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探析

2022-02-18 08:38马永政叶文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学位点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马永政,孙 筠,赵 卓,叶文亚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前言

我国自1997年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已历经二十多年发展,2018年专业学位类别调整改革,2020年开始按包括土木水利在内的八大类别招生培养。据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逾320万人,2020年新增工程硕士授权点412个,授权单位63个,工程博士培养人数、授权点和授权单位也增幅明显,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达60%左右,预计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扩大。工程教育规模体量剧变总体上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体现,目前的工程教育急需从规模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于工程教育旨在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新形势下“应深化产教融合,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1]。对土木工程行业,尽管目前建筑业行情遇冷,但是大土木工程涵盖的范围宽,包括交通、市政、水利等,仍然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此外本行业面临从传统高能耗高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人才,以满足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对地方性高校来说,如何契合行业与地域发展需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体系,也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特点,近年来不断有报道各高校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案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实践[2-5]。宁波工程学院2020年申请获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十四五期间拟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这是促进支撑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契机。本文拟结合本授权点培养方案制定,阐述相关内涵建设、培养机制特点,分析探讨问题难点,为后续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思路,供同行参考。

1 环境条件及学位点情况简介

1.1 地域情况

浙江省及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杭州湾南翼,承载“一带一路”港口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交通强国试点城市等发展战略,具有多山多水、滨海软土、城镇化水平高、港航物流忙等区域特色。宁波市还是全国首批21个产教融合示范城市之一,产教资源相对集聚,经济总量在全国及浙江省处于前列,为了打造国际化港口城市、杭州湾南翼交通枢纽地位,基础建设需求潜力大,这对地方高等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1.2 学位点简介

本学位点支撑土木工程专业始设于1983年,目前包括道路工程、房建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支撑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设备实验条件良好,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道路房建检测与监测等方面。

本学位点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领域,设置桥梁工程、建筑结构与建造、岩土与地下工程三个主要培养方向。桥梁工程主要研究桥梁工业化及智能建造、桥梁诊治与结构耐久性、海洋桥梁深水基础建造等关键技术。建筑结构与建造主要研究建筑工业化建造、新型建材与部品开发、新型道路结构与材料、工程结构可靠性检测诊断、绿色建筑技术等关键技术。岩土与地下工程主要研究滨海软土工程特性及应用、地下结构工业化建造、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施工安全风险集成监控与智能监管等。今后随着行业市场需求变化,培养方向也可以适当调整和优化。

本学位点主要优势特点如下:(1)学校未来规划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专业学位硕士点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两者规划目标高度一致,本学位点和支撑学科也是学校建设重点,可互为依存促进;(2)支撑学科为老一辈企业技术总工带头引领,“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大,与地方行业企业融合度较高,能胜任学生规模不大的本学位点专硕人才培养所需;(3)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国家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本学位点搭建了良好的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平台,可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条件等。当然也存在生源质量一般、专任教师研究生培养经验不足等问题。

图1 课程体系设置

2 培养方案

依据学位办〔2018〕14号文件要求,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特色型培养机制,以下主要从培养定位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以及毕业论文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2.1 培养定位及模式机制

2.1.1 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专业学位点研究生人才培养应服务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需求[3]。本专业学位点规模小,鉴于本校土木工程本科生近一半留在宁波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专业学位硕士也重点满足本地域人才需求。本学位点旨在培养沿海交通、市政及建筑等行业方面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服务于浙东及宁波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根据企业需求和个人职业提升目标,与对标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养计划,满足特定人才培养需要。

2.1.2 培养模式机制

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同等重要的环节,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采用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专业实践不少于6月(2年以上企业经验),采用双导师制。

2.2 课程体系与教改措施

课程体系是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之一,其设置应结合行业和地域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本校教育资源条件[4]。参照学位办〔2018〕14号文件以及本校相关管理办法文件等,建立与目的定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2.2.1 课程体系设置简介

公共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和公共选修课,学位课具体包括政治理论、工程伦理、英语,均为必修课,选修课包括2门,旨在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和个人修养和职业素质;

专业学位课程:包括作为公开统一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夯实学生数理知识和力学基础,提升对土木工程问题的建模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专业核心课则紧贴前述三个主要的学科培养方向,即桥梁、绿色建筑与工业化建造以及岩土地下结构工程;

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各个方向的专业技术课程以及体现发展趋势的学科交叉课程,此外结合学校有良好实验设备平台条件的优势,开设配合实验课程以及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等;

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7学分。课程设置中学位课程不少于7门,成绩合格要求75分(百分制)以上,非学位课程大于60分(百分制)即可获得学分。从课程内容上看,公共课和专业学位课程具有一般性,调整空间并不大,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增加多场合实验教学等,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特点;选修课程则尽量体现本学位点各个学科方向特色,特别是在绿色建筑、智能化、信息化等学科交叉方面,交叉学科的师资力量可以从本校机器人学院、材料学院甚至校外合作企业来引入。对于特色选修课程包括后续实践环节,应挖掘企业个性化需求,强化服务工程的意识,形成因课题选课,可动态调整课程的机制。

2.2.2 教改措施

本授权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总体规模小,专业课程中同一门课程集中选课人数少,一般原则上规定最低不少于10人才开课,具有小而精的特点,而且大部分生源的理论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需要探讨难易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度,促进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以达到学位教育目标要求。主要采取如下举措:(1)按三个学科方向配置教学团队,由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负责,吸纳包括硕导在内的专任教师3-5名,可考虑竞争上岗机制,主要完成专业课和选修课程教学;(2)结合本学位点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的认识理解,可覆盖大部分专业学位课程,明确案例库建设标准、教学实施要求与考核机制,探讨形成相关教学管理细则;(3)加强专业学位课教学质量管理,可借鉴本科教育一流课程、“金课”建设经验,探讨高质量研究生学位课程教育,避免“水课”现象;(4)依照相关政策文件,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价值引领,支持双语教学等。

2.3 实践环节

2.3.1 支撑平台

实践平台是实践环节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5],包括校内产教融合特色型实训中心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2016年国家推出“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本校成为百所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土木工程成为重点建设专业,通过本地域行业企业调研,积极推进工程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平台建设,购置了系列高端仪器设备,如振动台、MTS、土工试验仪、地质雷达、摄影测量仪、光纤监测系统等,形成本地高校最强的实验室建设条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则与地方市县合作成立产业研究院,如象山研究院、三门研究院;与地方建筑业龙头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多个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包括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工程勘查院、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市政公司、宁波城建设计研究院等。

2.3.2 实践型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遴选时要求为“双师型”教师,即有工程实践经历的博士或副高以上专任教师,至少有在研横向课题。选聘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产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现场实践任务,以及推上讲台讲授实践类课程。

2.3.3 管理机制

采用学分制量化管理,完成一年期的合作企业实践、提交实践报告记6分,此外,为了鼓励学生学术交流,明确参加5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或专业技术讲座,计1分,共计7学分。采取双向选择进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安排进入校内导师实践性课题、企业导师现场项目或自主联系企业实践等形式,一般由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完成专业实践计划书,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评定实践成绩等级。

2.4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涉及选题、实施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在选题上要求应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主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研究论文、软件产品、工程/工艺设计文档、专利报告、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论文评价标准则依据所建立的各类型论文一二级评价指标。例如,评价工程/工艺设计类论文,一级指标包括选题、内容、成果及写作等,二级指标包括根据国内外相关设计分析、设计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工作的难易程度及工作量等。建立毕业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重复率检测、双盲评阅、评审答辩等环节管理流程,并严格遵循落实管理要求,以确保论文质量。

3 结语

宁波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参照国家及本校相关政策文件基本要求,结合了本授权点支撑学科与专业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围绕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介绍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方法、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本方案在今后实践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调整完善,形成产教融合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学位点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学位点评估体系及动态调整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 优化大学学科布局——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探索与思考
2014年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召开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