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媒体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策略

2022-02-18 03:48:53
视听 2022年4期
关键词:许昌广电广播

苏 萌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落地,农村面貌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这一革命性变化既为新时代条件下寻求突围的广电媒体提供了全新的“舆论场”,又为谋求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的广电媒体开辟了广阔的“角力场”。许昌广播电视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着力打造“离农民更近,农味儿更足”的媒体,实施全方位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步伐,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大胆实践,广泛探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变多为一,加快平台大融合

随着媒体融合的加快推进,目前已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存、多种媒体平台共建的局面。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气候下,如何加快新旧媒体的“融”、多媒体平台的“合”,最终实现“裂变”,幻化出“1+1>2”的效果,就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服务终端一体化

在新媒体的全面“围剿”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广电媒体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和短板。在实施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广电媒体也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了强大的新媒体矩阵。然而,如何更好地平衡这些名目繁多的新媒体平台,使其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内耗,共同发力而不是各自为战,形成“1+N>N”的裂变效应,成为摆在广电媒体面前的重要问题。就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而言,许昌广播电视台除了有专业的农村广播频率和农村电视频道外,还建有多个面向“三农”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账号。然而,这些平台却是“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难以形成合力,造成了资源浪费。为此,在新一轮的融合发展中,许昌广播电视台着眼于服务力量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网站、“两微一端”等多个服务终端予以整合,依托农村广播频率App、农村电视频道App等一体化广电全媒体服务平台,打造出立体化的“频率(频道)+渠道”“内容+产业”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许昌广播电视台还打通广电媒体与其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通道,用好用活互联网技术,借助已有的直播技术、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强大技术支撑,使广电媒体服务终端一体化成为现实,从而为广电媒体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扫清了技术障碍,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平台技术集成化

广电媒体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就要集成诸多平台技术,构建“大一统”格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许昌广播电视台基于传统广电技术,充分运用IVR、SQL等多种服务器、交换机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等硬件和软件,集成《“三农”热线》 《田园交响曲》等广播电视栏目、“两微一端”、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在传统广电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实现了“三农”信息和数据的同步、接收、处理、分发与发布。许昌广播电视台构建了信息通达的“高速公路”,形成了“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线上+线下”等门类齐全、各有千秋、梯次配置的涉农产业指导和服务格局。

(三)数据应用流程化

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广电媒体提升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广电媒体应该摒弃旧有的宣传模式、服务理念,紧紧抓住大数据技术这一“利器”,对“三农”宣传的切入口、着力点予以科学分析和研判,以此来校正自身的服务方位,确立服务的主攻方向。只有实现一箭中的,才能不断提升广电媒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效能和效用。许昌广播电视台组建专门技术团队,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便捷的农户需求机制,第一时间了解农户心声,第一现场反映农户诉求,第一责任解决农户困难,对农户的所思、所想、所需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许昌广播电视台技术团队运用关联分析技术,对农户需求模型进行科学分析,强化了对农产品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全流程的监测,以及对农产品价格、销售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的把控,既全视野、广角度地报道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全貌,又为当地政府做好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许昌广播电视台还发挥农村广播(频道)App、“三农”热线、“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各类服务终端的作用,在传统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的同时,又全面导入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业态。各类短视频平台全面开花,一起发力,内容涵盖农业科技教育、“三农”市场供求、致富信息、就业咨询、农民维权等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遗漏。近年来,在部分地区蔬菜、瓜果等遭遇销售困难的情况下,许昌广播电视台积极调动其构建的农户需求机制,一方面,发挥媒体“登高一呼”的鼓舞作用,帮助农户多销快销,千方百计解农户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配合农事部门发布信息预警,指导农户大搞种植结构调整,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转”的路子,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广电媒体的力量。

二、变一为多,优化内容设置

新媒体条件下,技术保障虽然成为广电媒体角逐舆论主战场的条件之一,但仍改变不了广电媒体坚持“内容为王”的主旨。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巨大洪流中,广电媒体依然要牢牢把握用鲜而不垢的内容去培育核心竞争力,占领舆论高地。换句话说,无论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广电媒体都不能忘了内容这个“根”。

(一)构筑 “广电+”服务模式

作为新闻的富矿,“三农”工作一向是广电媒体宣传报道的广阔天地,也是广电媒体强化服务的对象。随着服务项目、水平、层次的持续深化,“广电+对农服务”“广电+乡村旅游”“广电+脱贫攻坚”等服务模式次第涌现。这些模式将线上广电节目宣传和线下对农服务较好地黏合在一起,整合了新闻宣传策划、资本运营、产业布局等资源链条,从而把涉农的所有经济要素都纳入广电媒体的内容、服务和产品阵营,进一步拓展了广电媒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和广度。许昌广播电视台农村电视频道在整合域内实力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商扶贫县乡行”活动,为当地优质农产品强化品牌建设、广开销售渠道蹚出了一条新路。同时,许昌广播电视台利用建立的全球电商直播基地,帮助中药、花木等富有许昌特色的农产品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提升了许昌农产品的知名度。

(二)培育农业宣传品牌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既是培育广电媒体农村宣传节目品牌、提升广电媒体美誉度的需要,又是助力农村品牌推广的重要环节。许昌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品牌宣传,依托建立的农业专家库,开展农业品牌培育行动。该行动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打造一套内容赋能体系、制定一套传播方案、定制一套产品手册、提供一套营销方案、开展一系列线下活动等。在强化农业宣传过程中,许昌广播电视台以农村广播频率(频道)为龙头,联合新媒体矩阵,不断炒热农业品牌宣传,打造优质农业品牌,相继推出了《许昌名优特新农产品》等农业品牌宣传节目集群。此外,许昌广播电视台还搭建优质农产品品牌内容赋能平台,整合报道资源,再造传播流程,以农业品牌宣传促进农业品牌孵化,引领“三农”宣传渐入佳境。在竭力做好农产品品牌宣传的同时,还与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坚持开展“乡村产业振兴论坛”“专家巡回行”等线下品牌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农业专家深入乡村一线,为农民提供全流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咨询等服务。这些行动消除了农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肠梗阻”现象,让农业科技落地生根、开花,为乡村产业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构筑农产品商业平台

在优化广电媒体“三农”宣传的前提下,广电节目内容设置的范围趋于宽泛化。对此,可以凭借已建立的技术、渠道、数据、平台和网点优势,对“广电+农产品销售”模式予以不间断的创新,衍生出全新的销售模式,构建起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广电号”农业发展新基地和地标性农产品销售新平台。例如,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为阵地,探索农产品优选专柜建设;以广电媒体自有商业网点为主体,构建区域农产品品牌配送体系;以广电媒体的公信力为效应,打造“广电+全域旅游”“广电+农产品竞拍”“广电+乡村文化”等特色活动;等等。应针对乡村产业振兴所涵盖的所有领域,有的放矢、分门别类地进行内容设置,开展定制化、特色化、系列化农产品销售活动,形成以广电媒体为主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相融合,集线上和线下于一体的网格式农产品销售模式。如此,通过农产品商业平台的全面搭建,可让广电媒体的宣传内容持续延伸,让广电媒体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功能全面显现,使成果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许昌广播电视台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进行梳理,推出了“广电+红色游”活动,激活线上和线下资源,分批组织受众深入这些村庄,探访红色资源,接受革命教育,采购特色农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优中选优,再造传播新机制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系统工程。对广电媒体而言,如果沿袭传统的传播模式,其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那么,实行什么样的传播策略,打造什么样的传播流程,构建什么样的传播机制,就值得业界研究和探索。这一方面是广电媒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外在呼唤,另一方面更是广电媒体优化自身传播模式的内在需要。因此,必须导入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对传播机制不断进行优化,从而使其和乡村产业振兴宣传服务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搭建桥梁,让城乡沟通无障碍

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的振兴。因此,乡村产业振兴也必须在城市的带动下才能实现。作为广电媒体,要想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有所建树,在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中贡献力量,就需要千方百计地搭建城乡沟通的桥梁。借助这一桥梁,让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有序转移、自由流通。从这一点上说,广电媒体完全可以将自己视为伟大的“建筑师”,集纳优势资源,多点发力,全面突破,以“无形的手”建起“无形的桥”,全方位、多角度介入城乡互动。同时,还可以从乡村旅游、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等切入点入手,让城乡产业、资本、生产和消费实现无缝衔接、互通有无,实现城市生产要素“上山下乡”、农村生产要素“跑步进城”,进一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

(二)创新机制,让服务城乡更流畅

说到底,服务城乡经济发展是广电媒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落脚点。因此,应当着眼于城乡两端,在沟通交流渠道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服务,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助力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一方面,广电媒体要切实发挥媒体优势,以新的传播机制对产业链资源予以大密度地整合,从产业政策、资本运作、IP打造等多维度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解读与指导。另一方面,广电媒体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等原则,全面宣传报道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开出问题清单,组织农业专家予以专题研讨,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要发挥广电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聚集全社会的智力资源,扫清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中遇到的“拦路虎”,为乡村产业振兴做出广电媒体应有的贡献。

四、一呼百应,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

受众是媒体兴旺发达之源。在媒体和受众的关系中,受众已成为决定性因素。全面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是广电媒体不变的宗旨。即便在新媒体条件下,这一点依然不容置疑。广电媒体只有念好“服务经”,才能打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动仗”。

(一)为城乡居民提供 “候鸟式”服务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离不开人才资源。广电媒体要想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就应当切实认识到人才资源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意义,聚焦满足城乡主题涉农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在培育城乡居民受众上花大气力、下苦功夫,集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乡村产业振兴“助跑”。一方面,要聚焦城市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培育忠实的城市“粉丝”,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来,促使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消费者、投资者和生产者;另一方面,要聚焦乡村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培育忠实的乡村“粉丝”,为涉农产业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政策发布、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服务。只有让城乡受众享受到全天候的“候鸟式”“保姆式”服务体验,广电媒体才能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关键发力,发挥作用。

(二)联合专家团队,构建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库”

棚架技术是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突出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技术能否为广大农民所掌握,直接影响着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广电媒体应当发挥媒体的号召力,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组建专家团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专家团队既包括农业专家,也包括经济、法律、政策、生活、传媒、医药等各方面的专家团队。目前,许昌广播电视台以开设的《空中课堂》栏目为依托,签约农业、法律等专家近百位,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不间断地开展培训、讲座和致富观摩等交流活动。这些专家公益服务活动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等服务,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从而让更多的农民“耳聪目明”,了解党和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生力量。

(三)联通创业团体,打造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实践证明,在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创业团体的生力军作用不可或缺。因此,广电媒体应当引导创业团体与农民进行有效联通,使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大有作为。对那些致力于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创业团体,广电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创业政策,提供全程式创业指导,促进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让创业团队有的放矢,在服务好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创造效益,实现共赢。

五、结语

乡村产业振兴是广电媒体服务的一块“试金石”,直接体现着其服务成效的高与低、优与劣。在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背景下,广电媒体除了在平台融合、内容优化、传播创新和满足受众需求等方面发力外,还要在更多的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只有这样,广电媒体才能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中不断有新作为、创出新业绩、取得新成效,才能唱好乡村振兴的“大合唱”。

猜你喜欢
许昌广电广播
初到许昌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4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航天控制(2020年5期)2020-03-29 02:10:28
许昌诗群
天津诗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4:54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8
许昌青春诗会
中华诗词(2017年7期)2018-01-22 02:19:56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河北遥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