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研究

2022-02-18 23:29:40郑淑萍韩润刘志霞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空间

郑淑萍 韩润 刘志霞

(1. 古浪县城关四小 甘肃 武威 733100;2. 古浪五中 甘肃 武威 733100;3. 古浪县城关一小 甘肃 武威 733100)

引言

相比其它科目,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点,尤其是在讲解空间与图形知识时,十分考验小学生思维力、想象能力。随着小学生年级不断升高,会逐步接触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属于小学数学学习时的难点,也是重点,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则难以透彻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和规律。早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结合黑板板书,加上口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会严重制约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难以保障学生针对空间图形产生全新认知。所以,在后期数学教学时,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应用本身经验,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空间图形学习时存在的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1.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问题分析

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形式相对枯燥。传统教学模式多由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传授的图形知识。教师和学生间欠缺交流,虽然教师会偶尔地向学生提问,但是很多学生畏惧教师,不敢与教师交互。这样一来,便导致数学课堂氛围极其沉闷,而学生在遇到数学学习问题时也不敢主动向教师提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情况。在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体系内,空间图形这一部分知识难度指数较高,难以保证班级内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如若课堂形式相对枯燥,则更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习质量日渐低下。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并未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相对困难,所以学生学习时效果并不理想,这便会导致其数学成绩有所下降。然而,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并未针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未曾给予学生更多帮助,难以培养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便会拉开学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时的差距,影响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信心。

2.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2.1 聚焦图形变换,发散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时,需要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相关知识和技巧,以促使其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均有所提升。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了低年级数学知识基础的支持,当教师带领其探究图形变换知识时,可以引导其从不同角度考虑图形变换可能性,并且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验证自身想象,这样即可在高效操作过后,使得学生感受图形变换内容,掌握图形变换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个性化教学理念和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并且促使其能产生直观感受,这样才可令其有效转化图形。由于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天生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处理图形转化内容时,思考角度和转化方式很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另外,当面对一些复杂题目时,学生往往会因为无法快速判断出结果而出现错误。此时,若不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解题分析,将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这种情况下,由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即可在交互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进而增强课堂上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相互分享学习经验时,掌握更多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技巧。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创造数学学习情景,令学生针对空间与图形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又如,教师也可以准备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尝试着动手操作,摆放出不同几何图案,鼓励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所摆出的图案,这样既能锻炼其观察能力,又能刺激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更愿意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

2.2 鼓励观察想象,强化空间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应用观察联想等方式,便可切实培养学生空间意识。通过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恰到好处的联想情境。例如,在学习基本图形后,教师便可令学生应用这些图形拼接触自己喜爱的画面。指导学生在实践时,用剪刀剪一剪,将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进而淋漓尽致地凸显学生想象力。例如,在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知识后,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设计花坛,并计算花台面积[1]。由此一来,便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记忆印象,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空间观念。再如,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邮箱、游泳池等,鼓励学生应用长方形面积知识,计算邮箱面积以及游泳池面积,从而拉近生活与数学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空间意识。

2.3 挖掘知识内涵,促进学生想象

无论是直观经验的积累,亦或者是直观操作实践,都以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为核心目标,促使学生脱离“直观”,而不断发散数学思维。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时,需要紧扣知识内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之际,密切联系几何与图形的概念以及本质属性等。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授课后,便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现在让你画一个圆,你用什么方法能将圆画得很标准呢?”在这时,很多学生纷纷回答:用杯子、用光盘或者用圆规,都能把圆画得很标准。然而,在此时此刻,如若教师能指导学生围绕圆的概念加以想象,便可以得出在画圆时,只要先画出一个点,再以这个点为端点,画出无数条长度相等的线段,线段另一个端点便可以形成一个圆的结论。即使这样画圆的要求偏高一些,但是通过恰到好处的点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扎实对“圆”概念的理解,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力[2]。

2.4 丰富课堂形式,拓展空间思维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师要重视突破传统时期的数学课堂氛围,致力于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增强数学教学效果。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媒体设备走进数学课堂,而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在小学高年级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着巨大作用,既有利于直观展示数学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将立体图形进行拆解,以动画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度,进而增强实际教学效率[3]。比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内容时,教师即可结合三维幻灯片,为学生突出虚拟公园方位图模型,引导学生结合电子模型感受空间方位。这样一来,便将抽象内容变成了具象内容,可以弥补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缺陷,使得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即可塑造空间能力,令其进一步感知空间位置,提高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2.5 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学习效果

一般来讲,直观操作在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几何图形知识”时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通过直观操作,可以化简为繁,令学生进一步了解几何与图形内涵。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平行四边形素材,鼓励学生能够与同伴共同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乐趣,通过“剪”“拼”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令其将平行四边形变为长方形。因直观操作活动极具趣味性,所以学生参与度较高一些。在动手实践后,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因这一公式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得出的,所以记忆效果远远要比背诵记忆效果更深刻一些。此外,在学生动手实践时,不仅掌握了空间与图形学习技巧,其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也随之有所提升。

2.6 优化教学方法,锻炼想象能力

在教师展开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工作之际,需要明确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以及核心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后期课堂教学时灵活把握教学节奏。当学生升入高年级以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之际,教师应结合具体案例,带领学生感受图形的变化。比如,依托图形变换案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令其生成良好的几何思维,这对其日后学习其他数学内容而言,也具有一定益处,可以持续令学生迸发想象力。教师在带领学生观看图形变换过程时,通过多媒体屏幕详细的凸显平移技巧、旋转技巧,即可使得学生感受图形内容,达到深化新课改的目标,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空间概念。以图形的运动为例,教师结合教材理论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及课堂上的知识点,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内容内化于心。又如,教师即可联系钟表旋转图形,选择实物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将相对抽象的知识以具体化、形象化方法展现出来。比如,结合钟表这一实物,即可在循序渐进过程中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和钟表相关的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绘画相关图形,结合课程所学内容,练就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生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以及几何概念,扎实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基本功,为后期学习其他图形知识做好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年纪不断增加后,数学学习难度也会因此而提高。进入高年级后,空间与图形内容极其复杂。由于小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时欠缺空间想象力以及关于这部分知识的认知能力,所以空间与图形内容成为了小学生学习难点。为了保障空间与图形教学效率,教师在执教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教学策略,以便能切实增强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教师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培养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探索兴趣和能力,致力于加强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空间想象水平,使其深度掌握空间图形内容。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空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