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千年》看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

2022-02-18 03:48
视听 2022年4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

张 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河南卫视和B站(Bilibili)联合打造的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各种创新策略,使文物中、建筑上、古籍里的舞蹈动作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同于传统舞蹈综艺广泛采用的竞技真人秀模式,《舞千年》采用“故事剧情+传统文化+舞蹈艺术”的形式,立体式、沉浸式讲述中国历史故事,传播中国舞蹈文化。该综艺共播出8期,每两期为一个主题,分别是“东汉盛会”“大唐盛会”“风雅大宋”和“风华正茂”。乔振宇、张晓龙、胡阳、华宵一、徐明浩5位荐舞官扮演历史人物,在各历史时期的聚会上推介6支舞蹈,由观众票选出最喜爱的3支舞蹈。13支顶尖舞团的24支舞蹈演绎完毕,经过4轮票选,刚好组成《十二风舞志》,完美呈现了蕴含于舞蹈之中的中国故事。

一、打造沉浸叙事,演绎舞蹈美学

近年来,沉浸感成为综艺市场中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制作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目前许多制作团队对沉浸感的理解仅停留在通过特效打造所谓的视觉冲击上,并没有从主题与叙事的视角进行营造。然而,《舞千年》却真正领悟了沉浸感的核心要义,开创了沉浸式舞蹈叙事的先河。该节目将沉浸感贯穿于叙事始终,首先体现在每期开篇的历史情节演绎上。以第一期节目为例,节目组策划了一场曹操在晋封魏王后于铜雀台所举办的一场舞会。五位荐舞官分别扮演曹丕、曹植、司马懿、杨修、甄宓,根据历史人物定位在舞会上发言、表演、互动,为曹操介绍舞蹈,以供奉神书舞籍。虽然场景源于人们熟知的经典历史事件,但嘉宾演绎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角色推介的舞蹈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则呼应了真实历史人物的性格和人物关系。节目通过大量表现神态及小动作的镜头语言,刻画曹丕与曹植在荐舞时的针锋相对,通过细节放大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故事中还穿插表现了曹丕、曹植、甄宓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例如,甄宓献舞过后,曹植连忙称赞,曹丕则夹起一块绿色的菜丢在宴桌上。

《舞千年》不仅从故事情节中打造沉浸感,其服化道也几乎达到了影视剧的水准。服饰和妆容精致考究,道具场景的使用及搭建也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历史。节目的每个镜头都极具质感,突出细节美学,将舞蹈与场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既震撼又流畅的视觉体验。此外,每个演员对角色的把握都恰到好处。节目组选择荐舞官时强调的并非他们在舞蹈方面的专业性,而是他们与舞蹈的关联性。五位荐舞官作为真正懂得舞蹈的人,能把好的舞蹈推荐给观众。

二、结合背景故事,赋能舞蹈表达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往往善于抒情却略逊于叙事。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舞千年》根据史料专门为每一个舞蹈设计了独有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的同时更好地体悟舞蹈所表达的情感。这种表现手法展现了舞蹈背后的故事,深化了舞蹈的意境。例如,《火》的编排架构于数万年前华北大地燧人氏求火的故事上。母女二人翻山越岭前去寻火,母亲被燃烧的树干压倒葬身火海,女儿则带着母亲的嘱托与族人的希望将火种带回。基于这样的故事前情,舞蹈演员对火的演绎便具有了更强烈的象征意义与情感落点。此外,部分舞蹈故事的编排存在呼应关系。例如,第三期《越女凌风》的故事内容是第二期《峡谷伞影》的延续,两者皆模仿了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的情节及风格特点,讲述了剑客之间惺惺相惜的故事。

《舞千年》使用这种影视剧的拍摄手法,首先凸显了创新性。在以往的综艺节目中,具有情节的剧场或者舞蹈作品通常以单个板块独立呈现,但《舞千年》实现了剧情和舞蹈的深层融合。其次,使用这种拍摄手法是为了消解大众对舞蹈的认知偏差。很多观众认为舞蹈是用来陪衬的,特别是依托于传统古典文化的中国舞,舞者通常站在演唱者身后,充当移动背景板和氛围组。此外,很多时候观众并不知道舞蹈在表达什么或者对舞蹈表达的内涵把握不准确。舞蹈长于抒情但弱于叙事,很少有人一看到某个场景就因感动而落泪。因为情绪酝酿需要过程,影视手法就给了观众这样一个心理建构的过程,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舞者的表达,体会到舞蹈的感染力。

三、挖掘历史文化,重塑舞蹈风韵

《舞千年》中多数舞蹈编排都依托其本身出现的历史年代,代表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和特色。舞蹈编排者挖掘史料,最大程度地还原舞蹈细节,再现舞蹈风韵,给观众带来极致的美学享受。

节目呈现的一部分是极具历史底蕴与文化色彩的作品。比如《踏歌》,在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加盛行。20世纪90年代,中国古典舞研究者孙颖在中国舞蹈历史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该作品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胆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朴的踏歌风格。《相和歌》中展现的七盘舞(盘鼓舞)也是孙颖从1956年四川出土的汉化砖中复原并加以创造性编排而来的。这些舞蹈本身已经在专业领域赢得了口碑,节目组根据舞蹈背景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编排出新的故事,然后再引申出舞蹈。

节目呈现的另一部分是有着舞剧内容作为基础的作品。比如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一代代的编导从丝绸之路、敦煌壁画、甘肃攻鼓子、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汲取灵感,将“凭栏天女”“反弹琵琶”“飞天”“千手千眼观音”等各色形象编入舞蹈,展现舞蹈背后的文化力量。此类作品先前已经接受过剧情的反复打磨与市场的多次考验,观众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舞蹈内容与其蕴含的情感价值。因此,体悟舞蹈魅力需要首先挖掘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及生动故事。《舞千年》总导演之一冯铮指出,节目组就是想用舞蹈讲出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故事。要把中国古典舞呈现给大家,让舞蹈从殿堂里面走出来。

四、实景结合技术,强化舞蹈空间

《舞千年》中,不管是荐舞官前情演绎的剧场故事还是各个舞蹈的录制,取景大多选自实景,制作团队跨越了20个城市、76个取景地,打破了以往封闭式录制空间的局限性。舞蹈演员纵情曼舞在自然山水中,情景呈现好似一幅幅迤逦动人的画卷。例如,舞蹈《李白》讲述了李白、杜甫二人失意之时一见如故,引为至交,同游天地,纵马狂歌。李杜二人同游之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该地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美誉,视频画面展示了婆媳岩、鼎湖峰、仙都石窟、芙蓉峡等景点。二人的每一句对话、每一首诗都与缙云的风景完美融合。除此作品外,还有《踏歌》《逍遥》在缙云取景。节目组为不同的舞蹈风格适配了不同的拍摄实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影像作品,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体验。

除了实景拍摄外,《舞千年》也采用虚拟技术加持视觉效果。例如,舞蹈《孔子》就使用了特效作为其舞蹈背景,但网友却吐槽“特效给舞蹈减分了”。节目组表示,在原计划拍摄期间,正巧遇上河南强降雨,无奈之下只能在棚里绿幕前拍摄,用后期特效制作出背景。当然,好的特效也能给舞蹈加分。例如舞蹈《火》,其特效可谓画龙点睛。演员拟作火种,火星特效随舞裙飞扬,特效与舞姿相辅相成,别具一格。简而言之,无论舞蹈节目是否使用特效,最终还是要看舞蹈内容本身。如果舞蹈本身已足够吸引人,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特效;反之,一定程度的特效可以为不太突出或是情境所需的舞蹈进行添彩。

事实上,实景与数字媒体技术都强化了舞蹈的空间感,一方面给了观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沉浸感,另一方面也辅助放大了舞者舞动时的神韵与美感。实景与技术赋予节目极具电影感的品质,让舞蹈之美与传统文化融于一体,仿若浑然天成。

五、传者与受者双向互动,引发舞蹈话题

B站作为新媒体平台,天然具有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渠道优势。河南卫视虽然仍属于传统媒体,但也在积极探寻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两个平台都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因此,双方的合作为《舞千年》的播放提供了广泛的受众群。此外,B站的用户以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为主,恰巧为受众偏老龄化的电视台注入了新鲜血液。

《舞千年》依托于B站平台设置了诸多互动方式,首先是节目播放进程中内置的投票按钮。每个舞蹈节目结尾处都会出现按钮,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评选。两期节目6支舞蹈展演完毕,节目组收集喜爱度最高的前3支舞蹈,经过4轮选出12支,最终编排一期番外节目。这种互动方式把选择权交到观众手中,让观众获得一种参与感,能够提高节目的受众黏性。其次是发源于B站的弹幕文化。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弹幕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现在屏幕画面上,由此形成新的议题或引发新的讨论。例如,在第三期“大唐盛世”主题中,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争论过后,武则天看向了李元芳,问出了那句经典的“元芳,你怎么看”。此时弹幕一片“狂欢”,大家不仅表示节目组居然会“玩梗”,而且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节目官方还会“下场”在评论区回复网友评论或者在其他平台发起新的议题,以期形成更广泛的话题,汇聚更多的流量。《舞千年》第七期一经播出,#父亲手里橘子掉下来的一刻就哭了#、#被朱自清背影整破防了#、#舞千年与冬奥的梦幻联动#等话题就纷纷登上微博热搜榜。许多网友在看完舞蹈《背影》的真情演绎后,被作品所表达的平淡而深刻的父子情所感动;在看完舞蹈《冰嬉》后,惊喜地发现舞蹈演员的服装颜色与奥运五环相对应,感受到舞蹈中承载着的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愿。

节目组与观众进行积极的双向互动,能够快速引发关于舞蹈的热点议题,助力《舞千年》获得更大的曝光,甚至引起更广泛的人际口碑传播,促使中国舞获得更多的关注。

六、创新品牌植入,助力舞蹈传承

在如今的综艺市场中,品牌商业植入作为一种主要方式,为综艺节目提供资金支持。不同于竞技类或慢综艺中主持人口播形式的品牌硬植入,《舞千年》作为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品牌植入的方式考量需要参考影视剧。如何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接收到品牌信息,同时不与节目剧情相违和,是剧情类综艺需要考虑的问题。

《舞千年》采用了不同的品牌创新植入方式。首先,借用数字技术将品牌标识、品牌理念植入剧情中。例如,荐舞官在每个时代聚到一起时,余额宝的“鲤鱼”标识会以三维动画形象从神书舞籍中跃出,作为风舞志记录官,为荐舞官介绍荐舞规则,顺势出现其品牌理念,推动后续剧情的发展。其次,节目组设计了特定的品牌展示情节,使之成为整体剧情的一部分。例如,在讲述《踏歌》背景故事之时,女主人公阿阮在上巳节收到其母送出的一块鱼形玉佩,寓意年年有余。每当看到这块玉佩,阿阮就会想起母亲对自己的美好希冀,多积攒、多修身。网友在弹幕上留言:“丝毫看不出植入的痕迹”“台词设计巧妙,不失为一种高级的植入技巧”。最后,节目组还另设了广告小剧场,通过演员的自然表演,展现品牌诉求。比如在《昭君出塞》的末尾,镜头转切到昭君与单于共同商议积攒粮草的小剧场,台词突出了余额宝“积攒”的品牌理念。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节目,都要经受市场的考验,有高的收视率才能获取好的广告收益,再以此支撑节目继续做下去。《舞千年》在输出品质内容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创意品牌植入方式,创造了品牌与节目双赢的局面,成功助力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七、思考与总结

《舞千年》的创作者勇敢地创新综艺模式,不断助力传统文化的年轻化和大众化,这对于观众乃至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十分难得且幸运的事。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若想获得持续性的曝光及衍生话题,就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应拓展内容叙事的深度与广度。第一季的《舞千年》已经让传统文化在舞蹈上找到了扎实的落点,未来或许可以尝试在以舞蹈为传统文化一级符号的前提下,依照当下的时代特性进行二次编码,将价值观与情感巧妙地植入内容叙事中,打造更能让大众接受、理解且更具传播能力的二级符号,这将有助于《舞千年》实现更加大众化的传播。

其次,观众对剧场舞蹈与电视舞蹈的接受效果具有差异性。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媒介本身就带有大量的信息,甚至会塑造内容的形态并影响接收者对于内容的理解。舞蹈是一门需要观众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的同时发挥想象力的艺术,视频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或改变着人们的各种感官感受,可能会使观众对舞蹈本体内容产生偏见。另外,电视舞蹈一般会经过镜头语言、后期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为了保证舞蹈本身的意义表达准确,需要影视工作者保持舞蹈审美和对舞蹈的责任感,或者引入更多舞蹈人才跨界参与节目策划与拍摄。

最后,在如今的互联网逻辑下,一切流量、话题、资本通常集中于人,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人是具体的,是具有思维的,更容易引起其他个体的共鸣和讨论。《舞千年》虽然获得了很高的热度,但热度往往集中在舞蹈作品上,且持续时间不长,甚至观众并不记得作品的编导和舞者身份。因此,节目组在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前期宣发、正片展示或后期采访等方式,将一部分重点转移到舞蹈名人的打造上,引发二次曝光。

综上所述,不管何种类型的文化节目,都需要在尊重史实、尊重匠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内容编导与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进而产生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助力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舞蹈课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