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探析

2022-02-18 14:30鲁劲任雷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非学历课程教育

鲁劲,任雷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探析

鲁劲,任雷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满足成人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诉求,更是在后疫情时代,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更新办学理念、立足办学特色、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五个方面来探讨适合成人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健全组织保障、推进协同发展、培育师资团队、夯实实践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五个环节来探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支持体系,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支持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和学历教育的基地,更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源泉[1]。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的一种终身教育[2]。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3]。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技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聚焦于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普通高等教育,忽略了面向社会群体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其应用型、技能型的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相互赋能,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

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笔者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检索,检索到16 496篇文献,其中发表在学术期刊的论文15 909篇,学位论文241篇,会议文章296篇,报纸文章45篇。其中最早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是1999年杨宁的《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4]。

笔者再以“成人教育”或“非学历继续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检索,检索到58篇文献,其中发表在学术期刊的论文为56篇,会议文章1篇,报纸文章1篇。最早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是2009年李高君的《论成教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

通过CNKI的搜索结果,可以发现,一是从论文数量比较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于成人学生的研究很少;二是从首次公开发表论文的时间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三是从论文的内容来看,普通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涉及了组织架构、资源塑建、模式创新、质量评价等,并辅以大量的数据支撑和案例分析,从理论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和保障体系。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是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需求来探讨。对于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只有零星的几篇论文提及。这也意味着基于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意义

(一) 促进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保证大学生双创教育的连续性

大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3至4年。期间,他们接受了普通高等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具备了创业意识,也付诸了创业行动。但在校时,他们接触的创业项目,大多属于门槛较低、缺乏知识创新的行业或领域,与社会或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毕业,离开校园,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对创业的要求和想法都发生了改变,他们渴望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求的创业指导,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创业技能。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由在校大学生或者转变成了社会创业人群的一部分,或者成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这也表明,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了发展机遇和空间,可以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高校可以根据这些毕业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他们已经掌握的创新创业知识,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再指导,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创业成果。因此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对普通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补充,更能保证普通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

(二) 满足成人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动力和效果

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学习对象是成人,成人学生相较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需求直接、职业特征显著;二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创新创业意识相比在校大学生更为强烈;三是对实践性强、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四是更加注重学习内容是否能够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实用教育。构建的课程体系更加强调知识的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课程设置也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互动交流。结合成人学生的特殊性,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成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当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时,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显著提升。

(三) 丰富终身教育的内涵,激发双创教育活力

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在校大学生这部分群体,应该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可谓内涵丰富[6]。从不同的职业阶段或职业方向切入创新创业教育,都会有所收获。比如在成人的自主创业、职工的岗位创新、人员的技能提升或者是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金融资本的投入、商业模式的运转等方面都可以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个人的大学生涯中,而是要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形成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终身教育主力军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潜能,丰富终身教育的内涵,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

(四) 加大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输送,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创业型经济发展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7]。通过“大众创新”,涌现出了很多的新市场、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效益;通过“万众创业”,增加了很多的市场主体,增强了市场的动力和活力,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生源动力。为此,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近两年来,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世界经济下行,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通过在培训中注入更多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还能够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紧跟市场趋势变化,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驱动就业,缓解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压力,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分析

(一) 探索符合成人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但是成人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探索适合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更新办学理念, 构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香馍馍”。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职业性,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都是围绕他们的职业需求开展的。因此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同时,注重学生岗位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2. 立足于高校学科优势,开展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双创教育

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根据高校自身学科优势,开展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从定位来说,国内双一流高校,其学科背景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可以进行以企业高管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普通本科高校,其学科背景较强、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进行以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普通型、技术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地方高职院校,其学科背景薄弱、教学资源匮乏,可以进行以低层次、低学历人员为主的基础型、技能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无论是哪一种办学定位,高校都应该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办学的各个环节,分层次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搭建科学的双创课程体系

搭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创业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课程,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差异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由必修课、选修课、实操课三部分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部分必修课,针对完全没有接触过创新创业知识的学生,选择比如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基础概论、创业者的沟通思维与表达能力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基本流程、掌握创业基本技巧;第二部分选修课,针对在大学阶段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或者有较强创新意识、创业意愿并积累了部分创业经验的学生,选择比如创新战略思维、企业运营管理、创业营销与市场调查技术以及创业实务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企业运营、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部分实操培训课程,针对学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成绩优异的学生,运用微创业培育平台,通过开设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1+1导师指导等,对学生进行案例共享、实务指导、项目诊脉、融资指导等,推进创业项目的落地。

4. 整合优质的双创课程资源

优质的课程资源是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目前,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里,针对成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还比较匮乏。笔者认为课程资源建设可以通过自建、共享、改造、引进四个渠道来实现。一是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学术创新、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将专业学科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二是加强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互通,共享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将“创业基础”“大学生KAB”训练、“SIYB创业培训”等基础课程,面向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开放,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三是在已有的课程资源中,将一些设置不合理、内容不完整、目标不清晰的课程进行优化和改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四是通过引进教育平台或吸纳其他高校优质的课程,充实课程资源库。比如通过KAB教育、智慧树、超星尔雅、蓝墨等云平台,借助在线教育模式,吸纳优质课程资源。

5. 创新OMO教学模式

OMO(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与线下融合的OMO教学模式[8],但其并不是线上和线下简单的叠加,而是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创新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一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高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充分运用线上教学工具,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利用慕课、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提供课前、课中的辅助教学资料,腾讯会议、腾讯课程作为在线教学直播工具,QQ、微信、钉钉作为课后交流讨论工具,最后利用超星学习平台进行课程考核。二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操类课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据库、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一个逼真的实验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真实的现实场景,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学习效果。以商科类实训课程为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运营,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通过模拟经营,让学生真正感受市场竞争、体验经营风险、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平台,创造全方位的师生交流机会,发挥合作学习效用。线上和线下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分工明确,线上教师负责线上课程内容以及对学生上课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线下教师负责学生的课堂考勤和秩序,并跟踪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将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学情报告,并根据学情报告找出学生在专业特长、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等方面的优劣势,以便在后续培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后评价的方式,向线上和线下的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用。

(二) 探索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支持体系

基于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良性发展,保障支持体系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加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政府层面上,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和成人教育协会应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在继续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多方面的研讨和交流,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工作者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从高校层面上,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协调面向成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并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总要求中,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同时,把面向成人学生和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归口指导,成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咨询、研究、指导和帮扶,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只有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才能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持久动力和长期保障。

2.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进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高校、一个单位的单独作战,而是一项多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协同性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支持的依赖度很高,其本质就是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和合作[9]。任何一方的退出,将打破创新创业人才输送链条的平衡,造成教育链条到产业链条的中断。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团队,因与社会和市场之间的联动密切,对政府、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能够及时了解,因此,非学历继续教育要积极推进高校、政府与企业三方之间的联动,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建立三方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已有的培训体系,因地制宜地为政府和企业输送各类实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3. 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实践教育平台,是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二是和普通高等教育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对的是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因此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当下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快速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的切入点,弥补普通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要在优秀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夯实基地建设。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构建集学生实习实践、企业项目研发、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为一体的实践平台,满足企业对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 培育高水平师资团队

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要结合成人学生特点,多渠道地培育“接地气”的教师队伍。一是按照理论讲解型、实践指导型和网络助学型三类教师特点,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吸纳企业及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担任创业指导老师;也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走进课堂,讲述创业经历,分享创业经验。二是加强教师自身技能提升。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让教师有计划地参与并投入到企业的一线去,丰富他们的实战经验,提高指导创业实训的能力。三是发挥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市场和项目开拓上的优势,打造一支研究型的创新创业工作团队。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同时,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以研究促发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由适应社会需求到引领社会需求的转变。

5. 构建系统、全面的双创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针对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质量评价的研究很少。笔者认为,要衡量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系统、全面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必须的。指标体系可以围绕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设计: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背景评价),包含社会背景、环境条件、专业规划以及成人学生的各方需求;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配置(输入评价),包含人员配置、课程设计、实践平台建设、制度设计等;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过程评价),包含师资的作用、课程的实施、制度的执行等;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成果评价),包含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就业质量、职后发展等。采用CIPP评价模式,围绕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ss)、成果(product)四个评价维度,进行分层化的结构设计,严格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等级越高,指标含义越抽象;反之,指标等级越低,指标含义越明确。整个体系应该涵盖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较大的指标,通过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有效地反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貌。CIPP评价模式的精髓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旨在通过教育评价推动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10]。

总而言之,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终身教育”的新理念、新内涵和新特征,对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1] 孙培东, 王晨倩.“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背景下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23): 133−136.

[2] 陈立健, 黄美初. 成人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智能时代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9(2): 90−10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2019−02−23) [2022−03−19]. http://www.gov.cn/j/zhengce/ 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4] 杨宁. 创业教育: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 高教探索, 1999(4): 7−10.

[5] 李高君. 论成教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9(22): 129−130.

[6] 张艳超. 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2): 61−64.

[7] 文智强, 袁泉. 新常态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7(5): 6−9+ 14.

[8] 李文琼, 李贽, 朱国辉. 新时期非学历继续教育新内涵新发展探析[J]. 当代继续教育, 2021(3): 16−22.

[9] 操晶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 23(1): 35−37.

[10] 王东梅. 基于CIPP模式构建全日制护理专业硕士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SWOT分析[J]. 护理研究, 2018, 32(21): 3329−3331.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diploma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Jin, REN Lei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China)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non-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demand to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learning needs of adult learners and build a learning society.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entrepreneu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mposite talents to meet social nee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itable for adult student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renewing the school-running idea, basing on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guarantee and support system for non-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discussed from five processes as perfecti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promoting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teacher team, consolidating practice platform and improving quality evaluation, so as to achieve its ben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on-diploma continuing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guarantee and support system

G880.57

A

1674-893X(2022)03−0060−06

2021-12-31;

2022-05-30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新时代高校坚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主体性定位的研究与实践”(160010036)

鲁劲,女,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公务员培训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成人教育与管理、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邮箱:867289383@qq.com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非学历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