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英
内容摘要:文章从《论语》和项目式学习的关系入手,分析项目式学习和《论语》的教育教学内涵,力求寻觅项目式学习对《论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分析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剖析《论语》内在精神,发现项目式学习对《论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主要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两大教学主体、具有全面性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论语 教育思想 继承
随着时代而生的项目式学习在2019年获得世界教育创新大会奖项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其非常符合当代教育的迫切需求,有的国家已经形成了各级教育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项目式学习作为21世纪众多教育者推崇的新型教育方式之一,《论语》又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教育文本,两者都是当代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项目式学习对《论语》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以期能够为当下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项目式学习的理解
(一)内涵
“项目”一词,原范围非常广泛,所有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均可称之为项目。但是项目式学习当中的项目是根植于学校这一场域,并且学生是第一主体的,是学生学习的桥梁,将各学科知识以实际运用的方式输送到学生的大脑当中。既然项目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那么项目的完成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贴合学生生活的现实场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合作运用多学科知识。更详细地说,这个项目需要既要和学科内容有关,也属于学生生活当中的内容,更是学生关注的内容。项目就是项目式学习的本质。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中心,是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项目进行合作、探索、实践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项目可以是一部话剧、一本书,或者一个物理装置,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具体年龄段、知识掌握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项目式学习仍然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且老师会把互动的决定权移交到学生手中;其次,项目式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然后,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现实的参与、动手实践、合作和探究,有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过程;最后,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知识含量和传统课堂教育有区别,更多的是知识背后的逻辑和自己独特的理解、记忆方式,但并不脫离教育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范畴。
(二)特点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非认知性特点。项目式学习从学生的发展前景出发,拒绝传统课堂的记忆性惰性知识的培养目标。在未来社会,技术型的蓝领工业人群将会被淘汰,更加需要有创新能力、有合作能力、愿意尝试新事物、不惧失败等非认知性特点的人才。项目式学习真正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相关理论、实践知识,在学生进行项目实现过程当中,使其掌握和未来职业、升学共同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其个性发展的合作、领导、探究、创新等非认知性特征。
教学主体关键是学生。一方面,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过程极富启发性。项目进行中,比如一幕戏剧的编排出现一些疑虑或者问题,老师不会指出来,而是等待学生前去咨询,而老师也不会告诉、建议学生怎么做,只是用提示的简短话语让学生自己决定解决方法,真正是在实践中启发学生。另一方面,项目式学习全过程的主角都是学生,注重实践过程的知识建构和非认知能力的培养,真正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项目式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典型项目为纽带,连接学生、老师和知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能力等都可以在现实性、操作性的项目帮助下完成。项目式学习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的桥梁,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项目式学习不是一个学生可以完成的,不仅每个人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求项目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说,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解决知识和实践、理论和现实分离的问题。
教学成果非文本可视化。传统教学通过测验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在书面文本上,显示分数或者等级。项目式学习的项目成功完成,并不能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完整展现在老师或者家长面前,但一个项目的成功完成,就已经显示了这组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完成一个项目并不容易,学生需要先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最后在探究和创新中完成。所以,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知识、情感、技能的进步。
二.项目式学习对《论语》的继承与发扬之处
为世界各国所知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名教师,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一生的教学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育思想都体现在其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论语》一书中。《论语》不仅是孔子的言行记录册,也是我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更是记录了众多教育思想,为后世的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是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论语》当中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很多都已成为至理名言,为后世遵循或效仿。
《论语》对教育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甚至是精辟的论述,独成一体,形成了专门性的教育思想。当下项目式学习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本质上也是因为符合中国内在的教育传统和当下的教育需求。再次深刻理解《论语》当中教育思想内涵,探究项目式学习和《论语》的共同之处,不仅可以对项目式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反刍文化经典、探究文化传统的现代创新,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重视教学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群体的发展高度。如今,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建设更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中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论语》对教师有示范性等要求,如为人师就必须“身正”。在学生这一主体方面,《论语》以“有教无类”扩大教育教学的对象,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格局,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水平、综合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有专门的培训,对教师群体极其关注。项目式学习的出发点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所以特别关注学生本身的学习所得。
《论语》当中,对教师有许多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注重自身学习和品德修养,提高思想品德,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1]96,即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知识总量,将学科知识铭记于心,广博求知、不知疲倦。要非常耐心地教导学生,拥有宽广胸怀,提高自己的品德。另外“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1]200,强调以身作则,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就应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各方面的榜样,才有资格和条件教导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不正义,就不能要求别人行为规范、思想高尚。《论语》还主张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不是一家之言,比自己厉害的人,即使是学生,也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和老师是相互学习的关系,老师因为教导学生需要反向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内在修养和知识水平。“有教无类”则是适用于学生这一主体的发展要求。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不因为其身份高低而有差异,教育平等。孔子的学生大部分社会地位低下,颜回、仲弓、子路都是出身不高、家境贫寒的人,但是孔子仍然平等对待,教授知识,已有难能可贵的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
项目式学习也非常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项目式学习对教师这一主体要求是,教师的师德、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课程实践等各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能够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首先项目式学习和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需要教师有更多综合性、可灵活运用的知识。教师必须有足够扎实的理论知识,才可以在项目实践途中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突发性问题,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另外,项目式学习要求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因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的不足,需要老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耐心地用自己的正确行为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最后,教师一直在项目实践的全过程,“三省吾身”必不可少,达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目的。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这一主体的要求同样体现了《论语》当中“有教无类”,并不会对学生差异对待,反倒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项目组织、指导。如在项目分组阶段,会将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处事方式等学生安排在同一组内,并会有意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二)全面性的教学内容
《论语》教育内容非常全面,不仅看重书本知识,还重视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教学内容也突破单一的学科知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和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教学内容也非常完善与科学。
《论语》主张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育的全面教育内容,总结起来是“文、行、忠、信”,即文学、品德、忠诚、诚信四个方面,是德育和智育在实践教育的过程当中融合进行的。礼节、音乐、射箭技术、书法、数、驾驭车马技术,即《论语》的六项教学科目,即“六艺”。《论语》追求把教育对象培养成“文质彬彬”的君子,既有外在的文采,又有内在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道德教育方面,以“君子务本,立道而行”为道德基础,抓住先学会做人的根“本”,教导学生先学会做人。知识教育方面,总体上《论语》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个人理解,以丰富个人涵养。也重视实践教育,提倡学生依据“学、思、习、行”的教学过程,将学习的内容学以致用。最终追求的人生修养和道德追求是立志高远、仁德兼备、艺术素养丰丰富、全面均衡发展的理想人格。
项目式学习在进行项目实践过程中,知识、道德等全面教育贯通全程。项目式学习的流程是先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然后进行项目实践,然后进行项目成果评价和反思。项目式学习与《论语》的教学内容非常相似,都非常注重道德、知识、实践的综合学习;同样率注重人的本质,也是把培养每个学生的内涵品格和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项目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认识自我、有创新特质的学生,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项目式学习也注重知识教育,特别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个人理解,有自己的知识逻辑,以进行项目实践。整个项目式学习就是“学、思、习、行”的学习过程,完全践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思想,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能力和品德的培养。
(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论语》:“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1]8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子罕》)[1]1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1]99……很多言论都表明《论语》为后世指引了多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对象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发对学习对象感兴趣等等。因材施教要求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特征。启发诱导要求指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循循善诱,有利于提升学生求知的兴趣,积极学习和钻研。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提点,并且不会告知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解决。学思结合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和思考要相互结合,不能偏废。思是理性活动,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改正不符合道德之处,另一方面是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只学不思不妥,只思不学也非常危险,只有学思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学以致用要求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不建议死记硬背成为书呆子,而要学用结合。
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不足,针对提升,注重學生在理论知识、项目实践、自我性格等方面的自我学习、探究和反思。可以发现项目式学习灵活运用了《论语》全部的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在学习开始就以学生为项目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发现不自信、缺少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不足的个别学生,注重在项目实践过程当中对目标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有意进行任务分配和角色指定,针对性改善学生的不足之处,完美地做到了因材施教。项目式学习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全部项目实践过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现实是学生自己先自我理解和学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和个体理论知识的建构,不是直接进行知识的铺张解释。在项目实践过程,教师依然是一个引导者,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发现有问题,不是告知学生解决方法,而是提点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循循善诱,更是做到了学思结合。项目式学习不仅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而且实践性的项目就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的项目解决过程中,做到了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项目式学习和《论语》当中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论语》当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思想内涵完全适用于项目式学习,而学以致用、有教无类等思想虽然有历史背景,如《论语》的学以致用思想主是学习知识要入仕,指导政治活动,而项目式学习的学以致用是单纯指导现实社会实践,但内在含义都是不死读书,运用到现实当中。可以发现项目式学习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在教师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与《论语》的教育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国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非常丰富,对项目式学习的重视,也是对《论语》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以及发扬。
参考文献
[1]蒋念祖,孙国强.论语[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