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君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自出现以来便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它与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核心素养,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与以往的教学活动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核心素养,而这些核心素养也发挥着不同的效用,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提供保障,可以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及能力。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而言,其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还需要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身素质,做到对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1]。
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及能力息息相关。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于知识能力的培养过程,其本质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一种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从而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保障,为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保障。同时,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3]。
例如,在教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便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三个。第一,带领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使学生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二,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学会选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交流单位换算的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三,让学生理解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即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如: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名字吗?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呢?表达某个物体长度的方式只有一个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会被调动起来,探究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教学工具分发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测量,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得到培养,从而为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供保障。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学习中感知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兴趣。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理论知识的教授、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核心素养[4]。
例如,在教授“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教师便可开展以生为本的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计预习任务,利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开展教学。以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的预习任务有:第一,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第二,尝试进行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计算。在预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邀请学生上讲台陈述自己发现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且讲讲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一方法的。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角色互换,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针对大家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快速掌握这些知识的本质。由此可见,开展以生为本的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提供保障,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新的可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起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5]。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便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这部分教学内容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快速地对其进行理解、掌握,使得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与理想中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声音、图文、动画等相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就这部分知识而言,学生很容易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搞混,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差异与区别,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Flash动画进行动态演示。通过观看Flash动画,学生可以发现:正方形的每个边长都是一样的;长方形的两组对应边相等,相邻边不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瞬间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得到有效培养。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降低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使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知识,形成抽象思维。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可逐渐得到培养,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但教师需知晓,当前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较多,包括PPT课件、微课视频等,要想将其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需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合理选择。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可对教学活动的效率、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就需要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重视起来。
首先,教师需明确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并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其次,教师需将这些方法落到实处,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具体而言,教师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需运用热情、平和、温柔的语气,使学生感知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从而受到感染,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举手发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学生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明确只要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举手表达、发言,便可获得鼓励。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消除不敢发言、不愿发言的错误意识。教师在工作中还需将鼓励、赞扬的话语利用起来,借助这些话语使学生感知教师身上的正能量,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以积极态度面对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学习及问题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在学生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需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较为脆弱,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当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但答案不正确时,教师需认真、平和、耐心地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掌握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构建可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可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造成影响。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需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重视起来。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书读百遍不如动手一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动手操作予以重视。
例如,在教授“角的分类及画角”一课时,教师可根据相关知识准备相应工具,如小铁钉、小木棒、小火柴等,借助这些工具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摆放出来。而结合学生搭建的数学模型,原本较为难懂的知识会变得简单生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数学世界的魅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又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中与周长相关的知识时,教师也可将动手操作这一方式利用起来,准备一些木棒,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分发下去,并且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木棒围成长方形、正方形,从而让学生思考周长是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分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要想整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开展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要基于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其次,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针对优等生,让他们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且要确保计算的精准性;针对中等生,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针对学困生,让他们对计算法则进行了解,尝试解决小数加减法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培养不同的能力。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而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