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2-02-18 22:43
关键词:德育情感评价

廖 荩

新课标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德育功能,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教学忽视德育渗透,主要原因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教师模糊或淡化了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语文教学一味地讲解学科知识,学生享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学习动力,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因此,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现实生活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成熟,对于文本中渗透的情感缺乏深入的理解与体验。一方面,有的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将语文课上成德育课,重理论说教,轻道德意识的内化,向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德育内容,导致德育渗透空泛化、形式化,学生很难接受道德教育的硬性灌输;另一方面,有的教师重语言知识教学,轻德育内容的渗透,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意识很难形成。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直接导入德育内容,没有结合学生思想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也没有顾及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学生很难理解蕴含于语篇中的德育知识。语文教学环境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德育缺乏感染力与实效性。

(二)德育渗透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开展德育有很大的优势,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与理解文本内容,实现德育内容及内涵的渗透。然而,教师通常让学生背诵、默写,进行字词的理解、段落的划分,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应试产生作用,但是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难以内化与理解语言知识,德育的实效性也很难得以实现。同时,教师常常把语文课当作德育课,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难以接受理论性的说教,常常理解不深,领悟不透,也很难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这些现象表明,教师必须改变目前教学方式单调、僵化的状态,使德育渗透更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特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的目的。

(三)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不完善

德育渗透不应该用分数的形式进行评估,不应该用相关数据进行对比。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对学生提出要求,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德育知识点,但学生表面的背诵,代替不了学生在心灵深处的理解与内化。目前德育渗透的评价还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导致德育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很多学校及教师都没有对德育引起高度重视,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对语言文字及语篇的深切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对人类文化及情感的理解,从而提高德育认知。语言学习与德育渗透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德育评价机制的建设中要牢牢把握二者的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深化学生体验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在教学中不能以成人的视角设计教学环节与德育渗透,理论性的说教不适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这决定了学生适合直观性教学,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知事物,明白相对抽象的道理。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具体感知和深切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德育渗透效果,就必须明确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一些相对抽象的道理通过现实生活呈现出来,挖掘生活及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德育渗透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密切联系。如学习《孔融让梨》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整体感知语篇后,着重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如列举学生日常生活,当自己有好东西时,是不是有与别人分享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互敬互爱的内涵与表现,通过故事体验孔融年纪虽小,就懂得将好的梨让给别人,引导学生理解孔融和他们年龄相仿,为什么能懂得礼让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的引导,使德育渗透更富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产生情感共鸣。

(二)应用教材中德育素材,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篇涉及爱国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爱国题材的理解。如《狼牙山五壮士》是体现中华优秀儿女抗击侵略的爱国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影片《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片段,展示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壮举;学习《小英雄雨来》时,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能把小雨来前期的顽皮和后期的英勇果敢朗读得惟妙惟肖;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则采取了分角色表演形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分别扮演老班长与战士。学生改编课本剧的过程是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的表演更能让学生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更好地体验角色的精神品质。为了提高学生表演的积极性,提升德育渗透效果,教师组织评分小组对各组同学表演情况进行评分,最终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了英雄们的爱国之情,领悟了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2.明确人生哲理

小学生社会经验少,生活体验不深,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人生哲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从而规范学生的道德言行,提高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如学习《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父亲”的言行,了解父亲为什么让儿子小汤姆把平生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放掉?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从而让学生懂得在人生遇到困惑时,要严格按照社会道德准则选择正确的道路的道理,并且引导学生将其作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然后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如在公园里散步时,自己离垃圾箱较远,是不是可以将自己吃剩的水果等垃圾随处乱扔?从而使学生对道德准则产生更生活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3.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丰富的亲情教育素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提升感恩教育效果。如学习《父爱之舟》时,教师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渗透感恩教育。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描述了哪几个场景?描写这几个场景的作用是什么?你有什么体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理解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收获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可谓一举双得。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细节感受父爱的伟大与无私,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体验父亲对自己的种种关怀,描述父亲关爱自己的生活场景,从而真正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学习《慈母情深》时,则需要体验与感悟文中母亲的形象,让学生对母爱产生深刻认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等长辈对自己的付出与帮助,思考应该如何回报等,以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三)通过语言知识学习,提高德育效果

1.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国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涵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成语故事,教师可以将这些元素作为德育渗透的载体。如运用“程门立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其内涵,激发学生尊敬师长的道德情感。

2.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朗读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理解及思想情感外化为有声语言。学生需要在朗读前理解与感悟文本,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与文本作者实现近距离对话。如学习《父爱之舟》时,教师让学生深刻体悟文本后朗读充满情感的段落,使学生在朗读时进一步用心体验父爱之深,从而产生感恩意识;学习《龟兔赛跑》时,学生在朗读中要注重用叙事的口吻表达其中的寓意,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写作是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及综合素养的输出过程,学生在写作中可以抒发所思所想,从而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如在写作中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写作主题,如爱国、团结、诚信、感恩等,学生通过作文可以更好地认识与巩固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认识水平。

(四)应用教学方法开展德育,拓展德育途径

1.在小组探究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探究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与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分享与借鉴,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多元化,拓展学生思维。如学习《落花生》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落花生具有怎样的品质?为什么作者把落花生的生长特点与做人的道理结合起来?你认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讨论与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踏实做人,内化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再如,学习《将相和》时,让学生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最后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能够解决?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相互理解、以大局为重的意识,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的“小纠纷”进行教学,提升德育的针对性。

2.在辩论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辩论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增强道德意识。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做辩论活动准备,在课堂教学时,设立辩题,正方辩题是:只有一个地球,爱护自己的地球家园;反方辩题是:运用科技的力量,寻找另一颗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学生的辩论特别激烈,纷纷用自己搜集的材料支持辩题观点,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结合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地球环境保护的种种行为进行辨析,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必要性的认知。

3.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渗透德育

角色扮演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首先要进入文本,体验人物情感,然后再将语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如学习《詹天佑》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詹天佑的事迹改编成一个个动人的课本剧片段,让学生扮演詹天佑及其同事。学生在扮演中实现了精神的转移,即将詹天佑的精神品质转移到自己身上,进入角色的情感世界,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五)完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的评价,很难用分数和数据的方式来体现,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但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不能因此止步。如可以设计课堂德育评价卡,分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对学生的行为发挥导向作用。同时,评价中要本着激励性原则,不仅实行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如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毅力、信心、积极性、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与保持坚韧的毅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得出其他同学思考很久也没有提出的答案,教师就要充分表扬与鼓励,并且带头为学生鼓掌。同时,要抓住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适时评价。如对作业字迹清晰的学生评价:“你的字越来越好了,希望继续坚持!”对用不同思路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激励:“你进行了深入思考,问题回答得太棒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也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你这节课注意力集中,问题回答得很好,继续努力!”这些评价不仅给学生以激励,还会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勇气。

猜你喜欢
德育情感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