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队伍能力建设路径初探

2022-02-18 23:08
新闻传播 2022年16期
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编校书稿

王 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541004)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强出版编校队伍能力建设,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出版专业人才,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是新时代条件下出版人应承担的使命任务。这更是响应国家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赛带培”“以考促学”的做法

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以下称“韬奋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自2007年开始,“韬奋杯”每两年举办一届,至2020年已举办七届,是出版行业内规格高且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赛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历届韬奋杯赛场上,一直保有获奖的优良传统。据出版资源库统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七届赛事中所获个人奖项总人次相加后在全国出版社总排名第六,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版社的总体编校实力。

笔者有幸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韬奋杯”并在第七届比赛中获得了编辑个人优秀奖,成绩虽然不是特别突出的,但因从未以应试的态度去集中备赛、参赛,只是抱着把日常编审校质检等工作做细做实,凭着在实践中学习积累提高的“笨功夫”换来的成绩,因此格外觉得有收获。大赛的宗旨实则在倡导一种“工匠精神”,是为了激发编校队伍爱岗敬业、提升能力的积极性,确保图书质量整体稳步提升。其时代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所深刻阐述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参照“韬奋杯”的做法和经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在全社范围内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促进编校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情况,贯彻“以赛带培”“以考促学”的理念,倡导编校人员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并多次组织实施全社层面的青年编辑编校业务考试和能力测试,对标“韬奋杯”,力求贴近日常编校工作,以使编校人员意识到“识错才能改错”,增强编校人员的危机感、紧迫感,激发其自主学习、主动提高的内发动力,在全社范围内营造主动学习、比学赶超、持续不断提高的浓厚氛围。

综上,“以赛带培”“以考促学”,推动编辑队伍能力建设,促进编校人员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进而从源头上解决编校能力不足这个造成图书质量缺陷的最大软肋,坚持不懈推动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二、编校队伍能力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一)备战“韬奋杯”与日常工作实践中的主动学习形成联动,互相促进

首先,大赛本身不是目的,积极备战大赛,有效提升编校业务能力和素质,保障出版物的高质量出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才是最终目的,而这个目的正是我们编校人员从事出版编辑活动体现出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编校人员应认识从事出版工作的价值,在挖掘好的选题、提升选题价值、校订书稿差错、将好书推荐给读者对象等一系列活动中收获喜悦,而不仅仅把编辑工作看作谋生的手段。具备了这样的认知,进而激发对出版工作的热爱和敬畏,对出版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将编校工作做实,在编校工作中持续不断提升。

其次,大赛考试试题以选择判断、纠谬改错、审稿写作等为主,试题设计充分结合出版业务特点和实际,尤其审稿写作题更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来设计的。青年编校人员在实战应用方面尚存在薄弱环节,应注意在工作中加强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灵活应用。[1]

再有,编校工作实操性强,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方能熟能生巧,所谓“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编辑工作不是速成的职业,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方才入门。成熟的资深编辑对选题价值的娴熟把握和判断,对发现书稿质量问题的火眼金睛,对处理书稿庖丁解牛般的自如境界,无一不是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结果。编辑出版人尤其是青年编校人员的成长之路犹如金庸武侠中“闭关修炼”的主角,必须经过潜心修炼,反复揣摩,融会贯通,方才成为见招拆招的武林高手。

因此,备战“韬奋杯”与日常工作中的主动、自觉学习应形成联动,“以考带学”“以学促考”。编校人员必须体认所从事岗位的价值和意义,并据此产生内在的主动、自发学习的意识,自我督促,自我提高。大赛只是自我主动学习的激发点,检验场,或者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方式,主动学与备战考,可以互为依托,彼此促进,形成联动。

(二)备战“韬奋杯”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即编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第一,政治素质是前提。编辑工作,从本质上讲从事的是意识形态传播工作,这就要求编辑比其他人员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政治意识、更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洞察力。[2]日常工作实践中,强化政治意识和导向把关,是编辑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编辑出版工作的底线和第一道关口。这就要求编校人员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时政学习,全面学习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导向要求。尤其应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等重要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重要时政、理论文章对我们编校人员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舆论价值导向,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持之以恒地了解学习,并转化、内化为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扎实能力,“能够在书稿中发现政治导向问题,能够准确判断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很好地履行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3]

第二,扎实的语文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编校人员,除了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加强时政学习,切实把好导向关、政治观之外,不管什么专业背景的编校人员,都应努力提高语文基本功,具备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语词规范、自如的写作能力等。编校人员可以通过研习大学《现代语文》(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学习《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教材或工具书,来全面学习掌握与出版有关的文字规范、词语规范、语法规范等内容。

第三,熟练掌握与出版有关的行业知识和规范,并注重编校实践积累,培养编校敏感点和敏锐性。编校人员大多为非编辑出版专业出身,走上编校岗位后,必须系统学习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如与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出版知识(编辑加工方法、校对方法、版面格式知识)等。比如,校对并不同于一般的阅读,需要“校异同”“校是非”,这就要求在校对时,必须重视校对过程,强调正确的校对方法,将“合理停顿”“读懂来”“读通来”养成习惯,能够“校其上下得谬误”,切实提升校对通读能力。

同时,注重实践积累,培养对差错点的敏锐性,积累丰富的编校敏锐点,进而提升对差错的预判力,最终实现在实际工作中事半功倍、在大赛中提高击中差错的能力。比如,文图相符是书稿中的易出错点,在实际操作书稿以及大赛中涉及文图关照时就应提高警惕,进行呼应性检查;再如,文科类稿件中涉及表格数据统计时,其中的数据统计经常不准确,需要编校人员进行专项验算并订正尚存的错误;还有,涉及跨专业写作的书稿,尤其应重点关注书稿内容中的科学性差错或者知识性差错,必要时应借助外审专家进行审读把关。

第四,博专结合的专业和学术知识。编校人员面对的书稿类型和门类多样,涉及的知识种类繁多,正如吕叔湘在商务印书馆举办的“编辑、出版业务讲座”《谈谈编辑工作》中所说,“哪一位编辑都不可能像百科全书那样,样样都懂,但确实是需要相当广博,既要是一个通才,又要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编校人员必须加强自主学习,点滴积累,根据编辑工作的需要,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遇到问题熟悉查询路径和解决办法,持续学习、勤于实践,从而获得全面提升。

结语

作为出版行业内重要赛事的“韬奋杯”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及大赛宗旨,可为出版社编校队伍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出版社可因社制宜地“以赛带培”“以考促学”。“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编校人员须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注重积累,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功夫用在平时,脚踏实地,苦练内功,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行高致远。■

猜你喜欢
广西师范大学编校书稿
ABSTRACTS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何冕作品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编校手册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