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平霞
(岷县西城区幼儿园 甘肃 定西 748400)
随着如今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它更符合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借助寓教于乐的形式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立足于现代化的音乐韵律活动,教师可以就教材内容、幼儿情况、教学过程、幼儿感受进行多元化的考虑,为幼儿创设教学情境,使幼儿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提升合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发展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音乐韵律活动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对其教学理念变化、教学方法探讨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在幼儿园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学习能力处于基础阶段,且自控性、自主性能力比较低,身体发育、肌肉群锻炼也比较有限。在音乐韵律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需要借助旋转、跳、跑等动作,教师普遍担心幼儿的安全受到影响,所以并不注重开展音乐韵律活动。其次,随着如今教育教学的发展,幼儿的兴趣、经验、年龄增长等都在逐渐的累积,幼儿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对于音乐律动的综合体现形式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都在逐渐的进步,开始喜欢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这时就应借助音乐韵律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抽象性思维,也发展幼儿的合作性和主动性,幼儿借助身体符号或者是不同形象来展开思维联想,借此提高幼儿的创造力。然而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很多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渐增强,情感表达也逐渐增强,变得更加在意周边同伴、教师的评价,具有更强的规则意识,这使得很多幼儿都是被动的服从于教师的教学安排,缺少了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的发挥。随着教学的开展,小学化的教育内容也在逐渐的增多,很多幼儿开始认为音乐韵律活动过于幼稚,“被小学化”,所以从教师到幼儿都缺少音乐韵律活动的观念,这是在学前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音乐韵律活动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幼儿可以在音乐的辅助之下运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情感变化,是一种现实性的身体表现活动。借助音乐韵律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幼儿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加强幼儿对于节奏感、节奏型的掌握,提高幼儿的旋律感、声听觉、音乐感,使幼儿可以随着韵律摆动身体,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但是在当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普遍存在对于韵律活动兴致较低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模式大概以“导入—示范—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成熟化、机械化,方法也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成长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它缺少对于幼儿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综合审美能力的提高。可能还存在一些教师教学理念过于随意化,并不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学习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仅凭主观意识,如果自己认为这个教学活动没有什么必要就随意的进行更换,这样的教学形式导致了很多幼儿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较低。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认知程度也不高,不能对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以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形式入手,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跟进课后反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切实弥补教学形式的不足,带给幼儿全面多元的学习体验。
在学前教育韵律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教师要遵循整体设计的教育原则,具有清晰、系统的教学思路,更注重对于幼儿的发展,可以借助支架式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课堂。首先,教师应充分把握幼儿个体与班级整体之间的关系,贯彻整体性教育原则,使教学课堂可以按照教师的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衔接,注重各部分之间时间的分配,各知识点间知识的迁移,各幼儿个体之间能力的配合。其次,教师也应遵循教学的顺序性,保证教学难度由易到难,从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科学选择适应程度较好的教育资源,来为幼儿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成就,使幼儿可以在以往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获得新的体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之后教师也应该考虑到教学对于幼儿的促进作用,保证幼儿的发展性,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之中幼儿由整齐划一到自主发展过渡,身体动作愈加开放。随着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得以满足,教师在幼儿园韵律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应考虑到与幼儿园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课程,满足幼儿的学习水平,使幼儿在固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向个性化、独立性过渡。
在学前教育韵律活动开展过程之中,教师应基于对整体韵律的设计创新教学形式,如近两年比较火的“这就是街舞”这一辆舞蹈性娱乐节目,教师可以选择其中比较有趣的资源来丰富幼儿的音乐韵律活动,如“小鸡小鸡”这首歌曲,深刻贯彻了和平与爱的主题,借助动物的形式来展现小鸡元素,增强了舞蹈的趣味性,它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整体的创新思路。所以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舞蹈设计,通过快速多变、无限连贯和自然的舞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发展幼儿的身体技能,增强幼儿节奏感、音乐感,且激情的舞蹈形式使幼儿可以在音乐情境和故事情境之中更加自由,感受情感变化,展开想象,利用自己的身体来创造。这样就可以使幼儿跳出固有思想、跳出刻板的生活认知、跳出审美标准的束缚,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在音乐韵律活动之中,教师也可以做积极组织一些舞蹈表演活动,在协作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效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个体之间逐渐培养亲密感和参与感。借助动物动作发展幼儿的个性化,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师的主题进行动作创作,其他的幼儿可以从更多角度看到音乐情感的变化,学习动作,更加多元化的认识音乐,这种半命题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发幼儿的自主想象,使幼儿逐渐提高音乐素养,且在教师的有效掌控之中,增强了教学的可控性。其次,在音乐韵律活动之中加入动物的设计,使幼儿可以分享自身的舞蹈经验,教师可以借助分组比赛的形式来开展两两比拼,哟而可以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渐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丰富动作,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加强幼儿音乐跟随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力、空间感、爆发力,促进幼儿的手脑协调发展。教师应抛弃传统标准的束缚,使幼儿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之中表达积极的、激烈的情绪,斗舞没有正确答案,更在乎幼儿的快乐,以加强幼儿对于律动的喜爱,加深幼儿对于音乐律动的理解。
在学前教育的开展过程之中,教师应为幼儿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借助音乐舞蹈律动融合游戏性因素,带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也可以将音乐韵律活动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借助课间游戏以及韵律操等丰富幼儿的音乐感知,提高幼儿的音乐意识,从小培养可以让幼儿逐渐养成规则意识。教师在开展音乐韵律活动时也应根据当前的幼儿的身体和年龄特征,考虑到幼儿的先天特点,巧妙融入音乐与游戏。所以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一些与此相关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之中感受情感故事,增强情节性表演,使幼儿学会模仿和表达。这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律动的喜爱,使幼儿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上,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感受团结、友爱、和谐的氛围。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解“网小鱼”这一首歌时,就可以带领幼儿边做游戏边演唱,借此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想象“小鱼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来展现,幼儿可能会像小鱼一样,上下游动做出嘴巴、尾巴等可爱的动作,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幼儿的兴趣特点,使幼儿学到律动。教师可以为幼儿安排不同的作业,使幼儿感受不同的动作以及音乐之间的匹配性,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在日常的洗脸、刷牙等洗脸动作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模仿这些动作,加入舞蹈律动,使幼儿的学习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音乐韵律活动,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望可以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教师首先应做到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兴趣为基础,带给幼儿充实且丰富的教学课堂,使幼儿可以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之中发展韵律感,提高身体技能,为幼儿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