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践体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升级
——以“认识垂线”为例

2022-02-18 15:11陈美云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垂线直角形状

陈美云

新课标指出,实践操作是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最直接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小学“认识垂线”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观察、分析、尝试、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引领,让学生从这些实践学习中体会到窗框线、地砖线、黑板的长和宽等相交的特殊性,并在与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互中积累学习经验,为他们利用感知抽象概念、学习判定垂线和绘制垂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操作引入,感知垂线

要让一个小学生较为理想地感知垂线,感悟互相垂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现实和生活现实等诸多情况,科学地策划必要的实践操作学习活动,以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为更有效地建构垂线认知提供坚实的基础,这对学生的垂线认识学习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操作引领,积累感知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看看两根小棒可以怎样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了三种摆法:第一种是平行的,在桌面上是永远不会相交的;第二种是相交在一起的,呈现出“×”形状;第三种既不是平行的,也不是“×”形状,而类似于大于号。

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特殊的第三种摆法。经过群体探究和激烈辩论,学生终于明白这个并不是第三种,它就是第二种——相交。可是,也有学生提出,相交中也有不一样的,有一种是非常特别的,它像一个“十”字架,就是一横一竖的形状。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步操作,摆一摆十字架形状,并研究这个十字架,看看从中能够发现些什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一边摆出十字架形状,一边思考这个形状的特殊之处。同时,小组也可进行讨论,努力探寻这种形状的特别之处[1]。

(二)引导联想,联系实际

面对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暂时搁置一下,首先指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十字架图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先前研究的感悟去联系身边的事物。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一些学生纷纷地说出自己的所见与所思,有学生说:“这种形状在身边很多事物中都有,看桌子的横梁与竖着的桌腿,还有瓷砖与瓷砖之间的横线与竖线都是这样的图形。”也有学生提出:“窗户上横着的不锈钢和竖着的不锈钢也构成了这样的图形。”还有学生说:“田字格本子中的横线和竖线、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长和宽等都构成了这种图形。”

话音刚落,就招来一片质疑。“这个不是十字架形状的,它们没有出头的那部分……”由此可见,必要的实践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致胜的法宝,也是他们投入学习思考的根本所在。

二、直观感悟,理解垂直

学生举出的例子都来自于生活中具体的物或形,很直观,对于理解和建构互相垂直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如此多的直观感知,若不加以提炼,学生终究是很难获得垂直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得立足直观,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解剖,促使学生逐步完成垂直这一认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习把直观图像逐渐看成垂直的图形,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建构对垂直的感知,进而更有效地理解垂直。

(一)电脑模拟,凸显特征

随着学生举例增多,教师随机抽取部分事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所说出的十字架图形。用红色的线条,不断闪烁,并发出悦耳的提示音,让这些互相垂直的线逐渐地脱离原来的图形,实现由具象图形到抽象几何图形的转变。

随之,引导学生进一步审视这些凸显出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自我解读。学生在仔细地观察后得出结论:这是两条线相交的特别状态,由四个直角组成。此时,也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可以是两个直角的啊!黑板的长和宽、桌子的横梁和竖着的桌腿等都是有两个直角。”还有学生不太自信地提出:“不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吧,这些线好像都是直线,直线不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吗?把它们都延长一下,不都是十字架形状的吗?不都是四个直角的图形吗?”

(二)质疑辩论,感悟规律

教师可组织学生探究这些学习质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激烈的争辩中逐渐领悟出:研究中平行、相交的线都是直线,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所以刚才那些形状中的直线都可以进行无限的延长,也就会变成一个个具有四个直角的图形。

此时,教师顺势抛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照图形仔细体会。经过一番学习研究,学生们终于厘清互相垂直的概念,也知道刚才所举出的诸多例子中的那些线都是互相垂直的。

三、具体实战,深化理解

经过对垂线概念的学习研究,学生已经能够理性地解读生活中的垂直现象,也知道垂线知识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数学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鼓励学生创造垂线、用手指演示垂线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垂线知识的建构变得更加扎实。同时,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以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引领,让学生对垂线的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引导简易操作,深化垂线理解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出一组组垂线,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创造。学生各显神通进行着创造:有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直接画出一个直角,再延长这些线,成为一个标准的互相垂直的式样;也有学生先摆出互相垂直的小棒,再描画出相应的线,也得出一组垂线等。

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解读这些创造,使学生画出这些垂线,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探究其中最根本的规律。经过相应的学习思考,学生能够明白,互相垂直的本质就是直线相交成直角,可以是四个直角,也可以是两个直角,甚至还可以是一个直角。这些讨论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关于互相垂直知识的学习视角,让学生对于垂线知识的建构更为科学、有效。

(二)有序训练,深化理解

教师可组织相应训练,以更好地深化学生学习,加速学生对垂线认知的科学建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关于是不是互相垂直的直线的判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出现的一组组相交的直线,然后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并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组织学习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比如,有学生提出:“图A是互相垂直的,因为我看到了直角标记,所以其相交而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图B也是互相垂直的,因为也有一个直角标记,尽管只看到一个直角,但是把这些线延长后就是典型的垂线了。图C不是互相垂直的,因为它们没有相交成直角。图D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这两条线看起来都没有相交,但是直线是可无限延长的,所以必定会组成四个直角,所以一定是互相垂直的。”

由此可见,在一个个具体真实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体验必定是真切的,也是有效的,那么他们对垂线的学习也就会愈发深入,相对应的垂线认知也就会愈发清晰起来。

四、学画垂线,助力建构

众所周知,要让学生真正地建构好垂线这一认知,关键不是概念的学习,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画出垂线,而且是在一定情形下画出垂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得采用尝试画、集中展示、共同评析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实践中理解垂线的概念,掌握画垂线的本领,从而形成画垂线的技能。并且,让学生在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中,形成较为扎实的判定垂线、画垂线的学习经验,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一)尝试实践,学画垂线

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组互相垂直的线。因为这个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一项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机会,让他们在画图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垂线的本质,体会垂线的表象,形成画图的技能,掌握相应的画图经验。

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垂线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尝试画图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方法。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借助有直角形状的物体辅助是最方便的,如数学书。把直角的顶点与给出点重合,再旋转直角的边使之与已知直线重合,那么直角的另一条边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最后,组织学生进一步研究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巡视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生能够画出垂线,但是方法还有待完善。为此,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示范,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迪。之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重新作画。当学生们经历如此多的学习历练,他们对垂线的理解会愈发深刻,对画垂线的方法领悟也会愈发深入,画垂线的本领也会变得更加熟练。

(二)扎实练习,领悟建构

组织发展训练,深化垂线的学习建构。在学生经历认识垂线、画垂线的学习之后,教师还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深化知识,以更有效地建构垂线认知。比如,教师可设计找最短线路的问题,设计一些如何铺设最短的自来水管道,修建最短的引水渠、公路等学习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际问题研究中进一步巩固垂线的画法。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垂直线段最短,从而使垂线学习得到更科学的拓展[2]。

五、梳理总结,形成体系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炼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总结中持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认识垂线”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梳理,重视学习总结归纳等活动的开展,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反刍活动,让学生对整个垂线知识体系的学习条理更清晰,对垂线的运用更熟练。同时,也让学生在回望探究之旅中更好地把握垂线的数学本质,形成更理想的认知体系,使其有效学习。

(一)引导自主梳理,反刍知识要领

有效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学习活动更具主动性,也拥有较为强劲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临近结束的时刻,教师可以开展自主学习梳理的活动,在相应的学习过程回望中更好地把握每一个细节,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让学生朝着理想的层面推进。

比如,教师可组织开展“我学习最满意的环节”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在此过程中收获比较多的学习经验[3]。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就能给自己画出一个更为清晰的画像,也让自己明白有些环节,如判断垂线的构成还得在课后多作努力,还有在画垂线方面多进行分析与思考,更要善于实践,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使自己对垂线的学习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二)开展反馈互动,建立认知体系

教师可搭建学习反馈互动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或是学习中存在的困惑等,让他们在倾听中深化认知,在对别人的解疑释惑中强化自己的学习理解,使相应的知识学习变得更为扎实[4]。

比如,有学生认为画垂线的基本步骤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也有学生提出更为方便的策略,那就是借助一个三角形尺辅助,如果能把它的直角摆正,无论是画直线上一点的垂线,或是直线外一点的垂线都会非常轻松。在这样的互动情境中,学生对垂线的认知也会非常清晰。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细化对学生学习观察的引导,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中获得最为真切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感悟力和数学思维活力,让他们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经验的积累变得更为丰富。

猜你喜欢
垂线直角形状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Global health training in Canadian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mes
多少个直角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化归矩形证直角
你的形状
初识“一线三直角”
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