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与“新异化”:“后人类”时代人机关系的风险博弈

2022-02-18 18:54赵姝杰
视听 2022年3期
关键词:延伸人机智能

赵姝杰

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迅猛发展的技术产物,媒介技术已经将现代人带入数字化智能时代。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正如媒介技术学说代表人物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技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当下,智能技术已经从延伸人的单一感官扩展到延伸人的全面感官,人机融合的关系也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中。技术极大地便利和解放了人的劳动,却同时暗含着令人难以察觉的风险。在科幻电影中,关于“赛博人”的设想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未来图景。那么,从影片的隐喻到现实场景,“后人类”时代是否已经真正降临?面对技术潜藏的各种风险,人类是否还能保持自我的主体性?在人机融合的时代,我们又将做何种价值思考,才能迎来人机和谐共生的数字化生存?这些都是我们亟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延伸:人机融合的“后人类”时代的降临

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一书中提及,人类由于一个遗忘而诞生,进而发明了技术弥补缺憾,将技术作为义肢与其他动物相抗衡①。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社会形态历经农业化到工业化,继而步入数字化的时代,5G、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媒介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麦克卢汉所言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在“后人类”时代更是呈现出万物皆媒、人机融合等新特征。

(一)隐喻:科幻电影中赛博格形象的技术身体

早在智能技术发展之初,不少科幻电影就已经展现了人们对赛博世界的丰富想象。《黑镜》是自2011年起播出的以现代科技为背景的独立故事剧。剧中每个家庭、每张桌子、每个手掌之间都有一个屏幕,都是一面反映时下现实的黑镜子。这部剧呈现了科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和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剧中有高仿真的人工智能,可以屏蔽他人的隐形眼镜,甚至还有能将身体与意识分离的黑科技。这些科技一方面让现代人沉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世界中,另一方面也引人深思: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边界究竟在何处?

《阿丽塔:战斗天使》更是将故事背景置于一个自然人与机械人并存的钢铁城之中,讲述了在弱肉强食的法则下,机械女孩通过技术重组重获新生,为找回记忆和探索真相不断勇敢战斗的故事。影片中,人与机器高度结合成拥有超越自身能力、金刚不坏之躯的赛博人。这既是人类对未来形态的终极设想,也为当下人机融合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具身:从机器辅助到人机协同的现实趋势

从科幻影片到现实生活,数字技术经历前Web时代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到Web1.0时代信息内容的连接,再过渡到Web2.0时代人与人的连接以及Web3.0时代人与物、物与物的多元连接。当前,智能社会所呈现的图景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等类主体共同行动的场景,并构成拉图尔所说的行动者网络,由此共同形塑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社交等社会领域。

在新闻传播领域,机器人写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应急突发事件报道以及体育、财经等专业领域。2015年,腾讯财经就推出“Dreamwriter”来撰写关于CPI的财经报道。同年11月,新华社推出“快笔小新”。该应用仅需3秒就能完成一篇标题、图片、分析一应俱全的财经新闻报道。随后,利用电脑成像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虚拟偶像也步入传媒市场。从2019年新华社推出的AI合成主播“新小萌”“新小浩”参与两会报道,到虚拟偶像“翎Ling”作为虚拟学员出现在《上线吧!华彩少年》,以及央视推出的“AI手语主播”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起全年无休为听障人士做好报道,人机协同的关系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图景。

二、“新异化”:高度连接下的风险暗涌

德国社会批判理论家罗萨在其著作《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伦理大纲》中提到:“社会的不断加速挤压着生活时间,这才是阻碍我们现代人过上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正是加速的问题造成了现代生活新的“异化”形式,“人们自愿做某些不是人们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②。无处不在的关系网络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高度连接的状态下,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边界日渐模糊,个体也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数字机器的奴隶。

(一)数字档案:数据化档案替代真实性个体

移动设备和智能终端在与人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会将人类输入的信息数据上传存储在云端,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算法进行用户画像,为其做更精准的个性化推荐。但这一数据分析的过程仍处于“黑箱”状态,大部分用户无法知晓算法内部的运行规则,也无法明确这些数据的使用边界。原本由作为能动主体的人在向机器输入和记录信息,但现在是由机器通过算法分析,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以一种隐蔽的不为人察觉的方式反过来诱导人建立更深入的连接。

人们不再通过身体的反应去判断自己是否健康,而是更加依赖智能手机或手表上一系列数据去判断自身的健康情况。这引发的后果是,单一化的标准不断禁锢和规训着主体,一旦哪项数据尚未达标,人们会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症候,从而陷入无限的数据漩涡。而社会层面还可能会产生管理机制僵化的问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现在,健康码成为每个人出行的标志,而一些地方“只认码不认人”的情况时常发生。这对使用智能设备困难的老年人来说,反而加大了其出行乘车和进出公共场所的难度。数字生活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给人带来便利。对部分人来说,智能设备反而是一种负担。

(二)数据劳工:困在系统中的“自由”劳动

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化带来的物质的极大丰富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但不少社会学家指出,个体劳动在此背景下也发生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异化。简单来说,数字化劳动就是以智能终端为基础设施,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日常生活的劳动生产活动。但是,与机器劳动相比,数字化劳动会以更隐蔽的方式挤压着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篇名为《外卖小哥被困在系统里》的文章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文中谈到,系统算法会通过对距离、路线的智能分析,将合适的订单适配给相应的外卖骑手。这本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但算法却会在一次次的运算中不断压缩骑手的送餐时间。由于时间被限制得越来越短,骑手只能通过在路上不断加速才能完成劳动,以极大的安全风险为代价换取相应的报酬。

(三)数字鸿沟:被抛弃的弱势群体

相比于随互联网兴起而成长起来的网络原生代,年长一代的数字移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在使用智能技术上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他们因为缺乏使用动机而拒绝接受智能设备;另一方面,数字鸿沟的问题在社会中显著存在。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种类型,提出了在未来年轻一代的文化反哺作用③。数字时代的文化反哺体现为“数字反哺”,但这样的反哺并不是一个长期和稳定的过程。首先,每个App的操作方式都不尽相同,需要用户进行多次学习和记忆。其次,多数年轻人没有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教会老年人使用所有的智能设备,索性让他们直接使用老年机。同时,在当下“众声喧哗”的信息网络中,每个用户都能成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在自己的关系网络中继续或中止信息的传递。对弱势群体而言,大量的分布式信息不仅不便于他们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还会使他们更容易成为谣言、伪科学的感染对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的伪科学谣言就引发了大量群众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情况。2021年,部分群众对“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通知的误读,导致各地超市出现了众人抢购粮食的情况。这都提醒我们,提高数字弱势群体的分析判断能力较为急迫。

(四)数字同温层:情绪感染下的群体极化

彭兰教授将“同温层”解释为一种灵活流动的心理共同体和人们想象的共同体。人们就像气态分子一样在不断运动,直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相似的气态分子“高度”聚集便形成了同温层④。在高度“流动”的网络空间,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不同事件形成相似意见的同温层。群体的迅速聚集产生了集中关注,但这种集体意见偏向也会引发群体极化的后果。正如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指出,网络中也存在群体极化现象。他认为,“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⑤

继批判“佛媛”的声音后,2021年9月28日,《健康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佛媛”之后再现“病媛”》又将“病媛”这个词带到了社交平台上。在几家知名媒体对其进行转载后,网络对“病媛”的声讨甚嚣尘上。人们纷纷谴责这种行为,甚至有网友到相关博主的评论区进行辱骂。然而事情很快发生了反转。其中,一位博主带上话题,将自己生病的证据贴上截图传到微博,并表达自己被“病媛”的愤怒,还表示要雇律师进行维权。其他被“病媛”的几位女性也纷纷拿出自己生病的证据,要求几家媒体就诽谤给出说法。未经核实就发布的信息常常会导致群体极化的发生。然而一场闹剧过后,观者又像气态分子一样散去,被围观的受害者却维权艰难。

三、博弈:未来人机连接的价值思考

人不论将自身的能力扩展到什么地步,都要时刻警惕科技这把“双刃剑”。我们既无法抗拒智能时代的到来,也不能深陷技术控制下的精神漩涡。机器自身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因此,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政府与平台要共同发力,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推动构建和谐的人机关系。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技术伦理

梅塞尼在1970年提出了技术中性论,即“技术本身是工具和手段,不承载特殊的伦理和道义问题。使技术成为‘善’和‘恶’的是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技术可能带来社会问题,但技术也在解决社会问题,而人类拥有管理和控制技术的能力”。对于承载计算机运行的底层逻辑——算法来说,它在被设计之初就已经带有设计者的人为意识和偏向。因此,培养算法设计者的职业道德和算法素养显得极为关键。

除了行业工作者的内部自律,政府相关部门更要加快推进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21年8月27日起草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未来,和谐的人机关系既需要每个算法技术人员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需要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伦理边界,并对整个行业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

(二)提高全民数字素养

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都是数字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方面,许多老年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基础教育,在识字阅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对智能设备这类高科技产品更是一筹莫展。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仍是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对象。他们虽然是网络原住民,从小就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但是在心智和认知上,他们仍然处于相对稚嫩的阶段。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关系中,他们不仅容易受到群体情绪传播的煽动,也更容易沉溺在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中。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所做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特别是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工作。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上网,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以提供适合青少年的信息页面服务。2021年9月,抖音升级青少年防沉迷措施,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已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只能使用40分钟,且22点至次日6点不能使用。但同时,家庭和学校仍然要对青少年加以教育引导,在有相关措施的保障下,关注部分青少年使用家长身份认证的问题。

(三)构建信息数据库

2020年9月,由新华网主办的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责任论坛发布了《网络传播责任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指出:“互联网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是我们肩负的时代责任。”《共识》还提出了打击虚假新闻、反对流量操纵、倡导科技向善等九条内容,为推动构建网络传播责任共同体指出方向。平台要进一步规范手机用户数据隐私的边界,而不是以一种强制的告知方式对其进行规范。用户不同意就不能使用该App的方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用户的个人权利。各大平台间可以对资源最大化利用。首先,应通过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防止个别机构、部门过度采集用户个人信息,加强数据库的管理和监督,并建立有效的信息保护机制。其次,可以共享部分数据库,以减少信息采集的频次和范围,方便用户安全使用。

四、结语

科幻影片中关于“黑科技”和“赛博人”的未来设想可能与现实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在某些方面,智能技术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机关系开始从协同走向融合,机器在解放部分主体的同时也对主体进行控制。数字时代仍然是充满风险的时代,并且这种风险区别于传统风险。个体会更容易陷入数字控制下的精神牢笼而不自知,并逐渐在虚拟环境中丧失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在这场关于价值理念的风险博弈中,政府要完善相关制度,专业人士要守好自身的道德底线,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弱势群体使用智能设备困难的问题,平台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与自律,共同构建未来和谐的人机关系。在“后人类”时代,只有守住“人”的主体性,才能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沦为被机器控制的“单向度”的人。

注释:

①[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裴程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204.

②[德]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郑作彧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3-7.

③[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 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8.

④彭兰.“液态”“半液态”“气态”:网络共同体的“三态”[J].国际新闻界,2020(10):31-47.

⑤[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猜你喜欢
延伸人机智能
人机“翻译员”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