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一清
(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上海 20120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相关行业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要重新审视旅游专业的发展地位,以培养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为核心,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而带动整个专业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职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中职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进行课程规划、课程引领、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创新,以全面提升课程品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跨越[1]。一是课程规划。包括中职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课程师资建设的规划、课程教学条件的规划和课程资源建设的规划。二是课程引领。中职教师不应被动执行自上而下的课程决策,尤其是优秀专业教师应扮演课程领导者角色,引领着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三是课程开发。学校落实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时,应积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教材,建设在线开发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具有时代特征的职教新型课程。四是课程实施。中职教师是所任教课程的实施执行者,尤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做到理实一体、知行合一是中职课程的基本范式。五是课程评价。中职教师应对课程实施有足够的衡量能力,知道课程中各要素的评价标准,形成基本的课程规划—实施—反思—再修订的教学行动闭环。六是课程创新。中职教师的课程创新需要根据学校、专业、自身的优势,结合专业所属行业的最新业态变化等,对课程内容进行持续地、主动地应变和再造。
首先,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变化快,10年前与10年后的旅游业从团队游走向私人定制游、从门市购买走向电商预约。如果旅游专业课教师不紧跟行业发展,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就将无法适应现在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那么中职旅游专业的培养将成为“鸡肋”。其次,旅游业又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几大方面,包含的行业岗位种类繁多,想要旅游专业教师各个方面都精通,每种职业所需技能都教给中职生学习是不科学的,所以教师对于课程的把握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考虑中职生接受水平以及中高、中本课程合理衔接。最后,旅游专业课程,很大程度受旅游业环境的影响。旅游业从业者多为服务性行业从业者,接触的社会人群形形色色,接触到的各种思想道德价值观也会对他们原有的观念造成冲击,对于将来学生社会生活工作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在学校期间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尽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工作、人生的发展都会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知识的传递中,不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思想品德培养,也不可脱离知识教育只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2018年3月,教育部第5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教师为教育的旗帜,其承担着传播知识、塑造品格、培育新人的责任,其为教育之魂,传播着正能量。由此可见,教师具有崇高的地位,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其能为学校储备优秀人才,同时还能培育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中职旅游专业来说,加强师资建设能够实现企业与社会资源向学校转移,能够带动整个专业发展。
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在此背景下加强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课程领导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关键能力。如今,“知识时代”正在向“核心素养时代”过渡,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措施,避免学生重复、低效学习,也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对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来说,其态度、信念与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积累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培养专业情怀,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自我。总体来看,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能够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教学奠定优质的师资基础。
1.教师文化
著名教育专家哈格里夫斯对教师文化做出了详细解释,其指出,教师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个人主义文化(独立思考能力)、派别主义文化(专业教学能力)、自然合作文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人为合作文化(合作能力)。从以往的教师文化建设来看,其主要形式为教师个人主义文化,即教师“单打独斗”,长此以往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对此,中职学校要将教师文化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可在学校开展教师交流会,鼓励同行教师跨校交流,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形成合作共享的教师文化[3]。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也可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专家为教师培训,也可让教师深入企业实习,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使之做职业学校和企业文化的传承者。
2.课程文化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是学生与专业接触最直观的方式,学校在提升专业教师领导力过程中,要打造课程文化,由学科知识本位转化为以工作能力为本位,由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化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打造一种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相一致的课程文化。
3.学生文化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重点培养对象为学生,对此,相关学校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崇尚师资技能、自信自强、平等合作为主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习,使其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其职业素养,使其以岗位需求为发展方向,使自己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不断挖掘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4.环境文化
职业学校在文化打造过程中要凸显职业特色,使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深度融合,建设独具特色的环境文化。在此过程中,职业学校还要革除以往“教育优先”的发展原则,将服务企业、依托企业、学习企业作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理念。此外,中职学校还要借鉴企业文化,以职业发展为方向,形成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别具一格的实训文化,使学生扎根于专业,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作为课程和课程标准在课堂层面的主要实施者,中职专业教师要能“上得讲坛,下得课堂”“放得下笔头,举得起榔头”“进得课堂,入得厂房”。尤其是“任务引领型课程”在课堂的具体实施后,中职教师既能讲授专业课,又能指导实训教学的“一体化”,教师的需求已越来越迫切。
内修外推是中职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途径。如下:
1.企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能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还可以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在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涉及民宿、景区管理等最新旅游业发展动态的课程大多不完善的情况下,携程大学已经上线多门与旅游高等院校间合作,配套开发教材、线上课程、考核标准和方法。相较企业,中职学校的行业敏感性较差,所以在课程开发领域,教师应多争取与企业间的合作,积极开发或引进补充课程[3]。
2.学历进修提升教育理论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为中职教师参加工作之后的学历再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该文件要求校领导责任落实、选拔人才推荐入学以及解决入学教师的后顾之忧。需要我们当中有一批有再学习潜力的优秀教师能克服工作和家庭的困难,勇于挑战自我。
3.教学比赛提升教学能力
目前上海市中职系统最具权威的教师教学比赛就是每四年一届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它是全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大比拼,是最新课改理念的实验,是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展示的大舞台。作为中职教师应积极将自己实践“作品”“秀”在这舞台之上。在比赛中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比赛要求,把握当下教学要求的大方向总纲领,通过比赛的过程获得难得的直接经验,通过比赛中同事专家的整改意见从多种视角发现自身教学中的各种不足……虽然比赛中的竞争和压力都很大,但是正因为这种压力才会鞭策教师更快成长。
4.技能大赛提升技能辅导
包括教师亲自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中提出,以岗位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支点,以技能比赛为抓手,以1+X证书的推广为突破口,探索高效人才培养模式。从2008年开始的每年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师生有机会和行业选手同台切磋。这些大赛为中职教师树立了技能水平的标杆,是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5.各类培训拓宽视野领域
2006年12月教育部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各区县组织的教师240/540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市教委组织的各类专项培训、各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提高培训等。这些培训从教育理论、职教理论、专业技能、各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等多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扩展教学视野、丰富教学素材、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机会。
这里尤其要提出的是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建有名师工作室,意图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前几届工作室实践证明: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帮助学员提升的目的。在名师工作室的活动都是由名师带领组织,针对学员薄弱之处有系统性、针对性地安排,为不同学员量身打造提升途径,是一个难得也让人难忘的体验。
6.各类项目提升综合素质
这里项目特指和我们中职校有关的各类课改项目,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网络课程建设、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以上这些项目都是锻炼和培养中职教师很好的平台,是教师理论功底、技能水平、社会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7.各类荣誉评选提升声誉
包括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中职专业中心教研组成员,以及各区评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明星教师等。通过这些荣誉称号的推荐和评选,不仅能提升优秀教师在职业和专业领域的知名度,还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专业教学地位,同时还要更新管理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借鉴其他学校优质的管理经验,打造特色文化,为师资团队建设创设人文环境,缩短教师的培训周期,进一步提升其课程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