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2022-02-18 11:37魏清芳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思潮道德教育

◎魏清芳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就是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中的表现形式,网络民粹主义总是刻意地把社会割裂为两大对立的阶层:纯洁的平民和贪腐的精英[1]。网络民粹主义思潮鼓吹反智、反官、反政府倾向,反对社会权威,过度强调平民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使得这种在西方较为盛行的社会思潮也随之引入我国,渗入了我国的网络空间中。网络空间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地位的提升也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创造了传播的空间,在一些极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拥护者的刻意煽动下,社会上一些反智、反官、反政府的声音也越来越突显,对我国建设和谐、绿色的网络道德环境形成了严重阻碍。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煽动性较强,一些拥护者会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较强的暴力性,造成一些不理智网络行为的发生。并且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将会影响到网络使用者对于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的看法,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思想的影响下,一些网络使用者过度地放大问题,失去对于网络文化优劣的辨别能力,无法做到自律地管控自身的网络行为,进而难以在网络空间中自觉遵守、践行网络道德。

一、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于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冲击

网络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网络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民粹主义与网络环境融合之下诞生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我国的网络平台上的蔓延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并且网络民粹主义自身对于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冲击和破坏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在这其中,最易受到冲击的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群体正处于思想、行为易受外界影响的时期,身心发展的不稳定,加之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未成熟,易受到网络民粹主义的煽动,做出一些不理性的网络行为,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

(一)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反智、反精英倾向影响大学生对网络文化认知行为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的便利性,使得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首选的信息汲取平台。但在纷繁杂乱的网络空间中,除了宣传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仍有部分网络内容中时常夹杂着一些打着反智、反精英旗号的网络文化。这些具有严重反智、反精英偏向性的网络文化,主张将精英与普通大众分离开来,号召对权威的盲目质疑。与此同时,在一些不良网络媒体的过度放大,联合网络水军和营销号的煽动下,使得在一部分网络平台中反智、反精英的情绪愈发高涨,影响了一部分网络使用者对于网络文化的认知行为,使得这些使用者转而拥护具有反智、反精英倾向的网络文化,并对社会热点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引发偏激网络言行,盲目攻击和质疑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群,传播失真的网络信息,影响到和谐网络空间的构建。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网络接触频繁。网络空间中所存在的各种复杂的思潮,都将一定程度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造成影响。并且,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阶段,逆反心理严重,当面对与社会主流思想相悖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部分大学生会受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中反智、反精英倾向的蛊惑,导致自身逻辑思维的扭曲,失去对网络文化内容优劣辨别能力,盲目跟从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引导,从而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这势必对进一步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空间道德教育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二)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仇富、仇官倾向动摇大学生网络道德价值取向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为民众提供了更为便利、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通过网络平台来了解社会热点新闻,形成对当前社会现状的认知。但这一点被一些不良网络媒体所利用,为了博得更多的关注,他们恶意放大一部分社会热点事件,用鲜明的批判色彩来故意加强事件双方的对立属性,使事件双方非黑即白[2],试图把个人问题上升至群体问题,把对部分品性不端的富人与官员的批判发散到对于整个富人、官员群体的仇视。这种极端仇富、仇官的思想,动摇了部分民众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使得他们对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取向产生质疑,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无法理性客观的看待社会热点事件。

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只有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才能深化大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知,让大学生自觉投入对于网络空间的建设和维护中,保障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中蕴含的仇富、仇官倾向将会对网络道德价值取向产生冲击,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言行。

二、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受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冲击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易受情绪煽动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们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煽动,在问题地处理上片面化、情绪化,而网络民粹主义作为煽动性极强的网络思潮,其思潮中包含有大量的负面情绪煽动思想。这些煽动思想会在大学生借助网络发泄情绪地同时乘虚而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网络空间道德的认知,使得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民粹主义地驱使下,做出了不理性地网络行为,盲目地抨击社会、发表反智、反官等极端言论,造成错误的网络道德观念,进而使得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地冲击。

(二)高校和家庭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网络民粹主义是一种极端化的政治思潮,对社会安定、和谐网络环境的构建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在现当下,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网络问题,如不加以干预,将会对网络使用者的日常网络道德践行形成错误的引导。家庭和高校作为教育的两大阵地,承担着对于大学生的大部分教育工作,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家庭和高校的教育。但从近些年频发的大学生网络事件来看,有部分家长和老师自身对于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在对学生开展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同时,未对大学生进行配套的普及教育,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民粹主义缺失足够地警惕性,一旦面对来自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蛊惑,他们难以依靠自身避免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煽动。

(三)网络治理体系的不完备

在我国,网络空间道德治理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网络空间道德治理仍存在有配套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职权划分不明确、监管规章还未彻底健全等问题,尚未形成一个完备的网络治理体系。治理体系上的不完备,导致了在对网络秩序的维护时,缺乏制度上的保障。这也导致了在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管束大多依靠大学生的自律自觉,但这种自律的限制力有限,在极端、暴力性极强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制度防线的薄弱,将会使得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引导作用大打折扣,是难以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网络失德行为的发生的。

三、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应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冲击的举措

(一)政府加强网络道德治理,管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3]。”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点出了政府在网络治理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政府作为网络空间的重要监管机关,面对来势汹汹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政府必须带头担负起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义务。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优先出台有关网络治理的相关法律规章,界定好网络空间道德的边线,结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法律准则,对监管部门的职权范围作出明确的划分。网络民粹思潮作为近些年一些极端网络事件的导火索,政府必须针对其传播进行合理的管制,在确保不伤害言论自由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空间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等手段,联合互联网运营企业从其传播途径上做好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管控,防止网络民粹主义在网络的盛行,不让网络民粹主义的极端思想影响到和谐网络空间的构建。

(二)高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作用,抵御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冲击

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大范围传播,与部分高校未发挥正确的课堂教育作用息息相关。因为缺乏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正确引导,从而影响到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来自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煽动时对其中失真、政治倾向性的内容辨别能力不足,导致了一些极端行为、言论的产生。因此,要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其高校课堂的教育作用。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对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保证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对各个教育客体根据个体差异和实际需要,切实制定好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加大对于网络空间道德教育人力、物力的投入,教育青年学生理性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辩证分析网络民粹主义的主张[4],全力协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思想防线,抵抗来自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冲击。

1.更新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论认知

大学生使用网络人数众多,但大学生中部分人对于网络空间道德的认识程度不高,政治敏感度不高,难以分辨网络上各种信息的真伪,极易受到包含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做出失范的网络行为。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都在其日常教育中或多或少地融入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部分高校的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存在滞后性,难以适应现实中不断变换的网络空间环境,使得在面对一些新兴网络问题的过程中,网络空间道德教育与实际教学需要脱节。并且一部分高校对于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使得一些相关网络道德课程的授课内容讲解过于生硬,使得学生难以正确的将其内化于心,反而引起学生对于相关课程的抵触心理,拒绝接受课程中所提及的网络空间道德规范,破坏了课程本应达到的教育效果。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作为近年来的网络热点问题,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当及时地开展对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跟踪研究,履行自身职责,针对网络民粹主义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实时关注。并以此对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适时的更新,同步优化课程内容。除此之外,不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当地吸纳心理学、社会学等关联学科对教育内容进行扩充,将会帮助高校更好地构建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来抵御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冲击。

2.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师队伍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认知

教师队伍作为高校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主力军,其自身对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认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其对大学生开展于此配套的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要针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这一热点网络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到位的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就必须着重加强网络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相较于立足现实社会的传统德育工作,以虚拟网络空间为教育环境的新兴网络空间道德教育为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当为德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网络空间道德素质提供平台,为具体工作者开设系列课程,开展相关的研讨会,以此使网络德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把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方法,从而将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三)家庭做好对大学生的引导工作,规避网络民粹主义的冲击

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心智的发展过程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想达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家长要先做好自我教育,再对大学生展开家庭教育。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发挥好榜样作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培育环境,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家长在教育作为客体的孩子时,也要注重自身网络行为的自律,以身作则对孩子产生榜样作用,抛弃对于网络的偏见,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空间道德实践活动之中;要让大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身,坚定主旋律思想,不受不良网络内容的影响;教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学会理性表达,养成文明上网良好习惯。以应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角度来说,家长自身要加强对于网络民粹主义的认知水平,自己不受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为自家孩子做好表率作用。当发现大学生受到网络民粹主义的煽动时,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与高校进行实时沟通,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触碰到了网络空间道德的“高压线”,在未发生严重后果前,将大学生带回正确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思潮道德教育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