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背景下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2-18 23:29:40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育人

凌 畅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引言

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毕业生的数量每年也在大量增加。并且加上社会形势的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而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寻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以及家长能筹集到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的群体,这类学生作为高校中特殊的一类群体,在就业问题上受到的压力更大。但是这类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1.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意义

1.1 能够体现出贯彻新资助育人理念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就极为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开展了一系列资助计划,并且建立了专、本、研究生各个阶段的资助体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资助育人理念也从过去的保障型逐渐转变为发展型,并且完善了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资助体系。而资助育人理念的转变,更要求各类学校注重培养困难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学生接受资助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水平以及就业能力,最终回馈于社会。由此可以看出,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贯彻新资助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

1.2 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家庭的收入情况,更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政策走向。此外,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就业成本、社会资源以及心理素质多方面原因,导致这类学生群体在就业时属于弱势群体。如果这类学生群体在毕业后不能尽快找到工作,或者在岗位中工作效率低下,那就会随之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加重贫困家庭的困难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就业能力是重要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因素。对此,就需要学校在教育阶段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以及技能,从而让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进入工作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1.3 关系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场所,更要注重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家庭困难学生能否顺利毕业,不仅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发展,还直接反映出了高职培养人才的能力。但是,目前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满足不了就业市场需求,而这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偏远地区,而且受区域以及落后观念的影响,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自卑的现象。对此,就需要高校创立对应措施,在学生学习阶段提升心理素质,从而在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就业环境,最终能提升高职培育人才的质量。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其中包括地方经济的差异、就业形势激烈以及高校缺失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区域受到自然资源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使得不同区域的经济逐渐拉开距离。因为这一影响,使落后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渐增加。并且这一类家庭困难学生在就业时,大多数表现出就业观念落后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业的质量。此外,由于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城市上都在选择工资高并且福利好的大城市,从而也使得大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学生人数猛烈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部分学生在有限的岗位当中找不到工作机会,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让家庭困难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并且部分高校在资助贫困学生的时候,过于关注资助形式,并将资助重点放在了物质方面,没有意识到提升困难学生就业能力远比物质资助更为重要,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时机,使资助工作过于物质化,也弱化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心理以及能力等自身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到资金补助以及社会补助的同时,心理预期远低于其他普通学生。而在毕业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时,会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而一旦产生这一类心理问题,就会让学生在寻找工作时经受不住打击,缺少勇气与自信,在就业时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此外,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期间,缺少学习之外的素质能力锻炼,因此也在就业时缺少竞争力。再加上部分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需求导向和培养不够,资助机制存在漏洞,没有真正承担起提升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高职资助育人的重点工作就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并且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率的重要环节。对此,就需要政府、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提升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

3.1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实践环境

首先,推进与大中型企业“双一流”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密切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合作关系,深入了解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逐步落实学生实习制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快速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其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如开展专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议与讲座等,通过多种形式活动,使校企充分认识到对方的需要,为进一步深化实践环境提供良好基础。另外,及时更新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的方式方法,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积极作用,如推进校企在校内外共建生产训练基地、产品生产工厂、实践教育科室、创业实战平台等,重视行业和产业的纽带作用,促进专业人才发展与岗位需要的连接。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式,让整个职业指导过程贯穿教学的始终。最后,积极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建设,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良好的就业指导,同时创建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并将课堂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学生能获得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3.2 学校层面完善资助体系

首先,经济支持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障。对此,就需要高职院校设立完善的就业帮扶机制,从而用于困难学生进行岗位开发以及创业培训等活动的经费,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克服因为经济所产生的自卑心理,尽快帮助毕业学生创业或者就业。并且,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体系[1]。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为困难学生建立心理建设体系,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主要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为一些因素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对此,就需要高校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帮扶机制,针对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最终帮助困难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并且负责心理健康的教师还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困难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关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课程培训,根据企业实际就业情况进行详细的就业指导与训练,加强学生创业培训,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要求等,从而为困难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创业的机会。

3.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的关键因素就是困难学生意识到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对此,高校要不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与优势,合理创设就业规划。并不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当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及时进行改变,完善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不断进行人际交往的锻炼,从而在就业时能够有效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3]。

3.4 高职院校完善就业实践教学体系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类教学训练。高职院校要是想提升困难学生的就业率,首先要在教学中完善就业实践活动,实现实践活动的多样化,不断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教学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其次,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对基本技能较好的同学开设嵌入式系统训练,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学有所获。再次,在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可以采用层次化的因材施教的模式,针对不同技能层次的学生,开展分类实践教学,逐渐提高不同技能层次学生的实践水平。总之,只有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就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不但是为了提升困难学生的家庭收益,更是为了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此,需要从政府层面以及学校层面来不断完善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从根上本上解决困难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此外,高校还要增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新社会培养人才做出贡献[5]。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有困难,找警察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