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

2022-02-18 18:37:50高清赫
关键词:美术作品教学方式美术

高清赫

美术学科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情操的陶冶。不仅如此,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在繁重的学业中得到一定的放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技能方面的教学,还应该关注德育的渗透,体现以德育人的理念,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目前大多数小学都没有很好地将德育融入课堂中,美术课亦是如此。美术课程中融入德育,能够丰富美术教育层次,实现美术与德育的结合,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小学美术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德育深刻地渗透进美术教学中。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已经成为指导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带动了德育的发展。小学美术课程也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课程之一,但德育工作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不太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德育工作仅做在了表面,没有深入。部分教师的教学要点局限于美术知识、绘画技术等方面的提升,没有很专业的德育素养,对学生的德育就更加不专业,在学校的教学要求下,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只是从表面进行德育的渗透,并未真正与美术教学深度结合,未能构建完善的教学计划。这也就导致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没有达到教学要求,没有给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是美术教师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虽然有的教学工作者重视小学生德育,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导致效果不明显。小学美术教师主要通过绘画演示和美术知识解读提高学生的能力,并没有考虑德育的渗透。学校在招聘美术教师时,也只是对其美术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往往忽略了其教学方式是否对小学生有益,这就导致美术教师拥有专业技能,但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无法很好地将美术教学工作与德育进行融合。

二、德育融入教学的不足

(一)德育内容简单化

虽然目前大多数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编排都会将德育融入进来,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德育与美术课程,未能充分融入相关内容,只是在部分内容的讲解或教学时蜻蜓点水地一笔带过,由于课时的原因,美术教师主要对美术教学任务做了补充和解读,反而忽略了德育。在进行教学时,虽然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德育知识内容,但因为未完成本身的美术教学任务,因此无法在课上有效开展德育知识的教学。长此以往,部分德育内容被教师主动精简或是删减,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程式化,起不到对小学生的德育作用。

(二)德育渗透美术教学方式不正确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德育知识普及时,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并不具备吸引力,也没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德育的融入一笔带过,学生未能理解,就进行了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产生迷惑。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没有效果,反而浪费了教师和学生宝贵的时间。德育是一种情感性的教学,需要结合本次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将其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要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如此才能激起学生产生共鸣,强化其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三)美术教师德育意识欠缺

美术教师不是专业的德育工作者,没有专业的德育知识,对德育工作缺少相应的重视,甚至没有考虑过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对于美术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还存在着业务能力低、工作不谨慎、没有责任心、对工作不上心、对学生不关心、品行不端正等行为,就无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这也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在选聘美术教师时,必须关注其德育素养的考核,只有具备教师所必需的技能和素质,才能在后续的美术教学中灵活地渗透德育知识。

三、小学美术提升德育实效的建议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德育意识

美术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德育知识。教师还应该拥有较高的德育意识,学校可以对小学美术教师进行一定的德育知识培训,通过相应的评估促使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不仅如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做到得体大方,给小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才能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这可以为德育的融入奠定基础,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如此,教师德育意识得到了提升,可以表现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德育

美术课程教学在具体的目标设定上,涉及多个层面,在德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增加德育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师进行课件准备的时候,应当针对具体内容展开分析,明确其中涉及的德育元素,然后结合美术内容制定一套美术与德育融合的课件。比如,教学“美丽的花园”时,可以先创造一个乐于助人的场景,让学生融入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绘画出解救公主的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将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品质渗透进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放映乐于助人的动画片或爱国的纪录片,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让学生切身感受其中的内涵,并且迁移到自身,内化吸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积极的、健康的行为也会引导他们美好发展。

(三)开展美术鉴赏课,渗透德育

鉴赏课是美术课程的一部分,以欣赏为主。教师可以抓住鉴赏课引入德育素材,在培养学生鉴赏审美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首先,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明确从哪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又需要运用哪几种方法,小学生提前了解这些内容对于鉴赏美术作品非常重要。而当学生鉴赏作品出现偏差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解读美术作品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其中的内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解读美术作品的背景时,美术教师就可以穿插德育知识,将创作背景中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内涵讲给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课堂不应该只由教师解读课本,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以实践为载体,指引小学生亲身参与,切实感受,理解德育内涵。小学美术教师运用游戏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绘画教师指定的内容,并且通过想象创造出更多有内涵的作品,最后由美术教师以评比的方式评价每幅画。这个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强化其集体意识,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实践的开展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当关注课外的实践设置。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立足课外设置活动,比如公益性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美术作品或者做的手工作品送给留守儿童;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实践;组织学生做环境保护志愿者等,提高其德育素养。在做这些公益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在活动开始前,让学生理解具体的目的和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参与实践,从中理解德育内涵。同时,小学生自己也应该将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实践于平时的生活中,并且依托实践不断改进,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教学方式美术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09年4期)2009-08-19 0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