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2022-02-18 23:29:40张宝春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乡体育工作

张宝春

(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 甘肃 通渭 743300)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落实,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按照既定的教学要求全面推进。但是由于受到地域文化、教育理念、教学措施、硬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阶段仍旧有很多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差异性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城乡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而如何通过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发挥教学工作优势,加快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就成为现阶段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改革,教育模式转型,教学措施优化需要综合思考的内容。而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育公平理念的有效落实,才能转变思想,实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1.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从体育教学视角看,城镇小学的体育运动课程和农村小学的开展状况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代综合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发展方向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学活动本身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个环节。因此体育教育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城乡学校内部之间的体育教学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城市学校都逐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实了体育课程。校园内拥有充足的体育器材以及相应的教学场所,教师能力也充沛,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丰富。不光是学校的老师,还有家长也有着良好的运动意识,对运动的意义有着准确的理解,让学生在适当强度的运动中就可以发现运动的趣味性,文体融合,寓教于乐。但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就显得良莠不齐,其运动教学条件随学校对运动教学的注重程度而各不相同,加之不少家长对体育教学的不关注,可能使得体育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起不了应有的效果。虽然近年来教学条件有所改善,运动教学器材也有充实,但在具体的课程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不一定能够紧跟发展的脚步,而且和城市学校比较,器材设施还是有差异,教育场地也不够齐全,教师的师资能力也相对薄弱。

2.影响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城乡经济因素

在不同的区域文化环境下,因为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能力以及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差异性相对较为明显,尤其在当前的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很多区域环境之间鲜明的经济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体育教育差异。在城市区域环境下,因为经济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很多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不仅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相关体育项目的支持,同时也会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的特点,加快推进全民体育运动活动的落实开展,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间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为此在城市的小学之中,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的关注度也会相对较多,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联合比赛等方式的开展,让小学体育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变高,很多学生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活动之中,这就导致了城市环境中的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推进能力较高,体育活动的执行力较强。而乡村区域环境之中,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乡村的经济发展综合能力逐渐变强,但是由于长时间的经济落后,很多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更多的应当集中在专业学科的学习之中,也加之没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举办相关的体育赛事和体育项目活动,这就导致乡村区域环境中的体育教育质量相对偏低。

2.2 硬件设施因素

在不同的经济文化程度影响下,不同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落实差异性较高,虽然在当前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很多乡村区域的教师也已经逐渐的认识到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也积极的开展多种方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但是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导致很多区域的体育落实难度相对较大。小学体育开展工作的复杂性较高,要想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推进就要加快硬件设施的合理化配置。在城市区域之中因为本身的经济综合能力相对较高,也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基础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城市内部的小学体育往往都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运动硬件设施进行相关的体育教育引导工作,因此小学体育的开展质量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乡村区域的学校来说,因为本身的经济能力缺失,没有能力购置相对全面的体育运动器材,就造成了体育运动项目开展难度较大。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只能通过一般的田径运动进行教育指导,这也是限制乡村区域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实的主要影响制约因素之一。

2.3 师资力量因素

教师是推进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实现的基础上,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小学体育的高质量运动教学,很多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很多的学校也逐渐的采用多种方式加快体育教学指导工作落实,但是仍旧弥补不了城乡之间的体育教学工作差距,体育教学的质量差异仍旧较为明显,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师资力量之间的差异性。因为师资力量的差异导致了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不能实现均衡的发展。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之中,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师往往都拥有较为全面的体育教学经验,也愿意主动的按照教育教学任务目标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优化,但是在很多的乡村地区,小学体育教师往往都是兼职存在的,他们不仅负责了各种专业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也承担了体育教学的指导工作,不仅没有构建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目标,也没有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特点,对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方式进行明确,不仅限制了体育教学工作的转型,也制约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此只有全面梳理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式,加快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的构建才能实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2.4 教育观念因素

因为城市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都会按照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进行各项教学任务的推进,对于城市内部的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体育教学指导工作,同时也关注如何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教育理念也相对较为先进。但是乡村的教师,因为本身的能力不足,加之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相关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度较高,更加注重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以求通过各种检测取得较得较高的考试分数,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让乡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说,他们还要回家干一些农活,如果在校不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因此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也是导致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差异性较为明显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的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方式转型就成为现阶段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思考问题,是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应当关注的主要矛盾。

3.教育公平视野下实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3.1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不仅仅会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乡村的学生因为本身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自身总会产生一种自卑的情绪。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乡协调建设发展理念的落实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乡村学生都会不自觉的产生出一种较为自卑的心理,在他们的视野中认为,自身与城市学生之间所接受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差异和认知层面的差异是不可弥补的,因此自卑心理相对较重。而教育公平的提出,加快了城乡之间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也推动了双方之间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平等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协同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模式,让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关注。因为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乡村的学生也可以实现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通过与城市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在这种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寻找出自身学习之中存在的不足,在现有的教学工作理念的基础上,端正了自身的学习心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之中。

3.2 有效的推动教育的融合发展

不同的教育机制下,所产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成果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为了实现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就需要在现有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加快城乡教育融合,推进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实,实现综合化的体育教学工作模式转型 。而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将城市教育的多样化体育教学模式与乡村严谨的体育教学模式之间充分的综合起来,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城市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增进了乡村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为此加快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

4.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4.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之间的差异形成,归根结底就是在于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优化,在教育公平的基础理念下,社会经济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逐层的进行着总的发展,种种形式下可以有效的加快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融合,为后期的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基础条件。为此在全面把控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国家也要充分的发挥教育教学主导管理工作作用,精准地加快资源整合和合理化分析,注重职能的发挥,通过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协调优化,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全面加快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分析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有效地缩短城市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这本身也是现阶段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后期的教育公平全面实现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4.2 加快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推进落实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本身就是影响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为此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理念下,更要注重对于经济的投入力量,从当前硬件设施的合理化配置以及师资力量的高质量增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效地提升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工作水平。具体来说,所有工作的实现都要落实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政府及相关教育管理单位之间的工作职能要求,精准的把控城乡在于硬件资源配置管理工作中的差异化特点,致力于有效地补偿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快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推进实现,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对于教育的整体利益进行细致的维护,从而有效的促进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性发展管理工作的落实。在实施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比较分析就可得知,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落实之中的硬件资源配置完善度不高,体育教育工作方面,农村学生仍旧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为此在加快教育公平的理念基础上,要结合相关的制度要求以及相关的教育经费等资源内容,为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资源支持,有效的满足学生日常训练过程中对于相关器械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农村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感受,让其充分的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欢乐,对于农村体育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优化也是相对重要的,这本身对于实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也是加快推进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小学本身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这也就导致很多教师参与到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积极性不足,致使小学体育教学的差异性明显。为了有效的增进教师队伍的构建,吸引更多的师资队伍,转变现有的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不均衡问题,教育管理单位应当在现有的教育管理工作基础上,从薪资、编制等方面着手,将素质能力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团体,吸引更多优势的人才参与到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以保证城乡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均衡有序的执行。为了切实的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需要教育管理单位掌握现阶段教育整体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产生的主要影响,例如定期开展体育教师培训活动,城乡体育教师结对帮扶等活动,有效的拓宽教师的事业,从而实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方面的差异缩小,继而有效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积极地推动体育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通过实践探索,加快经验分析总结,真正意义的实现教育公平性原则落实。基于教育公平教育事业下的城乡小学教育的发展,要充分的明确均衡性发展特征,促进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推动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实,实现教育稳定健康发展。

总结

教学工作的全面推进离不开教师的综合培养,也离不开学校的广泛关注,更离不开现阶段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为此作为教育引导者,就需要在现有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对当前的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特点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区域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措施、硬件条件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通过构建起系统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念,明确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要求,认识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此加快城乡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一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现有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于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理解,更好地树立起积极的体育学习观念,全面落实教育公平的基础原则。

猜你喜欢
城乡体育工作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