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2-18 23:29:40张秀丽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活动

张秀丽

(白银市会宁县北关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在社会持续进步的今天,小学劳动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众所周知,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小学仍旧有很多学生,他们劳动意识不足,不喜欢参加劳动,不能了解劳动的重要价值,也不会珍惜劳动成果,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由此可知,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必须要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美好生活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通过无数人民的伟大劳动创造出来的。同样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对劳动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各类劳动中,那么在离开学校的时候会更加具有竞争力。因此,小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增强对劳动这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持续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必须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成长,注重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在课堂改革中针对学校的实际教学进行规范,使得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劳动教育进行全面拓展,在劳动实践当中强化素质教育。

1.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小学更要注重开展劳动教育,把相应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1]。首先,劳动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养成优秀的品德。众所周知,劳动不但可以锻炼人的身体,还可以锻炼人的精神,当前小学生参加的劳动大都为义务劳动,不会获得报酬,所以积极性不高,通过劳动教育,教师能够对学生思想进行纠正,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这一观念,强化学生奉献精神。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也会养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好品质。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开发学生智力。从表面来看,劳动过程中仅仅需要付出体力,但实际并不这样,劳动过程中人的各部分技能要合作运转。例如,学生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大脑先发出指令,然后眼睛通过观察收集信息,大脑收到信息后形成打扫计划,指挥身体完成动作。简单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复杂程序,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捕捉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劳动可以开发智力,实现成长[2]。

2.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新课标思想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对学校全面实施新课标思想所提出的现实需要。特别在当前教学形式下,学校素质教育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与重视,而学生劳动技能也受到了关注。由于在学校的课堂教育活动中,老师们过分强调教育理论知识的介绍,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对劳动技能并未获得较好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化,社会上对人力资源的发展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鉴于此,在小学乃至于更高阶段的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体质和智力的双重发展。又由于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项目之一,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劳动技术项目的开展,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让他们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毅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3.1 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在学校的培训和各级领导的讲话中少不了谈新课程的理念,少不了和广大教师研讨如何推行新课改的理念,但当回到教学课堂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几乎停留在20年前,执教老师依旧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取得优秀成绩,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好的基础。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劳动是父母的事情,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哪怕有一些学生想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但与文化知识学习相比,更倾向后者。值得注意的是,广大家长也抱着望子成龙的态度,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孩子的成绩上,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教育都可以搁置。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劳动教育的作用不能发挥出来,学生最终会形成错误的劳动观念。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的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既不专业,也不重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开设现状不容乐观。

3.2 劳动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仍旧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以课堂说教为主,教育方式形式化严重。同时,学校也没有劳动训练基地,也不能和当地社区或村委会进行沟通联系,不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3 劳动课的教法传统化

劳动课的实质内容是“综合”和“实践”,有着极其明显的动手特点,与其他学科有着实质上的不同。而个别老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却将劳动教育课程与语数外课程一样进行讲授,却从不注重学生“综合”与“实践”的参与度,劳动教育课程效果收效甚微。

3.4 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均相对缺位

受“主副科”教学思维的长期影响,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关注力度不足,也未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忽视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也缺乏专门的师资配置,学校也未能形成科学独立的教学评估体系。即使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也不能对校内和校外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更不能对校本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和运用。

4.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4.1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

自主生活能力减弱和劳动意识淡化既是劳动文化教育缺位的主要因素,也是开展劳动文化教育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因为劳动文化教育的实质任务是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所以,学校和家庭都要注意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劳动价值也是人类全部社会财产的源泉,有着创新人才和历史的重要含义。所以,将劳动价值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劳动文化教育既符合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又是遵循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因此,劳动教育不只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分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特点。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端正的劳动价值理念,让学生了解勤劳代表的光辉面貌和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端正的劳动认识:勤劳诚实的劳作是生活最基本的技能,要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要对每一个岗位上劳动者的创造性劳作从内心产生敬仰之情。

4.2 分析劳动教育现状,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传统特色,但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劳动教育越来越被学校的语数外等文化课的学习所排挤。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劳动知识和劳动精神、人才培养政策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前,学校的劳动教学具有小农市场经济性质,因此劳动教学的内容相对单调;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的工业化发展为充实和提高劳动教学的内容创造了机会,不但客观地改善了劳动教学的内容标准,同时也为劳动教育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劳动教学继承传统的先进优势。在新形势下,各类新变化、新概念、新科技、新模式层出不穷,随着网络产品、创新产品、个性化订制产品等新型事物日益蓬勃发展,一方面劳动教学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必须与时俱进、充实丰富,另一方面劳动教学也必须进一步探求新规律和充实新内容,注意挖掘劳动教学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积极调动劳动学习者的创新思想与创造力。综上所述,强化新时代各学段的劳动教学既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在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学思想方针。

4.3 开展趣味劳动,提升小学生的劳动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主要推动力[3]。小学教育过程中,想要顺利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置趣味活动,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直接感受劳动后的快乐。趣味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立能力,让学生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使其能够主动约束自己,当这一观点形成后,学生就得到了进步。与此同时,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更加专注劳动过程,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例如,教师要认真分析校园布局,组织学生开展“小小试验田”活动,为学生留出一片空地,鼓励学生种植一些蔬菜和水果,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劳动中提高见识,学会合作。教师设置充满趣味的劳动内容,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积极性,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好的基础。当水果蔬菜成熟之后,学生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劳动的快乐,活动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按着客观方式完成自身评价,提高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4 多样化开展劳动实践,锻炼小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小学劳动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校情、学情出发,研讨劳动实践的可行性及活动方案,尽可能要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劳动教育目标,推动学生不断进步。例如,班级的劳动课可以组织开展“自理小达人”活动,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竞赛如叠衣服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奖励措施,对劳动态度表现优秀的、完成效果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合作的学生可以进行小小的奖励,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劳动课的热爱[4]。

4.5 重视差异性教育,让教育对象获得劳动成就感

学校的劳动教育或综合实践活动非常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小学生在自主活动或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并使小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获得自我能力提升的成就感。所以,小学的劳动课老师在实施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每一位小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根据每一位孩子对劳动课的思想认识情况,采取合理手段引导他们进行劳动课程的学习和劳动技能的训练。譬如,我班有2名身体残疾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感知劳动的快乐,在开展劳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内的趣味性的手工活动: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准备活动的材料,如彩卡纸、胶水以及彩陶泥等;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又播放了一些有关工艺品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视频,使小学生重新对精美的工艺品制作过程进行了了解和感知;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进行自行制作;最后,老师为学生展现了带有趣味性的详细的劳作流程。整个活动过程,让全班小学生身心投入到活动过程中,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劳动教育课的开展中,还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家庭的各种劳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领小学生参与社区的劳动,从而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提供多种参与劳动的机会。这样的劳动教育,能将不同特征的学生都引领到劳动课的学习之中,还能使小学生将实际生活和课堂的劳动学习积极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升了小学生的劳动成就感。

4.6 开展生活化的劳动,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小学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往往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前提的。让学生学会生活也是老师们举办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起点和最后的归宿。更具体地说,就是在举办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同时,老师还要走进学生,收集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并利用所积累的劳动技能知识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生活难题。在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常常能够达到主观认识,并把这些认识内化成行动。所以,当我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或举办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会引领小学生走向生活。譬如以“十岁成长礼”为例,该综合实践活动的举办意在引领学生重温母亲的关爱,向母亲们传达对自我的关爱。基于此,我在举办此活动的同时,先引导学生回到家庭,对自己母亲的工作、在家庭的劳动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并选取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个片断进行书写。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提供图片或自己书写的文章,介绍自己母亲的劳动情况。在这样的观察和叙述过程中,小学生自然的能够感受到母亲对自己强烈的关爱。在活动结束时,我勉励学生谈谈自己要怎样从小事开始报答母亲的关爱。当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我要求学生们从小事开始关心母亲,并把关心母亲的故事以图文形式记录了下来。如此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不但实现了劳动教育的教学要求,还让学生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提升了劳动素养。

4.7 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小学想要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仅仅依靠校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延伸到家庭,父母也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学生有一颗想劳动的心,但却不知道从哪做起。因此学校要加强和家庭的联系,鼓励家长重视劳动教育,把示范、表扬与鼓励结合起来,确保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教孩子简单的家务活。如用电饭锅煮饭时确定水位的方法,传授孩子垃圾分类知识,手把手教学生家务活,让学生慢慢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同时,家长要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足够的尊重。看孩子在劳动过程中都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如何。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鼓励,鼓励其多动手、多动脑,通过反复训练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引导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4.8 构建常态化的劳动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孩子高尚的灵魂是劳作中培育出来的,最重要的孩子从小参与劳作,使得勤劳变成人的性格和良好习惯。小学阶段的孩子劳作良好习惯尚未形成,其思想仍处于初始发展时期,所以老师们必须加强对劳作教学的常态化,而唯有这样,当劳作变成了孩子的天性与良好习惯之后,老师方可提高对孩子的劳动意识与形成的巩固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将伴随着学生终身,但个人能力的全面训练也无法脱离学校整体实施,所以,通过劳动教育活动,实现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现阶段小学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小学劳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学生成长路上发挥了重大作用。鉴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认真分析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策略,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强化小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使小学生逐渐形成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