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强
教学活动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路径,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的相关内容。当前新一轮教学改革正在推进,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正面临转型,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在明朗化与清晰化。针对这些问题,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德育融入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从而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成功的典范。
现在教育领域所面临的现状是时代的变迁和各个行业的转型,这使得理论型学习体系为主流的情况正在悄然改变,国家越来越看重综合型人才。为了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学校要在教学中融入德育,使教学模式发展成为德育渗透模式,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在有效融入德育的课堂中,学生不用再面对海量的题目,也不用再背诵大量的模板,数学教师会重视对学生核心素质、思维水平的锻炼。
道德品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德育渗透的条件下,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认真听讲,敢于质疑;能与同学融洽合作,共同探究数学难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会逐渐提高。在德育融入数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发表自己的实际意见,让学生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
初中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除此之外,德育能够向学生传授优秀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道德操守,因此,初中生接受这样的教育十分必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及教育部门制定的德育相关教育政策,学校教师与领导都要格外重视德育,要将德育融入学校教育与学科教学中。初中教师要借数学教材与数学资源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提高学生的道德内涵与数学修养。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各种意识形态思潮激增,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充斥着互联网。传统德育主要由班级教师完成,教师对德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形式单一,学习内容乏味,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效果差。同时应试教育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有的学校不太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对德育的投入也非常有限,更侧重于各个“主科”的教学投入,很少推动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应用,这使得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被边缘化。教材中的章节自成体系,有着相对的固定性,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总是依据新课标的编排逐章讲解,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很难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
其次,如今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内容数量比起数年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了解知识和各种信息,而现在很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德育方式,仅把德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而没有拓展延伸到数学课堂中,仅依靠单调的理论进行教育。学校和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外界情况的变化,这种形式的德育工作如今已经很难和繁杂的外界不良信息抗衡,及时改变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某些学校、家长缺乏对德育的足够关注,培养学生时,在考试成绩上高要求严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些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获得高分,只要获得高分就等于获得了一切,并且他们片面性地认为“考高分的学生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高分,只要学生一到家,就只让孩子去学习,不会让孩子尝试学习以外的活动。还有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生活起居的各类小事一应包揽,这种娇惯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了“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养成了他的懒散的不良习惯,在学校里不尊重教师,不会与同学、舍友和平相处。还有些父母对孩子几乎不闻不问,只要成绩优秀,闲暇时间完全属于子女个人,这种完全不加约束的“放养”会导致孩子在监管之外养成不良习惯。因此会有学生一进入初中,就开始暴露出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弱、不关心他人感受等不良品行问题。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没有一点儿质疑,也没有探究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探究能力总是提高不上去。传统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路,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地位。素质教育的推行给数学教师带来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探究能力,才能深入探究数学问题。教师有了转变教学方法的心理与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就能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参与实践活动时,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施展的空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从而为德育的渗透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时,教师可以以“我国近十年GDP 总量的发展情况”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所限制,更制约了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因此,教师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授课,让学生在新奇的感受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辅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给学生展示“努力和天赋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平面坐标系的作用,还能启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另外,这种电教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简化教学环节,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与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学生更加自律与好学。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的教学情境具有动态化、即时性与丰富性等特征优势,因此,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德育知识通过现代教学设备,以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同时,利用现代电教技术创设的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线上教学,让学生在家中也受到教育。这样,学生的学习成效会更加突出。
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系统性强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在数学公式推导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一丝不苟,步骤清晰,书写整洁,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坚强的意志。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德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讲解数学文化知识,让祖国的数学先辈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呕心沥血、不屈不挠的精神浸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数学与祖国文化的热爱。如讲授圆周率时,可以拓展讲解我国数学家为了研究圆周率付出了怎样的时间与心血。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课后再阅读一些我国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与感人事迹,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数学定理的讲授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学习祖暅原理或贾宪三角时,教师可以把这些数学家研究数学时一丝不苟、勤奋追求真理的探索过程穿插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和追求真理。
数学内容浩瀚纷繁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知识。教师要仔细挖掘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联系几何中的“点”与代数中的“数”的一种数理工具,在它的支配下,可以通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的“数”建立起对应关系,“点”在平面内的位置,可以由两个坐标确定的“数”来对应,无论“点”怎样运动,总有“数”来描述。由此教师可以加以引申,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社会就如坐标系,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的坐标系中,人就像一个点,都有自己的位置,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本职工作。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读书时期,要好好读书。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教师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教学实践证实,教学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才能愉悦学习,获得知识。当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想象力就会被不断激发出来,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热爱接触新事物,这也体现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头脑中充满很多奇妙的想法,故而学生会在课堂上自由分享自身的想法。然而,有的数学教师对此抱有消极看法,他们认为这一做法对教学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而教师的态度也会导致学生的想象力难以得到发挥,从而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注重打造有活力且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成长在多元化、民主化的学习环境中,使得他们能够具有“德才兼备”的特质。在开展第十七周“勾股定理”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勾股定理”内容学习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定理的逆定理,而学生会因为好奇就这个逆定理向教师提出各种猜想。虽然学生思考的方向可能会与正确方向相偏离,但学生思考的过程却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思路。当学生的思路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引导,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导他们使用“结论倒推过程”的手段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爱上自己思考的感觉,帮助学生养成追求真理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综上所述,将德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要求。德育对化解当前初中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引导作用。德育的有效渗透有利于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数学教师自身的完善和积极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打造数学优质课堂,适时、恰当地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乐观学习的信心,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提供有力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