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即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德育。新编部编版语文教材,根据教学实践以及大量一线语文教师的教研磨课,对教学进行了调整。语文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化中看到语文教育的发展。新编版语文十分重视课程中的德育,教材中选入大量传统民俗文化、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以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扎实的文学基础,培养其综合素养,从此提升学习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部反复强调,学生的学习不能仅看知识与能力这一个目标,更不能用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但在大部分农村家长的思维意识里,成绩就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教师的授课重点也变成了注重知识的掌握,注重成绩的提升,对于语文教材中凸显的德育则轻描淡写,一两句话结束,并没有深入细致地展开探究,切实让每一位学生感悟到语文教材中德育的重要性。
农村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侧重点。学习成绩是看得见的,而学生的德育是无法用具体量值来衡量的。课堂上,教师讲解课文知识中的重难点,学生都会认真思考,认真学习,例如,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分析课文的主旨思想等,学生一般都能掌握,但是当教师设计教材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时,学生就觉得很渺茫,不知道该怎么做。例如学习《岳阳楼记》时,很多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如果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爱国思想,很多学生不愿意配合,大多选择沉默和听其他同学说,他们从内心深处就没有重视德育,认为只要知道作者范仲淹表达了爱国情怀就可以,这才是得分点,没有深思自己用什么方式、什么行动去爱国爱家乡。
“德才兼备”是教育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德育,不能仅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专属,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德育资源,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深挖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德育,以便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中的好与坏,积极与消极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何通过正面的影响带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转化,在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上带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情感目标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辨别好坏,语文教材呈现的都是积极的情感因素和人生态度,教师可以将情感意志目标融入到语文教学目标中。例如,在讲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大家知道‘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吗?下节课我们即将学习格物致知精神,请大家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再来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预习可以知道格物致知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西汉《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该成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格物致知的理念融入学生的人生态度中,充分带动学生接受积极的情感因素,这样就能发挥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从而进行人生观教育,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价值。
没有进行实践的教学活动都是不扎实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优秀的品德时,应该让学生进行踏实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感恩身边的亲人与朋友。而这种实践的引领,应该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减少“形式化”。学生独立品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建立在日常生活习惯中,而学生品德养成中的独立精神建设,更是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积累中。如八年级学习的《背影》,便是让学生学会感恩的一篇文章。如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只是给学生简单的开班会或者设定主题活动,让学生回馈父母,所达到的效果知之甚微。只有让学生从某件事情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与辛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与独立精神。首先,教师讲授《背影》这篇文章时,通过课堂问题的设定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背影’为文章的题目,而不是‘父亲’?”“你有没有观察过父亲的背影或者母亲的背影,他们的背是否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宽大、伟岸?他们的背是否慢慢驼了,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耕种的田地或是花园进行栽种树木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又能绿化植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他们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我们可以深入体会,并且将自己所体会的事情与感悟写下来。”在实践与行文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提升其独立自主的品格。
学生的思想状况是教师展开初中阶段德育的基础,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全新的观点融入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价值观脱离低俗,提高初中阶段德育的针对性。
由于信息科技和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学生所接触到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基于现实特点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展开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例如,在讲解“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部分口语交际内容时,教师应了解当前学生对于金钱的价值观,学生可能会存在拜金的心理,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否定这种价值观,而是要深入分析学生存在这种价值观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金钱观的调查:“同学们,不同的人对于金钱肯定有不同的观念,有些同学比拼学习,有些同学比拼名牌鞋和手机;一些人对金钱非常重视,一些人则保持比较冷漠的态度;有些同学讲哥们儿意气,抢着买单,有些同学认为亲兄弟明算账,应该AA 制。那么以上这些态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挖掘形成金钱价值观的原因,在了解多方面的原因后总结出调查报告,这样的过程能使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使学生从不同价值观中吸纳积极的因素,教师在进行总结升华时,帮助学生树立关于金钱的正确观念,以此带动学生脱离低俗趣味,培养高尚的情操。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学生能够在进行自我德育的过程中将道德思想转化为切实的道德行动。因此,教师应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通过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来强化其道德实践。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道德主题来展开道德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关注我们的社区”这部分内容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对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养成带入到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促进社区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关注我们的社区’为主题举办社区活动,通过演讲、表演的方式为社区做出贡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纷纷自发组织了道德实践活动,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社会性行为的养成。引导学生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并且将所学习到的正确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行动,从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
其次,还可以借助红色德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开展红色德育活动符合初中生的成长发展规律,而且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红色基因,带动学生主动去理解红色文化内涵。红色资源的引入为学生的德育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德育效果。红色德育活动的开展应该秉持民主化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投票选择的活动进行有序开展。为丰富红色德育活动的形式,还可以设计跨学科教育活动,比如语文与音乐、语文与美术、语文与历史相融合等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可组织红色主题的朗诵比赛;红色精神主题的话剧表演;写作比赛以及歌唱比赛等,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还能在活动准备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红色精神带给他们的巨大能量。红色德育活动由学校确定活动主题,然后由学生进行选择,根据其喜欢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阐述。有的学生通过表演话剧《觉醒年代》片段,了解到我们是在科学与民主以及全面社会进步的基础上进入了“新觉醒年代”,并且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再认识,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重新审视自己;有的学生选择了“歌唱祖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自己的爱国情感;有的学生选择用绘画描绘祖国的大江大河,绘画中国共产党党旗,书写“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大字……这种教育方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利用当地资源或是向亲人询问等方式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把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融入到日常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初中生要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终身奋斗、贡献祖国。
在初中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所能获取到的资料是有限的,而学生要想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掌握更多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搜集写作材料的过程中,要通过自身的判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材料,尤其是要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德育素材,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德育写作训练,从而通过训练达到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融入互联网教学资源,能进一步丰富写作课堂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思想品德材料仅限于一些名人名言或带有引导性的寓言故事,仅依靠这些材料并不能支撑学生的写作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写作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有关思想品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比如孔融四岁让梨,引导学生学会谦让;通过《将相和》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包容等。让学生在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利用这些素材在作文中实现思想道德的渗透,使自己的作文更具价值。
德育的“载体”,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应该与各个学科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实施初中语文德育过程中,应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畅游知识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优良的品格意识,形成独立自主、尊重他人的健康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