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娟
(通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 通渭 743300)
我国职业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社会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中职学生毕业后也逐步成为实操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关键输出。而中职生存在一个相对特殊的问题,他们进入社会的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过早的面临择业、就业的压力容易对其心态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有叛逆的心理,难以听从他人意见,进入社会后容易遭遇挫折,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身心健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保障,家庭、学校共同构建和维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
中职生的学生来源主要有初中毕业生、社会人员、高考落榜生等,这些生源中绝大部分是没有体会过学习带来的成就,学习丧失兴趣,而部分学生是期望能学习一些实用技术,对文化课学习毫无兴趣。因此中专生在学业方面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对学习没有热情,无法在理论课堂中集中注意力[2]。
中职教学知识存在一个特点,即由基础知识转变为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中存在大量专业词汇与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往往比较抽象,难度大幅度提升,对于大多数中职生来说,难度的提升使得他们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学习便难以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更加不明确。长期的迷茫与焦虑状态容易让一个人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中职生毕业后将会面临择业与就业的压力,这类压力来自本人学历较低、能力不足、经验不足,并且部分中职生由于认知有限,对未来的发展不够明确,更多的是迷茫,因此会存在部分学生听从学校分配工作,或者自行寻找工作。听从学校分配工作虽然能够节省时间与精力去择业,但是学生所接受的工作未必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心理,丧失生活的热情,逐渐失去创造力,这类情况在当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极易被机器所取代;第二类自行寻找工作,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能够为自己增加面试以及了解社会的经验,但同时这类学生又是社会上许多不法分子的诈骗目标[3]。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的问题通常体现在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几个方面。在情绪方面,青春期的中职生往往存在自制力差、抗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心理特征,多个负面情绪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的想法;在情感方面,由于青春期的学生处于懵懂阶段,对于感情的处理方式不够成熟,容易对他人或者自己造成心理或生理上的伤害;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熟,大多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不擅长与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困惑,从而产生孤独感[4]。
近年来,社会需要大量实操技术人才使得中职生在工作需求上的地位逐步提高,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中职教学下的家校协作教育方式正在逐渐开展,但现阶段,该教育方式依然存在部分问题[5]。下面对各类问题进行一一分析,探索家校协作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学校与家庭无法达成教育一致性的原因在于,双方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知不够清晰。大多数中职生的家长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不够重视,或者仅仅着眼于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家长对学生的叛逆无可奈何,过分宠溺,没有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正批评;家长自身认为学习的作用不大,对学生的成长不给予任何要求,放任其自由成长;家长过分要求学生成绩,导致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厌恶学习,而家长变本加厉,不重视学生的心态变化,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等。而学校方面,中职学校由于普遍存在学生上课没有热情,课堂氛围低落,长期的消极课堂气氛导致教师的教学热情低下,即便教师费尽心思,努力教导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学生依旧不配合。
家校协作下,本应由双方对学生共同进行教育,但部分家长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当由学校全权负责教育,家庭仅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或者家长没有时间,不愿意配合教育,教师面对学生也无法保持高度的热情,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家校协作教育无法合理进行。
任何教育方式都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并长期以往的坚持,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作方式更应当如此。中职生存在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因此很难对他们的定向思维进行纠正。目前中职阶段的家校协作教育存在计划性弱、不严谨、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6]。这些问题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家校协作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从家长角度出发,部分家长认为学生既然已经进入中职学校,学校和教师会将相关的社会经验与教学知识教授给学生,家长的教育工作已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完成,学校不应该再把教育任务分配给家长,该阶段的学生应当学会承担相应责任,家长无须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至学生的教育中。
从学校与教师角度出发,部分施教者认为,家校协作教育方式过于繁琐和形式化,家长和学生本人不重视教育,作为施教者无须过多干涉其发展,按计划将教学任务完成即可,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及未来发展由学生本人与家长自行负责。
双方的这类认知极易将家校协作教育变成单向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互推卸教育责任会使得毫无社会经验、心理不成熟的中职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持续性的引导,因此需要双方共同完善家校协作教育体系,将家校协作教育保持在计划性、严谨性、连续性持续平稳的状态。校方应与家长针对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共同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教育计划,在双方协作的基础上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中职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例如,家长方可以选取几个代表,定期与班主任、心理教师讨论这段时间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生有无异常心理表现,家长结合所有家长的意见反馈至教师方,教师综合意见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逐步完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
校方应当加强各任职教师对中职生在校表现的关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讨论会,让教师重视起授课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展开讨论。校方还可以针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教育分享会等活动,邀请家长进行教育的演讲,或者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两类方式让教师和家长共同重视起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而不是待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才进行干预,这时极有可能出现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的状况,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多数中职生的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够科学和严谨,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业上、工作上、生活上产生焦虑的情绪,进一步增加的学生的压力[7]。为缓解这类状况,教师可以搭建多元化的沟通平台,创造新颖的沟通方式,打破时间、空闲的限制,想方设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保持联系,引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步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教师指导家长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定期与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探讨,探讨结束后,由委员会反馈至各个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将相关问题提交至委员会,由委员会在定期会议中反馈给教师,让教师针对问题给予更多关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群组、论坛等,让家长分享和讨论有关该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校方可以针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邀请家长来参与学生的活动,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有利家校协作教育模式的建设。学校还可以在相关网络平台上设立“烦恼墙”,让学生可以匿名将自己的困扰和烦恼写下发送至“墙”上,倾诉自己的困扰,这个方式即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心情,接收到他人给予的意见。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有疑惑之处可以自行去找心理教师询问并解决,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能够及时的得到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三观发展、学习能力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中职教师与家长应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作的教育方式可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需求,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质量,充分挖掘学生存在的潜力。教师应当发挥校方的作用,家长应当配合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之际提供最有效的帮助,促进中职生各方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