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2022-02-18 23:08张文隆
今天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维老师课程

张文隆

(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通渭 743300)

引言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渐渐提高,国家也在新课改中将素质教育提上了日程。这也就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除了教授学科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尤其是教学工龄较长的教师,还无法适应目前的新课改要求,依然遵循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依然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主,无视学生的思考,强行向学生灌输课程知识,这就与新课改中注重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相悖,而在新的教学关系下,教师应当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完成思考和认知。初中地理虽然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学科,但初中地理知识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去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能投入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之中,并能使学生对“地”进行详细了解,对“理”能科学阐述。因此,初中地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探索高效有益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和语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作为我国初中阶段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每一名初中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可以说是一座让学生去认识世界、沟通世界的桥梁,是一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学科。

但是由于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缺陷,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上,还是存在很多老师一味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情况。许多地理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在课堂上向学生一股脑地讲授地理学科知识,也就使得地理课堂变得枯燥又乏味,日常死气沉沉,学生们只能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也没有机会去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遏制了他们自由发挥的能力。这也让许多本就对地理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慢慢导致成绩下滑,直接导致升学困难,甚至出现厌学、退学等恶劣的情况发生。而且同样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着这种问题,这种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言地“书呆子”,他们一心只是学习知识,很少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一切以成绩至上为准则,觉得只要自己考试考得好,当一名“做题家”,未来一定可以前途无量,这种思维也会间接损害他们未来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毕业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之后,环境就变得大不同,这类曾经优秀的学生也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情况。而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之前,绝大多数老师是无暇顾及这些问题的。在我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性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渴望被赞扬、被鼓励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找机会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通过书本知识,让他们发散思维,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课程知识。来自山东郭城,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孙维刚老师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任教时,就发明了一套关于数学学习的高效学习法,基于这套先进的学习理论,他教授的学生里,上岸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超过了半数,其余重点高校更是数不胜数,孙老师就是依托教育心理学的理念,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逐渐学会自己去独立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这样下来,学生们都渐渐爱上了学习,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也不再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学习中真正获得了成长。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新时代,学会思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信息量大幅增长的今天,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这个关键阶段去学会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1]。

2.目前我校初中地理课堂学生存在的思维缺陷

2.1 僵化被动浅显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思维未经过系统的训练也不够灵活,再加上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只是将注意力放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让学生会答题、答出的内容与参考答案靠近即可。因此在初中这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在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开始翻阅课本,在课文中上下查找,试图找出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最后将认为与问题相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作为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没有仔细阅读课本内容,也没有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或者去思考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想从书本中找出与参考答案一模一样的语句。学生并未真正通过书本内容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只是一味追求答案来应付老师的提问,在这种基础上不断循环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只会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无法自己去摄取书本中的知识,这也就逐渐成为了中国式教育一个最大的弊端。

2.2 学习概念模糊

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应试教育,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好坏的标志。在此基础上,很多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生搬硬套,强行灌输知识,只是将考试会考的内容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数,这也就导致中国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的概念模糊问题,他们并不能很明确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多数人学习都只是未来应付升学考试,考试考好了,自己就能被表扬,其实这种观点在现在的社会主流中,是根本不被认可的。学习向来是需要我们去终身奉行的事情,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书本上的间接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学会通过书本知识去发散自己的思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属于自己的修行,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不能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老师手中,要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

2.3 缺乏思维发散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认知能力与大多数成人不同,又正值懵懂的青春期,因此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经常会提出一些我们大人无法理解的天马行空的问题,这正是其思维跳跃的表现。但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这一行为的优点和可塑性,反而认为学生是在捣乱课堂秩序,或是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关紧要,三言两语就将问题带过,学生思维缺乏发挥空间,打击学生的学习地理课的积极性,再加上现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绝大多数学校都投入了新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都是两面性,在丰富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可能让老师的授课变得更低效。加入多媒体课件后,许多教师可能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又是给学生看视频,又是听音乐,完全忽视了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论运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对他们有益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本末倒置,让学生完全沉浸在了快乐教育之中,不但违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理念,这样的做法也与我们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相悖,让学生完全依赖于多媒体,也算是间接遏制了他们想要独立思考的初衷。

3.目前我校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3.1 教育目的日趋功利化

在恢复高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重点就是在考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向来都是在刻意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也只是相信通过考试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这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但也因考试内容造成的“重知识,轻实践”等问题造成的不足,学生和家长也过度看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结果,这也就使整个教育的大环境变得急功近利。这样的教育容易把个人利益和政治目的等结果放在首位,长久以来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导致经过了多年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们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反观欧美国家,多数都是重视实践教育,可能因为我们的传统观念与意识形态的问题,与他们会存在一些分歧,但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只要是有利于我们进步的,确实应该多学习借鉴,要从青少年的教育开始,逐步击败发达国家。

3.2 地方教育领导终身教育意识淡薄

由于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也就导致了教育资源和升学压力的不同。许多学校为了完成升学考试的目标任务,必然会将文化课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开展,许多学校的领导也需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不得已需要压缩学生在校的课余时间来着重学习文化课程。这样就会经常出现由于注重学科教育,德育工作慢慢被淡化,许多学校甚至取消了德育课程的建设,学生难得的有限的时间还是被分在了学习课程知识上,这也就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这样也很容易培养出来心智不健全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里,素质教育的缺失,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虽然客观原因造成的结果我们不能忽视,教育的改革也不可能是一时间就能完成的,但只要我们能够正视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慢慢改变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未来的中国教育环境还是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的。

3.3 素质教育无法真正落实

这个问题正是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端,虽然国家已经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但这套理论只能适用于刚刚入学的学生,在已经经历了多年应试教育的学生身上,并不可能快速的落实,课程的改革永远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程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很多学校也是迫于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课表来安排课程,这也就出现了一种很典型的现象:当有上级检查时,学校会拿出一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表来应付检查。可是在平时,学校又会把时间全部放在教授文化课程上,强行让学生把时间都用在准备升学考试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学校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文化课程安排妥当,而不是将所有的时间全部压缩在文化课上来为了完成指标,这样很容易限制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4 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这个问题,也是本篇文章中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中国教育中教师总是占据领导的权威地位,学生则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一方,而且由于中国的社会意识里,普遍对老师十分尊重,大多数人也都默认了老师的权力可以凌驾于学生的行为思想之上,可能除去极少数一些较为年轻的教师愿意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外,尤其是那些在教师队伍中工作时间较长,观念比较传统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不容置疑,这也就直接否定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去思考的权利,遏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当学生对老师讲的问题有所质疑时,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反驳,也导致了学生会产生自我怀疑的心态。当学生长大成年后,也会受到此前教育的困扰,等他们需要教育下一代人时,这套方法又会被继续推行下去。而且由于这种老师与学生的等级划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直存在,许多学生和家长就默认了这套体制,不会在乎学生自身的发展。但我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老师作为一种职业,首先的职责便是教书育人,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后,还应该做到为人师表,要能够与学生平等沟通,要善于去理解学生的想法,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应当认真和善的为学生做出解答,并引导学生去思考他提出的问题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有效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的措施

4.1 变教师为导师

在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着重要求下,首先应该转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将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问题、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感受所学知识或刚要接触的事、物,鼓励学生用自己真实的语言将心里所想的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将师生、生生视为同等地位,愿意倾听学生的想法,能够给予学生去思考“理”和探索“地”的充裕时间。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正的尊重他的想法,愿意聆听他的心声,才能让学生真正跟你建立起相互的信任,而不是通过一味地打压让他们来服从于你的想法。当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出现不全面或无法回答老师、学生所提的问题时,老师还可以用课余时间去找他谈谈心,尽可能选择一个安静无人的角落跟他交流谈心,让他也能够感受到你的诚意。对于他犯的错误,要及时批评并且要提出相应的意见,这样就慢慢的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

4.2 将学科内容融入生活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生活中中处处有地理知识,教师需要将此特点进行升华,更加贴近生活,使生活化教学作为一个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之下,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依托教学的知识点,导入生活信息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更多关注热点问题,进行广泛阅读,同时重视培养人文精神。例如,在带领学生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课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过与澳门有关的电影吗?”等一系列问题。教师继续根据澳门的地理特征展开课程,并且融入澳门回归历史,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在不同文化融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了其独特的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各种名胜古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进行播放,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小会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旅游的经历,让学生回忆一下,在父母的带领下都去过什么地方游玩。这样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又有趣,会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

4.3 构建课堂科学的指导方法

科学的指导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素质教育,教师应当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闭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充分的融为一体,坚持以“学”为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是充当辅助的角色,不应该过分干预学生发散思维,做到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习惯,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来[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与学生的关系,并且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地理学科教师还要结合地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优势,不断从活中撷取教学素材以增加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思维老师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