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人口素质的未来,因幼儿体育锻炼的缺乏难以避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逐年下降。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全社会对幼儿健康的关注度也在明显提升,幼儿体育教育的热度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研究发展幼儿体育教育的意义,探究当前我国发展幼儿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相关策略,可以为促进幼儿体育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健康中国战略下发展幼儿体育教育的意义
体育是运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多巴胺、血清素与正肾上腺素这三类神经传导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幼儿带来愉悦轻松的情绪体验,使得记忆力和专注力逐渐增强,让幼儿学习更加轻松、专心;高效运动过程中也会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使幼儿身高明显增高,同时使幼儿拥有良好的心肺功能。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提高幼儿的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还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开朗活泼、乐观的性格。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例如:胜负观、个人观、集体观等。因此,基于健康中国战略下,通过一定的体育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得到充分活动,对幼儿活动行为进行科学化教育,增强幼儿体质健康,进而提升幼儿身体素质能力。
体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比知识教育更容易达到教育目标,更具有根源性质,更贴近生命本身。上海体育学院儿童体质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系统综述研究中说到持续4周以上的体育运动对3-7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体育是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程,是帮助幼儿实现强体健身目标的重要途径,适当引导幼儿参与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对提升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适当的运动对幼儿人际关系发展也有很大作用,提升社交能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幼儿适应日后的社会需要。
2 健康中国战略下发展幼儿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幼儿体育教育投入不足
政府部门未建立完善的幼儿教育运行机制与监管体制,教学管理模式缺乏規范性、科学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前教育立法缺失、供给匹配不到位等问题是学前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难题。近期我国政府对幼儿体育重视程度提高,出台相关政策增加,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的出台大多依附在学前教育政策之中,很少见有专门性的幼儿体育政策。由于对专门性的政策制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体育政策内容设计缺乏专业性,大多是对场地设施的描述,而对于体育活动内容结构、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却少之又少,层次性不高。大部分地区的幼儿活动空间有限,场地器材设计不合理,不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不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上现有的幼儿体育活动、比赛、论坛以及培训机构种类繁多,但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大都存在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锻炼计划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情况。
2.2 专业幼儿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因为幼儿年龄小,其身体、思维还不具有完全自我的发展能力,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有着重大的关系。幼儿教师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行动者,教师体育的专业素质能力与实践能力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专业教师的能力对幼儿体育教育课程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设立和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高校比较少,并未设置专门的幼儿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专业的幼儿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教师培训活动,导致这部分专业人才稀缺。国内幼儿教育几乎空白,幼儿园教师担任着“全能”的角色,没有专门的幼儿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而现有的幼儿教师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存在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不全面、专业体育素养不扎实、教学能力不足等情况。幼儿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不足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方面也是不利的。
2.3 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单一
由于大多数幼儿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学组织形式比较陈旧、单一,体育活动内容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活动为主,不能够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活动内容过于形式化,只关注组织活动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按照教师既定的内容进行,过于程序化,缺乏一定的弹性,忽视了对幼儿自身主动探究意识的培养。幼儿体育课程多以游戏教学法为主,大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幼儿的兴趣、运动锻炼身体、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对“游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导致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2.4 家庭观念对幼儿体育教育存在误解
现阶段的家长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并没有将体育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再加上许多家长对幼儿过度呵护,害怕幼儿受到伤害,使得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比较少,导致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 健康中国战略下发展幼儿体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3.1 加强各部门协作能力,改善幼儿体育教育环境
加强教育部门和体育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各部门之间职能地位和职责分工,出台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幼儿体育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细化管理教学工作,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设施和专业结构,为开设专门幼儿体育教育专业创造条件。加大幼儿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完善相关招生和培养政策,优化相关政策,创新培养模式,依据教育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身体素质和体育专业技能良好的学生,提升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加大对幼儿体育教育的经济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与落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政策,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缩小教师工资差距,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育质量,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完善幼儿体育器材设施使用,扩大幼儿活动场地和空间,改善幼儿体育活动条件,为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与此同时,还要借助社会体育组织的力量,与相关培训机构、俱乐部、健身房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现有的问题,努力拓宽渠道,促进幼儿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3.2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转变教师教学思想
一方面,加强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体育知识培训和体育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和优化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体系,提升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规范幼儿体育教育体系,完善师资培养方案,加强教师技能理论学习,提供实践、理论指导,提高课程开展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多角度思考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面,形成主动探索创新教学方的习惯,在注重活动开展情况的同时,注重对幼儿能力的培养,适当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观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增强自信心,增强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能力。
3.3 融入趣味元素,提高幼儿参与兴趣
学校应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因材施教,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喜闻乐见的课程活动,课程内容融入多元素。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主题的基础上结合趣味习惯的活动主题,让更多的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还可以将一些卡通动画的元素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引起学生注意力,并逐步将对这些动画元素的喜爱转移到体育活動中。依据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创设体育活动内容,增加生活元素,借助学校周边的物质资源开展体育活动,随手可以获取的石头、木棍、树叶融入到体育活动中,让更多的幼儿感受大自然,贴近生活。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体育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将体育活动与游戏内容进行科学的结合,课程活动多样、有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幼儿在融洽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边学边玩,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并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运动的需求。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特点,满足幼儿对趣味体育游戏的需求,同时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促进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3.4 加强家园沟通交流,大力发展引导教育
建立幼儿体育教育沟通平台,借助互联网加强家长与幼儿机构的沟通交流,对幼儿进行实时了解,使幼儿体育教育事业有更长效的发展。父母还要以身作则,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强化运动健身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创造条件与幼儿一起做运动,将体育运动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引导幼儿积极、科学、规律、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学习和锻炼效果,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其身心得到健康、充分地成长。
4 结束语
幼儿体育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对发展幼儿健康成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经研究发现存在幼儿体育教育的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较少;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设立和培养条件较差,人才稀缺;现有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活动空间有限,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家长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等问题。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应该在幼儿体育教育方面进行主动积极的协调配合,上下一致,共同承担起幼儿教育的责任,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优化教学设施和专业结构壮大师资队伍,改善体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让幼儿体育教育成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促进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李娇娇(1996年—),女,研究生,硕士在读,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排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