悲欢喜乐,也有缺点和不足。所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时,要持有辩证的观点,学习其中的哲理和正面情感,但不必对其人产生过度的崇拜。对于他们生活化、平常化的一面教师也要在讲授过程中提及。例如在学生的认知中,一提起陆游,便是“爱国”二字再无其他,毕竟他连交代后事立遗嘱的时候,都心心念念未完的统一大业。岁月耗尽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气,磨平了“此身合是诗人未”的愤懑,淡去了“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哀伤,但是他至死都没有忘记“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北方,没有放弃对“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渴望。

但是,陆游并不是是神,他也有最朴素的情感。在被母亲逼着与唐婉和离后,陆游写下有名的《钗头凤》。陆游一生近万首诗,却无只言片语关于自己的母亲和续弦,直到七老八十,儿孙满堂的时候,还写下“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诗句来怀念唐婉。但他的生活并不是一直沉寂落寞,陆游一生养过许多猫,出现在他诗里的有“粉鼻”、“雪儿”、“小於菟”等等。不仅如此,他还在《赠猫》中写道“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这样的陆游更像是邻家的老爷爷,和蔼可亲,虽然一生坎坷却仍积极乐观,心怀天下。了解了作者的性格,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鉴赏作品。因而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过分神化历史人物,辅以作者或者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趣闻轶事,让作者或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三.广开言路,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一张成绩单,而是在语文广阔的环境中学习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先辈的经验中体会人生哲理和处事哲学。能够在历史中熠熠生辉的人物、事件、作品必然有其特殊之处和共通之处,而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完善和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后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语文虽然是高考中重要的一环,但也不能为了成绩照本宣科,舍本逐末,为了追逐成绩而失去语文学习的趣味和意义。

对于同一篇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感把握中,学生不可能理解的千篇一律。教师要注意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激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表达自我,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想法,能够更加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这个世界,从而达到教学要求的目标。在对小说进行赏析时,首先对小说小说的背景进行引入,以及对小说经常使用的技巧和手法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对小说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对于重点理解的部分给予适当的提醒和标注,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分析。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契诃夫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性格孤僻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契诃夫生活的19世纪末的俄国是俄国历史上沙俄统治十分黑暗的时期,政治上的封建专制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的社会严重脱节,沙皇政权不允许有人反对它的统治,进步人士的革命也被残酷镇压。这篇文章就诞生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别里科夫滑稽又可悲,从自己给自己包上所谓安全的套子到最终坟墓的“套子”,别里科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当时的社会,又有多人和别里科夫一样,思想被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套子”中,终其一生也从未真正自由。契诃夫用幽默的笔调刻写了这样一个为扼杀一切新事物,不惜使用盯梢、告密等卑鄙手段,搞得全城都怕他的小人形象,呼吁人们起来改变这个社会。

学生在阅读以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这句话在短短的小说中出现了九次之多,是否有什么隐含的寓意?”“你认为克瓦连科是一个怎样的人?”等,让学生尝试着设身处地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自己的认知对人物给予评价,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最终想要表达的隐层内涵。

四.发散思维,巧用多媒体辅助

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比,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在给予学生理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去自主思考和领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基础阅读技巧以及文学鉴赏方法,这个阶段一篇文学作品能够吸引学生反复品鉴的原因往往是基于兴趣爱好的,而不是因为其体裁或者格式。但是课本中选取的文章并非都恰好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上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去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目前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联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作品鉴赏类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多去积累一些网址或者公众号,推荐给学生阅读,也可以提倡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相关文学作品或者文学赏析作品。一方面,这种互联网的海量文章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自我感悟能力,并且基于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的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方式不依赖于教学课堂,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分发挥“碎片化”学习的优势,为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补充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本中课文的背景知识或者作品赏析有更深的理解。文学作品赏析每个人的赏析角度不同,自然会有差异性,互联网多媒体相当于将这个差异性放大了,学生更能感受这种思想碰撞的火花,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多媒体辅助的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借用多媒体丰富的视频声音等表现形式,弥补学生在情景再现的想象力或感受力欠缺问题。比如在上《沁园春·雪》这一课时,“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短短几句诗,却展示了一个乍暖还寒的北国壮丽雪景,展现了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但是学生可能并没有这种万里雪飘的生活体验,很难想象当时山河壮丽的雪景,也就难以理解为什么面对壮丽雪景下阕会引出纵论历代英雄人物的感叹。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用视频的方式再现当年万里雪飘的壮丽山河,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在感叹词风雄健大气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当时作者纵论历代英雄人物,赞美今朝革命英雄地伟大抱负和胸怀。所以,巧用善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

五.师生互动,碰撞鉴赏火花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这种传统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完全掌握教学的节奏,劣势就是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深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更加提倡教学角色改革,教师和学生应该都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而非直接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看似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其实不然,反而对教师的教学节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将文学作品鉴赏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与学生互动,碰撞鉴赏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不同鉴赏角度的包容性,逐渐锻炼学生多方面思考能力。另外,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很难采取一对一的教学互动,所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多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不同的思想先在小组激烈的碰撞中进行融合,然后分组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充分参与到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更能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现代抒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这些感情又是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激烈的分组讨论,学生们基本给出了以下的两个方面的解答:(1)作者通过描写亭亭碧绿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表达了自己置身于良辰美景时的喜悦之情;(2)作者虽然身处良辰美景,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忧愁,说明作者内心一定有难言的苦衷。教师首先需要肯定每个人的鉴赏角度,不能居高临下地灌输自己的思想。其次,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向同学们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比如《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就是旧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进,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学生在理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后,就不难理解文中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了,比如“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这句话,说明作者虽然深深感叹景色的美丽,但深知美景只是暂时的,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反而是这种淡淡的愁绪和淡淡的喜悦叠加在一起,让整篇文章如同荷塘月色一样增添了不少朦胧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综合不同组的鉴赏结果,并提倡学生在平常的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与别人进行思想碰撞,实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稳步提升。

通过旁征博引、打破神话、广开言路、发散思维、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技巧,教师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材料,内化知识,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海霞.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42.

[2]邹奋利.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4):41-43.

[3]钱晓强.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知识.2014(08):142-143.

[4]陈曦.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23(8):21-22.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