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息贷款“新风景”

2022-02-18 02:14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24期
关键词:贴息贷款贷款政策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政策一出很快引爆医疗行业,申请者有之,顾虑者有之,不仅设备更新出现新风景,医管者的思考也可称为新风景。

2022年9月,财政贴息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政策一出,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参与其中,引爆了各地的贷款热情与设备采购潮。

其中,申请者抓住政策窗口期,快速确定贷款额度和购置设备类型,完成一系列程序,造就了一道设备购置与更新的新风景;与此同时,利好之下,也有被动失去资格者和观望顾虑者,呈现了多个角度的深度思考,亦可称之为新风景。

2022年最后4个月的医疗圈,因这一政策而变得躁动起来。躁动背后,是医院管理者面对贴息贷款“蛋糕”的不同心态与策略,更是新的改革发展环境下,医疗机构面对的复杂生存发展态势。

“一箭三雕”的政策

财政贴息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在9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最初提出,并于13日确定实施(如图1)。国常会决定,对医院、高校、职业院校等九大领域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

图1 政策进程梳理

具体而言,本次贴息贷款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两年,贷款利息≤3.2%,补贴后利息≤0.7%,申请审批截止时间2022年12月31日。可喜的是,在中央贴息贷款总体规模1.7万亿元中,2000亿元流入医疗设备更新。

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紧跟政策指示,快速响应,赶在国庆放假之前召开电视电话会,向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介绍了卫生健康领域的配套政策。在《关于开展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

“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即报即批,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亮明态度,并要求各个省份的卫生健康委都要有联络人,统计区县里所有医疗机构(私立+公立)要上报的贴息贷款需求。

“贴息贷款给医院的政策,是多年难遇的,在近年国家限制医院贷款、控制医院负债的背景下更显难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总会计师夏培勇如是说。

政策的方向、使用范围相当明确。那在这个时间节点,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国常会上政策意图表达很清楚:以消费和投资拉需求、促进社会投资;以投资带消费,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提振市场信心。

也有多名业内人士详细解读文件背景和初心。一位业界专家指出,在近3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国际形势等影响下,一方面,国内经济需要持续不断发展,提升国内产品的竞争力,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此时需要保增长,保就业;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贴息贷款政策,帮助企业和医疗机构走出资金困局,最终实现稳经济、促就业,保障社会经济良性运转。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分析得十分贴切,他撰文称:这次财政贴息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是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市场疲软采取的应急措施,希望能够“一箭三雕”:一是救企业,特别是国产设备企业;二是解决医疗机构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多院区建设”政策背景下,新建医院不少,这些医院应该都需要更新添置设备,但却资金短缺;三是在国家总的层面,通过发放贷款刺激实业,从而刺激消费,提振经济景气指数。

另外,中国政策从来很少独立存在,往往是一环扣一环。

不少专家认为,此次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一是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进一步补足医疗体系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以往政策的助推,如“十四五”提出的“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将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的导向;“千县工程”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至少要有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等政策。

无疑,这样的政策,对发展前景很好,确实需要增添新设备的医院是一次大好机遇。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基、赋能,何乐而不为呢?

一场“及时雨”

自财政贴息政策公开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企业、银行马力全开。一时间,政策解读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上述相关机构纷纷展开。抓住难得的机会、参与热情高、贷款申请提交忙成为不少医院的状态(见链接)。

在不少需要增添新设备的医院看来,贴息贷款政策的出台,颇有雪中送炭的意味,囊中羞涩的他们,终于有机会以较低成本增添医疗设备。

“国家推出贴息贷款是疫情期间的非常措施,对于缓解医院因疫情防控等原因造成的资金困难,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算是一场及时雨。”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梁训太表达出了医疗界的心声。

正如他所言,“及时雨”“强心剂”,成为不少医院对贴息贷款政策的评价。一是设备是医疗市场的刚需;二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各级医院造成了不小的经营压力,能以较低成本更新医疗设备,对很多医疗机构而言,是不错的机会。简单计算便能发现,此次中央财政补贴2.5%的利息,贴息期限为2年,若医院购买2000万元的医疗设备,每年至少能省下50万元利息;三是随着设备、人力的增加,医院接诊能力提升,随之医院收入提升,现金流得以改善,这样的正循环自然是医院乐见其成的。

“在允许贷款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争取到更多的贷款金额。”采访中,不少医院管理者如是说。其中,不少县级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很高。如,中部的南阳市淅川县,县中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申请了5000万元、6400万元的贷款。

与此同时,西部的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胡兴文也抓住贴息贷款的机会,申请了七八千万元贷款,期待改变医院设备现状,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谋划。“对我们来说,这笔钱来得正当其时,我们医院正在建设新综合楼,等大楼竣工后,肯定会引进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南部的玉环市人民医院果断选择用好财政贴息贷款政策。

据了解,部分省份特别提出,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将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备配置标准。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市级医院、省级医院纷纷申请了贷款。如,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赫然在审批名单之列;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获得了全市下发的第一笔卫生健康领域贴息贷款3630万元;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获得中国农业银行2.25亿元授信,并成功获得首期贴息贷款495万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也申请了不低的贷款额度。

1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武胜县人民医院熟练进行。

贴息贷款政策的另一利好在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同等对待。据了解,和睦家医疗集团旗下北京、上海、深圳3家医院都向各自属地的卫生健康委上报了贴息贷款需求,总额超1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十一”假期期间,包括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多地各类型医院已陆续签订了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部分医院单家贷款额度就超过1亿元。仅以北京地区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放款数据来看,截至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已与10余所在京重点高校、医院签订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金额124亿元,已进入贷款审批程序或已签订贷款意向协议的金额就接近170亿元。

不难看出,对于有设备购置需求的医院来说,贴息贷款不仅划算,而且难得。所以需求比较强烈的医院,比较踊跃。

2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正在为患者做血液透析。

3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新购入的设备正在装机调试中。

同时,还有另一个特点:快。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请的2030万元,作为江西省首笔医疗设备购置贴息贷款,从审批到资金到账全程仅花费3天,已于10月3日完成发放。

政策虽是普惠政策,但是每家医院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有的医院需求大,有的医院需求小或者没有需求。如,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实力雄厚,各种医疗器械设备齐全,再加上患者聚集在头部医院,所以不管贴不贴息,这些医院总是要采购设备的。而基层机构资金有限,对设备重要性的切肤之感更强烈,因此,政策惠及更多的仍是医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基层公立医院。

“申请大军”画像

有一批医院,他们抢抓政策窗口期,集中力量、集中资源、以快制快,切实用好贷款贴息政策,快速加入申请贷款大军。

根据采访发现,“申请大军”有共同特点。他们的画像上有如下特点。

其一,正在或者刚刚完成改扩建,亟须购入大批量设备充盈发展需要;像玉环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楼将为医院新增床位600张,“项目概算近8亿元,其中设备类投入需求约1.5亿元。”院长董寅称。与之类似的,奉节县中医院正在开展扩建工程,正要采购设备,因此这笔钱来得很及时。

其二,处于发展中的医院,设备本身较为短缺,亟须填平补齐。这不,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刚搬新院址不久,设备相对短缺。“此次贴息贷款对我们而言正逢其时,于是在第一时间申报了6400万元。”

而武胜县人民医院作为当地县级龙头,医疗需求较大,再加上县级机构承担着“千县工程”中提到的二十大中心的建设任务,医院设备亟须补充。

其三,刚好有需要自备资金购买设备的医院。一般情况下,设备购置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补助、医疗专项债以及医院自有资金。“依靠自有资金部分早晚都得自己拿钱,不如借政策红利,免掉利息。”不少医院管理者表示。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便根据医院所需申请了2000万元贷款。

其四,手头有重大项目,如多院区布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等,亟须采购设备。南方一家区域龙头三甲医院在2022年年初开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设备购置计划本已获党委会批准,但因资金不够一直搁置,刚好有贴息贷款这样的政策契机,便第一时间申请了贴息贷款。

也有医院管理者指出,是否申请贷款与管理者的想法、中长期规划,甚至年龄也有很大关系。“如,院长年龄大,马上退休,买起来可能相对比较豪放。”

毫无疑问,对于不少医院而言,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是一笔很大的基础设施成本投入,能得到实际的资金优惠,意义重大。“若没有此次贴息贷款政策,医院会把设备购置与更新的计划放缓,有条件就落实一批,或迂回通过先打人文牌,以弥补设备的不足。”多位医院管理者透露。

贷款申请过程中,参与医疗机构也有了更深的感触。这项政策虽然没有医院等级门槛,没有公立、民营属性的门槛,但有经济门槛。“医院需要有20%的资金,然后根据这一金额,决定能贷款的上限,而不是想贷款多少就能贷多少。”在审核过程中,银行也会根据医院的年收入、经营情况来判定额度,以及预测未来的还款能力。“若年收入1.5个亿,想贷款3个亿,是不可能的。”

有利的是,在国家贴息贷款政策下,需要向发改委和卫生健康委上报、审批,相当于有政府做担保,贷款额度有所放宽,“像我们医院,一般情况下,能贷款的额度为2000万~3000万元,此次能申请6400万元。”梁训太坦言。

而且,医院也享受到来自银行和医疗器械设备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友好待遇。在贴息贷款政策落地之初,各大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反应迅速,相继发布整体解决方案,以供医院选购。在网上,此类信息比比皆是。

玉环市人民医院正在建新增床位600张的新综合楼,急需设备的补给。

同时,也有医院收到了银行的主动联络,寻问贷款需求。梁训太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大部分银行愿意给医院贷款,一是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信誉好、有政府背景,银行愿意与医院建立合作;二是银行也有自己的贷款指标需要完成,而近来企业贷款又大幅缩减。“医院一般选择经常有工资、社保等业务往来较多、关系密切的银行进行合作。”

“医院还可以和银行协商自己要付的利息,延长还款期限,或再压低甚至可以拿到无息贷款。”夏培勇称。

根据“卓越 计划”的特点,实施“3+1” 的模式:在校理论知识学习为3年,依靠本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与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 累计1年的,使学生深入到与专业有关的流程中去,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

申请者也看到还款的压力,但他们认为,这次申请贴息贷款,虽然医院有偿还本金的压力,但只要经过充分论证,确认购置设备属于临床急需且利用率高,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保障,就可以持乐观态度。

也有管理者预估,待明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缓解后,医院业务状况会好转,财政状况也会好转,还钱也就有了底气。总而言之,此次开放贷款权,让很多医疗机构感受到了近年来少有的“幸福感”。

当然,多数医院管理者也不会盲目地买买买,而是理性地量力而行。

“按兵不动”的顾虑

一项政策有支持者,难免也会有观望者和顾虑者。贴息贷款政策也不例外。

有设备购置需求或计划的医院视其为弥补此类资金缺口的“及时雨”,迅速提出了申请;而“按兵不动”者,亦有各自的缘由。据相关院长粗略估计,南阳市申请者、未申请者参半;上海市、江苏省则可能未申请者多于申请者。

通过采访,记者对未参与者的顾虑进行了大致梳理。其一,没有需求。据奉节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史克祥分析,该院刚刚晋升为三级医院,设备完成一轮更新,因此更新设备的需求不大,对政策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与之类似,贵阳某三级医院重新选址建设新院区,按照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实施建设,刚全面投入使用不久。“刚刚才搬家,购置设备的欲望没有这么高。”

其二,政策时限短、还款压力大。借款便要考虑还款。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院长沈辉分析,国家补贴的只是利息,高额的贷款本金仍需偿还。加之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医院本就运营压力大,甚至很多医院处于亏损状态,2年到期后是否有偿还能力,需要慎重考虑,避免进一步增大运营压力。

不少公立医院院长估计,虽然很多医疗机构可以通过采购医疗设备快速提升医疗水平,但很难借此在两年内收回采购成本。

其三,资产负债率,也会影响一部分医院的积极性。

目前,虽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千县工程”、疫情防控中的基建“补课”等政策对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放手”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对运营管理的约束考核也在不断收紧。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节节推进,绩效“国考”将“资产负债率”作为监测指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中,将“无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非流动负债的公立医院占比”纳入评价指标等,引导公立医院合理控制负债。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通报显示,全国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43.5%存在亏损,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二级公立医院有4成出现亏损,其中7.51%的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100%,49.53%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严峻的经济运营形势致使部分医院对贷款购买设备持谨慎态度。

其四,有其他支持项目。如,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一是受疫情影响,设备采购计划延后,时间紧迫,年底采购压力大。二是年内有上海财政项目预算金额以及中央直达项目用于支持设备购置。“权衡之下,放弃贴息贷款的申请。”

与此同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院长计成阜坦言,医院能形成良性循环,自筹资金购买设备的需求不大。同时,前不久,江苏省政府发放专项债券,支持医院建设。据他了解,医院周边的不少医院兴趣寥寥。

另外,他指出,以往购买设备,往往设备到场后才给钱,甚至一年后才支付。而此次贴息贷款需要与设备供应商签合同,预付20%的费用,无形中增加了财务成本。

还有很多医院有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科研项目等,能享受到一笔中长期资金支持。因此,此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最新配置科研型3.0T 磁共振。

其五,贴息贷款指定医院用于购买或更换设备,和医院最急迫的现实需求并不完全对症。在疫情影响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重压力之下,医院缺乏的是现金流,以及能保障医院持续发展的高端人才。而且本次贴息贷款强调不能流入金融领域,不能用新债还旧债,“贷款还会呈现在医院财务报表上,影响医院征信,如果再想用其他资金就难了。”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强调国产设备,也与某些医院需要购置大型进口设备的需求不符。

还存在一种现象,若医院未与国家指定的18家金融机构合作过,则须历经开户、收集材料、尽调、上贷审会、取得批复、合同签约、放款等一系列流程,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可能因时间限制而错失政策福利。

另外,目前,我国对大型医用设备施行配置许可管理政策,配置证仍然是“抢手货”。也有医院担心配置证的问题,“设备有钱可以购置,但配置证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

可以看到,种种因素,让医院按捺住内心激动,仔细审视自身发展能力及需求,再决定怎么接下这个“大礼包”。即便搭上这趟政策顺风车,医院也得时刻追求盈亏平衡,警惕头上的资产负债率考核。

记者在采访中,遭到了不少“冷遇”。很多医院管理者以还没拿到钱、抗疫任务忙、目前不太成熟、不太方便等多种理由回避贴息贷款政策,似乎有很多难言之隐。也有医院管理者透露审批过程非常麻烦等。某企业管理者也反映,政策比较草率,细节不足,各地制定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加强监管以避免乱象

事实上,相比政策解读,更值得关注的是,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和思考。

本次贴息贷款政策时间窗短,意味着要不要申请贷款,申请多大额度,购买哪些设备,医院必须快速作出决策。

而采购一台先进医疗设备的成本很高,本身就要经过一个反复论证的过程(如图2)。

图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装备申报论证采购总流程

贵阳某三级医院副院长担心,快速进行以及集中购买设备,可能会出现一些弊端。他指出,慢工出细活。时间窗口短,一是没有时间货比三家,性价比无法保障,可能买到不满意的设备;二是设备论证的严格程度可能会大打折扣;三是容易滋生腐败。他建议,应该有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胡兴文则指出另一个现象,申请是一回事,审批是另一回事。若与实力强劲的大医院一同申请,会增加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审批的难度。他建议,细化落地方案,明确不同层级医院的总盘子多大,分开管理,期待后续政策进一步细化,根据省级医院、市县医院、县市级医院的发展规模来定可申请额度。

关于这个问题,业界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医院是否申请贴息贷款固然要看各自的发展计划,也和其运营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密切相关,是否会导致好的医院越来越好,差的医院越来越差?

该专家提醒,医改一直倡导医疗资源均等化,而此次贴息贷款由医院自主申请,整个流程设置也难以发挥卫生健康委的区域卫生规划职责,因此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最好能有一定的宏观把握和协调。同时,他指出,贴息贷款本质上是一种需要医院自行偿还的债务,公立医院还债只能依靠医疗收入,如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坚持自身的公益性导向,需要在管理运营中做好平衡。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若审批金额过大,两年后,有医院还不清本金和利息会怎样处理。

采访注意到,江西省某县级医院申请了2.58亿元的贷款,而这笔钱与其两年的营收额相当。同时,一份网传院长调研记录显示,大型医疗设备中,CT的回本年限在3~4年;磁共振的回本年限要在4~5年甚至更长;超声设备的回本年限在1~2年(诊断类),治疗类时间要更长一些。也就是说,管理者在申请前必须要对设备回本能力和两年后还本付息情况作出清晰的预判。

夏培勇建议,每一个管理者心中都应有一根弦,一是按需购置,二是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虽然贴息贷款,但钱还是要还的,购入设备也会增加医院的投入与维护费用。在他看来,某些想着还不清,就抛给国家或者抛给当地政府的心态要不得。

他认为,上海的规定相对严谨。上海强调此次申请贷款一是要采购国产设备,二是本就是医院计划于本年内使用自筹资金购置的设备,才可申请贷款。“这两条规定,无疑设置了门槛,也避免了申请金额过大的现象。”

医院是否申请贴息贷款固然要看各自的发展计划,也和其运营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密切相关。

折射出的两标与两本

贴息贷款背后,折射出的是现实问题。如果将中医中“标”“本”概念引入此次设备采购,可以简单梳理为两标与两本:一是设备是标,后续提升诊疗能力是本;二是不少医院踊跃申请贷款是标,医院资金困难、没有缓解医院运营压力的长效机制是本。

前者道理浅显,设备是工具,是外因,最终医院须思考如何用好此次贷款,购置所需设备,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能力、服务水平,从而在院内形成良性循环。如此一来,所需设备的购置,便是良好开端。

对于后者,之所以不少医院踊跃申请贷款,在梁训太看来,是因为医院长期受设备支持力度不够、机制不到位、资金问题等困扰。

他分析,近年来,药品零加成后,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而服务收费多年不曾变动,而政府补助也受当地财政情况影响较大,所以不少医院运营压力大。而这些均属于政策性亏损。

他建议,国家做调研,剖析几家运营好的医院,深度分析医院运营好的原因,看看他们财政投入怎样,单单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能不能维持医院运行,若不能,应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更深层次地把问题解决掉。“很多时候,医院管理者再努力,也无法扭转亏损局面。”他感慨。

他深知,此次国家用贴息贷款支持医院更新医疗设备,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长期存在。他希望国家能建立长效的、接地气的保障机制或融资渠道。尤其是若当地财政无法实现政府补助,应通过哪些渠道解决问题。

也有多位基层医院管理者反映,此次贷款的时间太短,医院虽短期内解决了设备问题,但紧接着又面临还款的压力,不能彻底解决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他们期待,国家可以制定中长期规划,让贴息贷款时间更长一些,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设备更新及资金不足的压力,让医院进入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县域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落实分级诊疗,老百姓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其实,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均衡的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的现代化,基层医疗机构使命重大。然而,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基层医疗机构受长期资金面的掣肘更明显,这也进一步拉开了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型三甲医院之间的差距。

猜你喜欢
贴息贷款贷款政策
政策
政策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助企政策
政策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贴息贷款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分析
旧信封
2011年林业贴息贷款规模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