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出现了“重专业、轻思想”的严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高等院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专业任课教师就要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一来,当代大学生不仅能学到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课程思政也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能够为社会培养会计经济人才,其岗位层次为中、小型企业和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文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等。这些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资金的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可以胜任资金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税法与纳税筹划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程,主要包含流转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所得税类、行为税类五大税类、十八种税种的概述和计算、征收管理等相关内容和相关的税收筹划。我国9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而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和科教文卫事业。这表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为未来的财务工作者,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到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不做假账、依法纳税等。因此,专业教师在讲授税法与纳税筹划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仅需要讲授专业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将德育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涉及国家的税收法规制度和纳税筹划思维,这些税收法规制度和纳税筹划思维背后包含着国家的资源调控、收入分配、税收优惠等内容。专业课教师在讲解税收法规制度和纳税筹划思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家的政策制定原则,培养学生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使其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些年,高等教育一直在强调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知识,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上好一门课,首先要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引领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学活动。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得不够,导致税法与纳税筹划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缺乏思政内容,或者思政内容不明确。
例如,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的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教学目标中课程思政目标不清晰,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该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也不清楚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才算是进行了思政育人。
近些年,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尝试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把握不到位,认为思政元素难以挖掘,有时候即使挖掘出思政元素,也难以将其融入专业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生硬、尴尬。
比如一些教师不知道从什么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即使挖掘出思政元素也无法将其较好地融入专业课,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目前,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缺乏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缺乏兴趣[3]。例如,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的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考核中就没有包括思政育人这一部分。目前相关教师也在研究到底该用什么指标去衡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近些年来,课程思政是各大高校一直强调的内容,很多教师也都投身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但是,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课程思政的科研内容多、材料多,很多教师只是停留在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材料准备层面,没有将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因此,一些专业的课程思政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没有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教学目标指导和制约着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小税种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纳税申报的基本方法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税法与纳税筹划的课程思政改革,并不改变课程原来的教学目标,而是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优化。该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税收法律法规,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税务处理,在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理解国家制定税收法律法规背后的原因,学会从国家的角度看待事物。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义;此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依法纳税的意识,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前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大纲已重新修订,教学目标中已明确提出要在课堂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目标。
教师可以从税收法规出发,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挖掘思政元素,还可以从纳税筹划中挖掘思政元素。比如,在讲解税收特征时,教师可以把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观念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众多,特别是小型微利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资金困难问题。纳税人只有自己熟悉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才可以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使企业受益,从而使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企业发展壮大,还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使纳税人和国家实现双赢。
因此,教师在讲授纳税筹划相关知识时,不仅要讲解清楚纳税筹划的思维,还要讲解国家鼓励纳税筹划的原因。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理解纳税筹划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纳税筹划的兴趣,提高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实现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在课前,教师要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税务处理方法和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法。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的基础知识,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些专业任课教师可能对思想政治观念不熟悉,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做到心中有思想,这样才能在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二,在课上,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要更多地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超星学习通平台、腾讯课堂等,用更有趣的方法把思想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4]。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对于一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及时纠正,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在课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做好教学记录,及时改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思政元素的融入是否恰当合理,课堂内容是否易于学生掌握等。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真正的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效果[5]。
税法与纳税筹划这一门课程包含十八种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工作量大,涉及内容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合,注重师生交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据了解,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已完成教学评价指标的修正:重视过程考核,添加思政考核的相关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首先,高校可以对税法与纳税筹划的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其次,高校可以组织税法与纳税筹划的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上课前进行集体讨论,做好教案,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就当前比较热门的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如何借用该事件更好地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在集体备课时,高校可以请思政教师进行相关指导,让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使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课。通过集体讨论和相关指导,任课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例如,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师每周三下午会一起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每一堂课的课程设计。同时,他们还不定期同思政教师交流,争取把课堂设计做得更好。最后,高校可以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和培训,使其从讲座和培训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然后运用到课堂中,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措施。但事实上,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思政的改革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