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辉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大多还不具备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容易误入歧途,这对他们以后的身心发展很不利。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辨别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在日常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生物课程中有大量知识与德育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挖掘到与德育相关的知识点,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补充,将德育与知识教学相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渗透的特点:
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敷衍了事,真正的德育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做出长久的人生规划,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渗透时要关注德育的全面性,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全面性即指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到德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讲文明、守纪律、乐助人等方面,充分挖掘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教师要形成德育渗透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满足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观念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将生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将生物课堂所学知识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内容,有效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在全面性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的道德品质都应该得到一定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进行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知识与道德品质之间的联系,见缝插针地让学生知晓其中的道理,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知识与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的知识开展德育渗透时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渗透时要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教学。比如,有的学生生活阅历比较丰富,愿意独立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还有一类学生不愿意口头表达,更喜欢用纸笔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后请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者主张。生物课堂进行德育,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地进行,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只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限制学生进步。初中生各方面正处于青春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需要,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热情,甚至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抵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日常教学,合理进行德育思想渗透,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全面提高。总之,教师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注意针对性,从而帮助每位学生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托,教材中有大量且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且遵循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抓住教材中的德育点后要善于将其与知识教学进行密切结合,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材中详细介绍了伟大的生物学家的成就,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背后的不易以及激发学生对伟大科学家的敬佩之情,可以组织学习专题“走近科学家”。在这个专题中,为学生介绍科学家做出伟大成就之前勤奋努力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让学生拥有努力学习的精神。生物与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人体与自然界各种生命体的生长和发展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提高,满足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可以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专题学习中,可借助PPT 为学生展示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如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红细胞和酵母菌,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成功证明了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大量事实。此后,教师再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学生感知他们为研究成果做出的巨大贡献,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想。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家身上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人性光辉,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身上的美好品质和坚持不懈的强大毅力。课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自己搜索科学家成功背后的其他事迹,帮助学生走近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敬佩之情。这样的专题教学,能让学生发现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品质,意识到唯有勤奋与坚持才能做出伟大的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人类做贡献的意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近些年,虐待动物、家暴、杀人、自杀等悲惨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游戏趋于暴力化,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人们缺乏生命意识,认识不到生命的宝贵性与唯一性。在大量类似事件的影响下,学生极有可能会产生越来越漠视生命的思想观念,而生物教材中就有大量与珍爱生命有关的内容,如人的生长发育、生物多样性、健康生活等,教师可以在讲解此部分内容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进行思想道德内容的渗透,要让学生养成敬畏生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和意识,这是生物课堂思想教育的重要主题,能让学生不断地在生物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这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有很大帮助,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满足学生对生物课堂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及时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保证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促使学生在生物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升个人思想修养,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苏科版八上《人的生殖》这一课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繁殖这一过程的不易与艰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观。课堂上,教师在完成“受精卵的形成”“人类的分娩”等知识教学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搜索与孕妇生产相关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说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吗?”有的学生说妈妈怀着小宝宝,还要接送自己上下学,为自己洗衣、做饭,很辛苦。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你怎样看待孕育生命这一个过程?你认为孕育生命这个过程简单吗?”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能够知晓孕育生命需要妈妈经历重重难关,最后一朝分娩,反映了生命孕育过程的不易,让学生感叹每个生命的伟大与重要,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同时让他们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善待和保护幼小的生命。再如,教师从人的个体发育全过程出发,让学生知晓从胚胎到幼儿再到青年、中年、老年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很多事都可能会伤害我们的生命,在很多意外面前,人的生命很脆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保护生命,学会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不能因为某些外在原因而随意放弃生命,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借助这样的生物课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技能,意识到生命的宝贵,真正做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环保意识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至关重要,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是时代的要求。生物教材中有不少与我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将知识与环境保护两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强烈环保意识与责任感的青少年,这也是德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之一。环保理念的教育是初中生物课堂中有效进行思想品德知识渗透的重要内容,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满足学生的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与此同时,环保理念的教育也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课堂所学。只有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运用生物课堂所学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体验到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升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人学习和发展需要。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调整和优化,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及时进行思想渗透,注重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环保话题非常吻合,在备课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二者的连接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授苏科版七上“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介绍完基础知识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沙尘暴、空气污染、海洋垃圾等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真实体验环境破坏带来的冲击,教师再向学生展示我国很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两者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帮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向学生追问:“看完这些视频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讨论,总结生活经验,说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如垃圾分类、不燃放烟花爆竹、低碳出行等。前后对比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对美好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完成了品德教育。
总之,德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符合当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生物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认真研读课本,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将其与德育进行联系与整合,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