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问题链教学模式例谈
——以《农业区位》为例

2022-02-18 13:49许雯婷
今天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业区蟠桃金山区

许雯婷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 上海 金山 201505)

1.研究背景

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少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并探究问题,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极大地削弱,而问题链教学模式就能弥补这些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强调“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表达观点。[1]而问题链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通过解决数个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转换成一系列的问题,构建成问题链,并利用其展开教学。

与初中地理教学不同,高中地理教学不局限于简单描述现象、规律,而是将重点放在原理和现象、规律的形成上,问题的解决也初中的“是什么”转变成了高中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中老师意识到了问题链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有的老师不了解问题链,使用不恰当,设计问题比较随意,会出现太难、太简单、脱离学生生活、指向不明确等问题,课堂效果不佳。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农业区位》为例,探究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链。

2.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作用

有了问题链的引导,教师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发表见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链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起设置单个问题,学生在有序问题链的引导下,对一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在逐个突破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深度思考,这不仅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升,也能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探索的新高度。问题链具有驱动性,可以驱动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问题链指向深度思维,促进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在问题链的研究与分析中,可以更好地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2]问题链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其探索欲,形成其巩固自学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日后,学生也用在地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解生活中的问题。可见,在教学中使用问题链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升核心素养。

3.有效问题链在地理课堂中的设计——以《农业区位》为例

3.1 案例分析:《农业区位》一课问题链

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主题7《农业区位》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变化这三个内容,农业区位因素是本课重点内容。考虑到班级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金山人,本教材美国乳畜带等案例与学生有距离感。因此,本案例以金山蟠桃为核心,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链,开展课堂教学,将教材中原本的案例留给学生作为课后探究。

问题链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问题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感知与再生。因此本案例先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让学生品尝吕巷水果公园的蟠桃干、观看蟠桃生长视频,展示“蟠桃之乡”照片等活动,创设情境,提出疑问:“金山区是如何成为蟠桃之乡的?”通过问题情境,联系乡土地理知识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围绕“金山区是如何成为蟠桃之乡的?”,设计一系列问题链,这些问题链都是将每一个知识点问题化之后设计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农业区位,问题如下:问题①:金山区成为蟠桃之乡的基础条件有哪些?问题②:金山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蟠桃产业的?问题③:根据分析得到的金山区蟠桃的区位条件,归纳主要的区位因素。问题④:金山蟠桃为什么会丰收但不丰产,面临怎样的困境?问题⑤: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怎样解决金山皇母蟠桃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3.2 有效问题链在地理课堂中的设计

(1)依托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设计问题链

教学目标都是基于学科基本要求制定的,学科基本要求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教材是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学科基本要求中的先关教学目标如下:理解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变化的影响;评价某一区域的农业区位,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合理建议。想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地理问题,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准则设计地理问题,才能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否则问题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本案例中的问题链设计紧扣教材和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结合蟠桃生长习性和金山区自然地理环境提出问题①,引出金山蟠桃生长的自然因素;结合金山蟠桃种植历史、金山蟠桃合作社发展、金山区蟠桃种植区分布特点提出问题②,引出金山蟠桃生长的社会经济因素;结合金山蟠桃丰产不丰收的困境提出问题④和问题⑤,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合理建议。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引出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本课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2)依托学生认知、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

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好的问题情境一定是依托学生的认知设计的。学生在遇到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感兴趣的情境时,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习的积极性低,课堂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难点,在此基础上找到切入点进行问题链教学。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链就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越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越能启发学生思维。另外,要注意的是,老师应该是要为教学而用案例,不是为案例而教学。不能让课堂陷入到情境中,造成课后学生只记住了老师给出的情境,而并未达到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可以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电视电影、诗词歌赋,也可以是地理时事热点、奇闻趣事,或是新旧知识的冲突和矛盾、类似问题的拓展和迁移,亦或是针对地理问题开展的实验、调查活动探究等。[3]

本课以金山区皇母蟠桃为例,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都生活在金山区,大部分学生都吃过美味的金山皇母蟠桃,在课前也让学生品尝了来自金山吕巷水果公园的蟠桃干,拉近了本课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样生活化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另外,本案例中选取的“央视新闻报道——蟠桃大王马金林”、“蟠桃丰产不丰收”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真实的问题能提升学生的共情力与参与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在其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探究相关的地理问题,兴趣更高、注意力更集中,这样的地理课堂更加有活力。

(3)设计递进式的问题链

递进式“问题链”是根据地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正向或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4]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水平以及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深有浅的问题,不能在同一水平重复、徘徊。浅的问题要符合高中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探究问题的动力,而深的问题则可以稍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但也不能太难,否则会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的问题链层层递进,问题①②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金山蟠桃的优势条件。问题③要求学生在问题①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归纳区位因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问题④⑤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点去分析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合理建议,是对前三个问题的关联和提升,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察。这些问题链的难度逐步加大,设问的角度也越来越新,且各问题间具有较密集的逻辑关系。通过这些递进式的问题,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已有的认知建构新的认知,符合其思维特点,提高其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问题链导学的过程中,学生是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主体,老师是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主导,问题是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主要,探究是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主角。问题链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有效的问题链成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推动力。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当巧用问题链教学模式,设计有依托、有情境、有层次的问题链。有了问题链,高中地理课堂不再是“琐碎问”“满堂问”“满堂灌”,而是以问题为导引,让学生有序、有向、有度地展开地理学习。

结合实际教学过程,笔者发现问题链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如何灵活调整问题链、如何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如何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等,这些都会影响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值得教师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猜你喜欢
农业区蟠桃金山区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智取蟠桃
巧数蟠桃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大蟠桃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田草地螟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下期见
浅议“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