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豪
2020年,爱奇艺“迷雾剧场”以破圈之势,将现实主义题材悬疑短剧推向大众视野,在优质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通过剧场化建构与文学IP改编的创作模式打破了国产悬疑剧的类型桎梏,打造出《隐秘的角落》 《沉默的真相》等网络剧精品。2021年10月13日,由王小帅和花箐共同执导的《八角亭谜雾》在爱奇艺首播。截至2021年11月29日,微博话题#八角亭谜雾#的热搜阅读量已达4.5亿。《八角亭谜雾》是2021年爱奇艺“迷雾剧场”重新开播后播出的第一部悬疑短剧,其在获得极高社会关注度的同时,却在观众口碑上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无论是迷雾剧场还是新播的剧集,当下的高热度与2020年《隐秘的角落》等热播剧所积累的市场与受众群体有关。”①作为“她”悬疑剧的一种延续,《八角亭谜雾》凭借女性议题与边缘立场的直观化表达,在明暗交织的叙事线索里渐渐拨开现代人精神与情感上的重重“迷雾”。
不管是出于电影美学观念的自觉还是下意识地择取,新生代导演常以“民间”作为都市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价值支撑点②。《八角亭谜雾》是电影导演出身的王小帅首次执导拍摄的网剧,其影视的核心表现内容依旧未变,即对准平民大众的生活。边缘视角与都市离心人一直承载着导演王小帅对现实生活图景的真实描摹。在悬疑剧《八角亭谜雾》中,导演透过人性的善与恶,以及原生家庭的现实隐痛,展现出玄家隐于水面的爱恨纠葛。
传统国产悬疑剧在叙事上以快节奏、强剧情为主要特色,以此来表现每个故事单元,并引起受众强烈的审美期待,同时也能顺应当下青年观众群体对解谜元素的热衷。而《八角亭谜雾》则反其道而为之。其采用散点叙事手法,围绕“八角亭悬案”来重现19年前的伤痛记忆。所谓散点,即视点的分散,是多见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构图法则③。这样的叙事方式不再集中于展现同一人物的命运,而是将故事分为若干个情节片段,让观众能够在跌宕起伏的案情背后深入感触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八角亭谜雾》通过12位主要角色来回溯19年前的一桩离奇命案。剧中,双时空的交错形成现实与过去的一个闭环,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连环案件。如此奇异诡谲的多重命案也为影片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使所有人都难以逃脱亲人离世的阴霾。
在前六集中,多数剧情集中于玄家关系的铺陈。玄家的主心骨玄梁难以对妹妹玄珍的死亡释怀,而二姐玄敏多年求子不得,偏执与疯狂的性格让她终日郁郁寡欢。作为玄家的女婿,袁飞承受着大哥玄梁的指责,19年未破的命案成为他一生的心结。三姐玄珠从小没有得到家人的疼爱,在妹妹离世后离家独自打拼。她表面冷漠,内心却异常柔软。小妹玄珍恃宠而骄,自私的性格让她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导演并非只专注于破案和解密本身,而是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在主线剧情中加入大量闲笔与分支,通过多人物、多视角的叙述方式勾勒出家族群像,引导观众在致密的关键细节中缓缓揭开玄家的残酷往事。
当下,中国网络电视剧市场精品化、电影化、现实化的倾向愈发明显,这样的剧作思路转变让短小精悍的超级网剧成为“电影代餐”。这种超级网剧作为另一种可与电影艺术相抗衡的视听形式,摒弃了电影院的“柏拉图洞穴”观看形式,消弭了电影的叙事时长限制,以更具现代性的观影方式逐步走入现代人视野④。此类剧作使观众能够在碎片化的零散时间里享受到院线电影般完整的视听体验。基于“迷雾剧场”初期积累下来的良好口碑,悬疑剧《八角亭谜雾》具有破圈的先天优势。尤其是王小帅与花箐导演对影像视觉的独特把握让该剧摆脱了传统以“刑侦+破案”题材为主的悬疑类型的限制,让镜头也成为推进叙事的重要手段。
全剧片头以“水墨+CG效果”的江南水乡动画作为剧情引入手段。错落有致的老旧建筑,南方小镇里摇摇晃晃的乌篷船,城市上空笼罩的氤氲水雾,在神秘和躁动的质感中展开剧情。在《八角亭谜雾》第一集中,肩扛式摄影与抽帧式拖影镜头为该剧定下了悬疑与奇异的基调。模糊的画面伴随着冰冷的时钟声效,巧妙交代了玄珍案的事件开端。这样的拍摄手段正符合取景地绍兴的文化特质:新旧交替,或现代,或古韵。在展现人物状态时,剧中摒弃了传统剧作常用的单人固定镜头,而是将手持与晃动相结合。在主角陷入回忆的过程中,导演加入大量的闪回镜头,将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无缝衔接。“好的闪回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解说。”⑤在第四集中,玄梁为念玫过生日时,画面忽然闪回到玄珍生前的生日场景。暖黄的温润色调伴随着微弱的烛光,结合朦胧的镜头,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在玄梁回家的路途中,因为醉酒,镜头突转,他的记忆又回到19年前玄珍凶杀案的现场。此时画面色彩冷冽、灰暗。这样一组跨越时空界线的闪回镜头暗示出玄家人物内心难以释怀的无奈与压抑。导演细腻入微的镜头语言有力地推动着故事的起承转合,让悬念暂时隐藏在剧情之中。
作为“迷雾剧场”回归市场的重要影视项目,《八角亭谜雾》在延续了对社会症候的细致思考以外,还将目光聚焦在城市边缘人身上。所谓边缘人,泛指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正如本雅明对波特莱尔的描述,在精神上游离于所处的城市⑥。在剧中,丁桡烈与玄家,一方是隐性的边缘,一方是显性的边缘,而两者游离在都市之外的原因都与各自家庭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以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体系来看,家庭是各家庭成员构成的客观关系的网络,是典型的场域。而家庭成员在实践中遵循的思维方法和行动模式是受经验主导下的境遇支配的。”⑦丁桡烈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家里年纪最小,得到最充分的物质偏袒。但他患有异装癖,并遭到父亲的无情毒打,甚至被姐姐骂:“二刈子,变态……”丁桡烈作为情感上的“创伤者”,难以抹去童年的心理阴影。“在创伤受害者的意识中,‘记忆的复返……部分原因是想象介入细节的讲述,或是想象创造了一种对曾经发生事件的梦幻般的回忆’。”⑧丁桡烈对记忆与美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而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便是玄珍。在丁桡烈心里,玄珍是身处镜像世界里的自己。“拉康认为,人类的认识起源于人们对形象的迷恋,这一认同从本质上看既是一种审美认识,也是一种虚幻,它表示的是主体趋向于整体性和自主性的努力。”⑨在现实生活中,丁桡烈了解自己是不完美的,而玄珍集美貌与家人的宠爱于一身。在某种程度上,她代替了自由、真实与被爱着的丁桡烈。而满目疮痍的玄家因为玄珍的被害,一生都要背负“死亡”的包袱。面对妹妹的离世,玄梁用愧疚执意给予念玫最好的疼爱,而这样的疼爱最终变成对女儿极强的控制欲。无论是放学还是外出,玄梁都要与其随同,这也导致了念玫在青春期对父亲的反感,并产生叛逆的心理。由于念玫与玄珍在外貌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丁桡烈精神恍惚,唤醒并激发了原本处于他内心深处的创伤记忆。迷离的色彩、跳动的视觉、多维度的人物形象凸显与情绪化的情感构建有力地表现出剧作导演本身所带有的边缘立场与人文情怀。他们“关注底层大众代表的平民,现代性努力包含着中国大众最切身的现代经历和现代体验”⑩。
浙江绍兴地处中国的华东地段,潮湿多雨,有“水乡泽国”之美誉,具有电影般质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文化特质。加上其复合型的地域空间,如城市小巷相错,在拥有古香古色的建筑群的同时,道路两旁高楼林立。有学者认为,文化通过时间作用于自然景观,并且形成多种形式的混合物(人口、房屋、生产、交往),这些形式的混合物结合起来就成为文化景观⑪。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及:“都市意象是建立在人对城市的感知基础上的心灵地图,代表了现代人对都市的感知、体验和记忆。”⑫因此,绍兴的人文气质与影像空间互相弥合,形成了悬疑剧《八角亭谜雾》独特的异质空间。异质空间是米歇尔·福柯在1967年《关于异类空间》的演讲稿中所阐述的概念,在他笔下,异质空间被描述为一种与主流秩序相悖的具有颠覆性的场域⑬。潮湿的雨季,陡峭的石巷,流动的诗意,丰富的城市景观,不断唤起人们对水乡文化的审美印记。
雨水与薄雾是绍兴当地常常出现的气象特征,而雨水与雾气恰好符合《八角亭谜雾》文艺悬疑的气氛。《八角亭谜雾》中的诡异氛围和捉摸不定的结局走向在梅雨季节的绍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雨水中的诗意城市及电影内外故事所激发出来的忧伤和悲愤,都给予都市青年最好的代入感,他们的都市感伤和‘时代的情绪’在这里可以得到宣泄。”⑭剧中极少出现艳阳高照的天气,大部分时间里,人物身处的环境是潮湿多雨的小道与古巷。在第五集中,玄梁打车到墓地旁。在深绿的色调下,细密的雨点拍打在水泥地上。在迷蒙的水雾中,玄梁看到了黑衣人的身影。最后在追赶的过程中,玄梁不慎倒地。无论是玄珍的死亡还是念玫的离家出走,每当剧中人物深陷困顿与愁闷情绪之时,雨水与雾霭便成为衬托情绪的最佳视觉元素。这些元素一方面配合镜头语言的精确调度,将诗意化的水乡美韵融入视觉影像之中,另一方面也让八角亭不再只是片中的地域名称,而是幻化为危险与失序的代名词。一切剧中人物与环境空间都陷入雨、水、雾所营造的一个满是差异和断裂的“异质空间”,使人物只能孤独地游走在城市黑暗的边缘地带。
除了氤氲不散的迷雾,桥、乌篷船与亭也是绍兴的重要风物。绍兴的桥可以说是绍兴水乡一种特殊的文化承载体。和西方桥都威尼斯不同的是,绍兴的桥不仅有桥的功用,桥的美观更沉淀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⑮。在第一集中,念玫与朱胜辉就在八字桥上发生了一场追逐。杂乱无序、高低错落排列的桥配合摇着抽帧式的摇晃镜头,在加深了紧张刺激的悬疑氛围的同时,也暗喻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迷乱、恐惧。水乡的标志除了斑驳青绿的石桥,还有乌篷船。“有水就有船,船是流动的江南,是江南水域中一颗颗流动的美人痣。”⑯绍兴河网交错,乌篷船暗藏在古桥之下,这也为《八角亭谜雾》提供了创作灵感。在剧中,警方依照船只在湖泊中的流向进行调查,并研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动机。凶手也借助乌篷船这一道具的便利进行抛尸。这样的剧情设置让陌生化的江南景观得以再现,恰好符合剧中以水陆格局为主的逻辑设定。法国学者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写道:“记忆的生成需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根植于特定的情境之中。”⑰原本柔美飘逸的江南通过导演在影像风格上的重塑,变成一个被颠覆与异化的现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都化作神秘、充满未知与恐惧的“异托邦”。由此,绍兴蒙上了一层惊悚与血腥的悬疑面纱,这也为观众提供了理解江南多面性的一把钥匙。
昆剧团作为剧中重要的场景构成,是艺术与浪漫的代表。饰演丁桡烈的演员邢岷山在采访中说道:“昆曲发源于江南,本身就具有抒情诗话的美学意境。”在《八角亭谜雾》中,昆曲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念玫第一次来到昆剧团,看到排练厅的女孩手拿鲜花边唱边跳的场面,便是《牡丹亭·惊梦》里经典的“堆花”表演。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周亚梅在自家天台上哼唱《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哀怨缠绵的唱词也唱出了昆剧团的兴衰际遇。作为剧团管理者的丁桡烈周亚梅夫妇,一位是杀害玄珍的凶手,一位是隐瞒丈夫杀人真相的帮凶。他们残忍行凶的行为与热爱昆剧和美的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矛盾。而随着真相的最终揭示,昆剧团也不再是从前象征梦想、高雅的艺术之地。
城市空间的异质性往往充满差异、对立和矛盾⑱。作为剧中经常出现的场景之一,“防空洞”连接昆剧团内外,通向当地的水道。这样一个昏暗、压抑的密闭空间成为丁桡烈唯一的精神寄托。在防空洞的房间里,丁桡烈收集了大量与戏剧相关的服装、道具和物件。只有在这样逼仄、无人的空间环境,他才能释放出自己压抑、苦闷的情绪。而人物虽身处其中,却也被困其中。当视听均产生了一定的隔离,这时的密闭空间便成为一种完全无法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闭塞场域。主人公失去了外界的消息,也无法与外界沟通,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⑲。丁桡烈终究无法突破现实与幻想之间的隔阂与界限,只能被巨大空间慢慢占有甚至吞噬。毫无疑问,新生代导演对底层空间的聚焦显示了某种意图,即他们力图以底层为资源,重建自己批判性言说的合法性基础⑳。导演通过对异质空间的独特表达,展现出剧中边缘人物失序的生存状态和困顿的生活境遇,并试图从人物与空间的关系上探索人性的迷失与复归。
2020年,“迷雾剧场”以“强悬疑元素+小说改编”的双加持拓展了行业对悬疑题材短剧的制作方向。2021年,在《八角亭谜雾》以豆瓣评分5.7分收官后,《致命愿望》以4.3分创造了“迷雾剧场”豆瓣历史最差评分。如何突破当下的剧场困局,实现观众口碑与营收双赢,成为“迷雾剧场”目前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八角亭谜雾》并没有延续一直以来“迷雾剧场”所秉持的“强情节”“快节奏”的悬疑类型模式,而是加入大量的视觉符号与密集的人物副线来弥补在推理逻辑上的缺失。这也违背了传统悬疑剧本身的创作理念:“悬念一经造成决不可任其退落,永远必须把观众的紧张推向高潮,使观众迫切地想知道事情的解决。”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整体网民的93.4%,20—2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视频使用率为97.0%㉒。由此可见,网络视频用户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年轻用户群体需要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剧情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但《八角亭谜雾》过于碎片化的剪辑风格、事件前后的矛盾逻辑与模糊的凶杀动机让观众难以找到“八角亭”案件的突破口,从而使得观众在观看几集后便丧失观剧兴趣。
在失去紫金陈原创小说的加持之后,“迷雾剧场”在题材选择上也欠缺考量。无论剧情中构建出多么精巧的推理与悬念设定,或是进行出人意料的人物塑造,悬疑影片最终一定指向无可调和、引人深思的伦理命题㉓。《八角亭谜雾》就像是披上了一层悬疑推理的外壳,但实质上还是家庭伦理剧,而这也是为观众所诟病的重要原因。我国家庭伦理剧依据传统的中式家庭伦理展开故事冲突,为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可,往往会遵循“血缘或姻亲关系的危机与情感修复”这一叙事模式㉔。《八角亭谜雾》中复杂的人物线索与玄家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让情节失去了传统悬疑剧本身的类型优势。悬疑剧这种追求悬念、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类型为当下大批年轻观众所热衷㉕,但《八角亭谜雾》的悬疑色彩被人物情感冲淡,因此其口碑在观众心中持续走低。
当前,中国的影视市场涌现出大量的悬疑网络剧,这些剧作凭借极具新意的剧情设置与紧张刺激的视听感受俘获了一大批影迷的心。“作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作品类型,悬疑犯罪类影视作品在美国早已跨越了猎奇、惊悚等浅层次娱乐的水平,也不再满足于对社会问题的追问,而是更多地去挖掘、观察、展现人性的复杂纠结与幽冷阴暗的一面。”㉖“迷雾剧场”虽然已成为国内厂牌化运营模式下的精品网剧范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影视制作上同质化严重、剧情偏移等问题。对此,悬疑类影视剧导演应在追求视觉个性化的同时,避免在人物情感上的空洞表达,在探索悬疑剧作新模式的道路上,为观众带来更多富有现实内涵的精品悬疑短剧。
注释:
①郑蕊.时隔一年回归迷雾剧场老粉是否买单[N].北京商报,2021-10-18(004).
②聂伟.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5-91.
③鹿咏.散点叙事与焦点架构——试论中西方绘画空间观的差异性[J].美术大观,2011(08):56-57.
④焦仕刚,吴颖.爱奇艺“迷雾剧场”传播策略与美学风格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41-45.
⑤[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 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366.
⑥张晓岩.镜中与镜外——从“第六代”电影看“城市边缘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01):41-44.
⑦徐丽敏,陶真.叙事·建构·现实:《隐秘的角落》之三重解读[J].当代电视,2020(10):105-109.
⑧师彦灵.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32-138.
⑨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J].学术交流,2006(07):24-27.
⑩蓝爱国.后好莱坞时代的中国电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4.
⑪李冠骏.文化地理与视觉互动——论娄烨的都市空间转向[J].黑河学院学报,2020(10):137-138+151.
⑫[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8.
⑬张一玮.异质空间视野中的都市意象——一种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都市空间呈现”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5.
⑭王小鲁.电影意义的生成——从《地久天长》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05):12-18.
⑮吴荞.小桥 流水 乌篷船[J].中国三峡,2019(08):22-39.
⑯陈吉德.构建江南电影:美学意蕴、路径及价值[J].当代电影,2021(09):86-91.
⑰[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0.
⑱谭梦.新时期以来国产电影中的重庆影像书写[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⑲石馨喻.如何在悬疑电影中利用“密闭空间”的实践与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⑳路璐.去蔽与显现: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底层空间建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16-121.
㉑曲秀丽.悬疑剧的情节艺术魅力 [J].电影评介,2009(13):12-13.
㉒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9-1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
㉓路春艳,陈蕊.国产悬疑新篇:银幕再探与网络深思[J].电影评介,2019(01):38-41.
㉔蒋磊.从“后物质主义”到“伦理退化症”——新家庭伦理剧的情感叙事困境[J].四川戏剧,2020(08):30-35.
㉕王艳云,蒲桂南.现实题材网络剧的悬疑创作倾向——以爱奇艺“迷雾剧场”为例[J/OL].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2022-01-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0.C.20210909.1345.014.html.
㉖韩浩月.《白夜追凶》VS《无证之罪》:谁更胜一筹?[J].南方电视学刊,2017(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