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婷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根本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发挥思想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打造更加完美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立德树人观念为出发点,有效结合数学知识与德育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德育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取到一些德育知识,培养自身的思想品质,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然而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有些教师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因为大部分学校会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所以数学教师不愿意再占用大量时间与精力开展德育,这也导致学生无法从数学课堂上获取到德育知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实际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融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创新路径,数学课本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能够为德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积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加强立德树人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还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学习范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课本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因素。而当前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认为只要将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梳理清晰即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有时并不会详细阐述知识点的深层次内涵。在完成作业习题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求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导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让本来承受较大教学压力的数学教师更难开展德育,更难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中。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数学教师依然没有贯彻德育,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缺乏传授学生相关的思想品质。比如缺乏对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首先就是向教师请教,而不是先独立思考。在面对难度较大的课后作业时,学生也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缺乏迎难而上的意志,而是运用智能手机进行智能扫题,借助网络解决作业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抄袭他人的作业,缺乏独立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制订数学教学计划时,应具备前瞻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等制订适合不同学习发展阶段的教学规划,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让学生获得优质的课堂学习体验。此外,数学教师也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展教学活动时,课本教材是重要的教学依据,对于教学进度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结合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而小学数学课本教材在编制时就已经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等,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随着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其中包含的德育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发挥课本教材中德育内容的育人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就需要认真研读课本教材,提取其中的德育内容,将其融入教学方案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德育,使学生理解掌握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格。例如,在教学“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图形、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体具有怎样的基本图形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知识并加以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务活中常出现的图形,如毛巾是长方形,扫把也呈现长方形,自动扫地机器人是圆形。学生在观察这些生活中的图形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家务活的内容有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后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培养学生勤奋主动的习惯。在学习圆周率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圆周率的计算过程: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计算出了圆周率,已经精准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圆周率的国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非常多,教师可以渗透爱国主义内容,教导学生要从小树立正确的爱国观,热爱祖国,为祖国感到骄傲。小学数学教材中隐藏的德育知识非常多,教师要重视挖掘和运用数学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知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学习意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合理制订教学方案,将生活化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对数学知识加以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在其中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设生活化的购物情境,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另外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文具盒、笔以及橡皮擦等,作为超市的商品,每个物品都让学生贴上标价,且标注的价格必须是小数,如笔记本3.8 元,铅笔1.5元,橡皮擦0.5 元等,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陪同父母一起买菜,让学生帮助父母计算菜的价格,提高学生对于生活数学的认知。学生在陪同买菜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对各种食物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到获取食物是不容易的,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品质。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锻炼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德育思想上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沉着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与难题,完善自身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发挥小组的合力作用,加强合作和探讨,并将德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合作主题,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探讨,互助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学习“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形成自觉分担责任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六年级学生喜欢的教学科目”为主题设置小组统计任务,这样组内成员能够自觉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如分别到不同的年级对全体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并详细记录调查结果,在同学完成调查记录任务后,将数据加以整合,绘制成统计图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让学生发挥团结协作的重要价值,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更好地践行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数学课程体系的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诸多中外数学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使数学学科不断焕发活力,促进了数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数学领域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进步以及科研事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建筑行业所需要的各种精确的数据信息,还是航天事业的各种精密数据信息都需要数学学科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涉及了诸多数学知识,如简单的购物付费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而这离不开数学科学家的努力。由于数学学科抽象性知识内容较多,因此,在探索数学理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学家们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其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正向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课程内容知识的讲解,还要为学生讲述一些数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数学家的具体事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秀数学家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积极学习这些伟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与思想精神,作为自己学习行为的重要指导。例如,数学家华罗庚在研究数学课题时会十分专注,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其之所以能够获得多项荣誉,主要原因在于对数学的热爱以及坚定的信念,学生可以受到其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面对困难时,以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与挫折,为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以德树人理念,结合数学特有的学科内容开展德育,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促进其形成优秀的道德修养,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