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霞
(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定西 743000)
当前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大班集体化的教学方式,并且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学生由于缺少对于教学活动的实际策划,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对教学活动的实际设计过程中,没能对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教学活动不能够符合当前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限制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五个方面做一阐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求知欲。因此,教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手段,来稳定学生的兴趣。通常是进行创设情境,也就是教师有意识地把想解决的问题融入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品尝”到学习化学的甜头,或梦想到将来在化学领域有所作为,从而内心受到鼓舞。当学生在认识上和情感上不断获得成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进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产生动力,动力产生求知欲,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对于某些化学知识,如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等内容,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缺乏信心,被动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干扰,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学习。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梯度,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兴趣,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快乐,增强信心。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知识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创设以下问题情境: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的更快,这是为什么?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照射会变干?为什么走进花园,会闻到沁人的芳香?糖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变甜了,这是为什么?经过思考,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现象与分子知识有关时,把深奥的微观粒子简单化,顿时兴趣盎然,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会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阅读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述为测定相对原子质量作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侯德榜的故事,通过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无限动力。让他们从中体会到通过勤奋努力,以后自己也可能在化学领域有所作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的神奇性让学生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激发这种兴趣。例如,初次接触化学,可以拿一截白磷浸染的蜡烛,只需吹口气,蜡烛就会燃烧起来,顺势告诉学生,化学很神奇,学习化学可以揭开许多奥秘。
实验前要有充分准备,设计好问题。有趣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进一步深入实验,并为以后的课程奠定基础。同时,问题分析必须注重与所学实验相关内容实际相结合。必须同时注意问题语言中的表达、学生本身是否已经能够充分理解这些问题、当向老师进行提问之时,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要相信学生,在标准化和科学地操作设备、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实验,关注实验的过程。在实验设计中,无论实验教学的学科价值如何,都不应过分追求合理化。有些教师以理想的实验为目标,整个实验流程,方案都经过精心优化。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是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条件。不能让化学实验太完美,剥夺学生的化学知识,化学问题的多样化思维。对于创新的实验设计,不能强调“合理化”。
例如,测定空气样品中的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需要在一个密闭的空间环境中点燃红磷,而原来的实验密封较差,燃烧不足。通过实验的创新设计,引入了一个具有刻度的刚性玻璃管作为反应器,重复使用激光笔,分离空间,并点燃白磷。在完全燃烧后,玻璃管被放置在水槽中。液位稳定后观察实验现象是理想的。这种设计解决方案弥补了过去的缺点,在实验方案中,对实验原理的剖析更加直观,改善了实验现象,不损害实验价值。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加强了实验现象,而且遵循了实验目标,具有更多的意义和丰富的价值。
关注实验过程中思维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化学实验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更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来揭示本质,获得理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假设、猜疑、验证等思维能力是教师要关注的核心,可以通过讨论、合作、提问、质疑、讲解等活动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演示“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设问:“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激起学生的好奇。接着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时,有的说反应,有的说没有反应,这时学生很纳闷。然后教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同学们个个都看呆了,惊呼:“太神奇了,太神奇了。”通过化学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兴奋点,掌握的知识终生难忘。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教材基本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习题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完成习题作业过程中,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快乐,从而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习题作业的处理上,教师要精选习题,优化习题,防止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避免题海现象,提高习题质量。通过适当控制作业数量的方法,达到习题作业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启发性。学生作业时,由于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思维合理性差、作业错误多、书写乱、互相抄袭、不认真对待,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给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同时强调习题作业的重要性。在解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解答准确、书写整洁。有些习题是逐步设问,层层递进的深入,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根据习题特点,对一些问题要进一步设计,进一步拓展。为使学生真正用心做作业,从作业中寻找乐趣,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建立作业档案。对学生的作业每周进行信息反馈,学期末总评。这样平时作业好的同学会更加增强自信,更完善地做好习题作业;对于比较差的学生,逐步会改变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帮助他们确定努力的方向,最后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只强调学生做传统题型,还要布置动手操纵能力题型,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活动,导致动手、动脑能力比较薄弱,必须加强培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解决化学问题、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如布置家庭小实验,对所需药品教师应积极配给学生,通过开放性研究,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
学生化学的学习过程要伴随着教师的适当鼓励、批评教育。鼓励象征学习上的成功,批评则象征学习上的不足。化学家鲍林说过:“让学生单凭记忆的方法去学习一些描述化学的事实是必须的。”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多、概念零散,大多数内容要求学生记忆。只有增强记忆,才有可能灵活应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诸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纯净物、混合物等这样简单易懂的概念,学生如果没有记住,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说理、批评教育,学生就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我批评,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九年级化学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是难度较大的单元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单元,对于常见的元素符号、常见的离子符号、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往往很难记住,这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学习信心,要不厌其烦的进行练习。在以后的考察中,如果这些学生能有一点点进步,教师就要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受到表扬的“滋味”,这种“滋味”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以后的学习将更加积极、更加努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当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教师走进教室,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就有了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发展迅速,许多时候即使明白道理,但指责只会起到反作用,需要严格,但不需要严厉,只有充分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形成探究问题的气氛。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帆平顺的,充满着很多困难和曲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加强实验教学、强化习题训练,教学中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批评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了兴趣和求知欲,今后的学习过程会有源源不断的向上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