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风起洛阳》的热播原因探析

2022-05-31 02:33张云敏
视听 2022年4期
关键词:弘毅洛阳符号

张云敏

网络剧《风起洛阳》根据马伯庸小说《洛阳》改编而成,以武周时期为时代背景,以不良人、世家子弟、内卫等不同阶层人物为主要对象,讲述了高秉烛、百里弘毅与武思月等人守护神都、拯救苍生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该剧不仅在2021年年末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用好口碑与高收视率为网络剧的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起洛阳》的成功证明了网络剧已经成为影视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剧在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和自我演进的作用下,沿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持续快速发展。在我国,网络剧从起步到火爆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在这十年间,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并成为推动网络视听高速发展的重要影视类型。笔者以《风起洛阳》为案例,总结出网络剧热播的三大原因。

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传统文化传承

一部网络剧之所以热播,主要原因在于其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也就是将主流意识形态以影视作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古装网络剧要以观众可接受的方式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自我鼓舞的文化建构方式,将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传统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一)家国情怀的传递

作为悬疑探案类型的古装剧,《风起洛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文化背景是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的绝佳场域。该剧讲述的是不良人高秉烛、世家子弟百里弘毅与内卫武思月联手拯救神都和苍生于危难的正能量故事。该剧也是一部少年成长史,其传递出的家国情怀以及少年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的价值观,给当前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带来启示。

主流价值观以文化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大众最熟悉的中国元素,让观众在观剧中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的底蕴。剧中,百里弘毅为墨家百工出身,同时对儒家和道家文化均有涉猎。“弘毅”二字取自《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于无形中向观众传播了中华文化。百里弘毅最初因阿爷之死卷入疑案。随着案情进展,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好友一同投身保卫神都,守护一方百姓安宁,将其大爱撒于人间。此外,百里府高高悬挂的牌匾——“耕读世家”,直接传递出该剧的价值观,即在耕而废读和读而废耕的两极之间,在信奉实用主义的同时,不能废弃读书礼仪。这也是当代青年应该传承下去的精神。

意识形态批评一种切入的可能性在于关注任何一个影片文本和生产这部影片、观看这部影片的年代的社会、政治、历史之间的密切关联。也就是福柯曾经指出的,在影视作品中,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①。剧中的主人公历经种种危难,依然不忘初心,向观众传递出大国情怀的价值观。该剧将作品隐含的处事态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观众,给青少年观众带来启示,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理想。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

《风起洛阳》的服化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元素,同时,该剧在礼仪的设置上也独具匠心。大到繁华的天堂工程、南市109坊,小到配饰、茶具,处处皆是国风,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又向观众传播了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礼仪则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优秀的影视作品总是能够通过礼仪来展现文化底蕴。《风起洛阳》中百里弘毅与柳然的婚礼,依据的是敦煌文献写本中《下女夫词》中的记载,并参考张敖所作的《新集吉凶书仪》,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展现了唐朝的婚礼文化。剧中,黄昏举行婚礼又称“昏礼”。该剧在婚服上也很有考究。新人因“摄盛”惯例,可以夸大自己身份,按照超越自己实际级别的仪式举行婚礼,因而新郎可以身穿蓝衣配冕,新妇头戴萧后同款花树冠。此外,剧中婚礼细节处皆是传统,如百里府内宾客高唱迎亲,老妇人撒谷豆避三煞,两小童捧镜开路辟邪,以及唐婚礼仪中重要的却扇掩面均有涉及。剧中故事背景为武则天执政时期,女子地位高,拜堂时男跪女不跪。该剧仅仅通过一个婚礼,便展现出唐朝盛世的文化底蕴。同时,该剧在场景制作层面达到了与电影相媲美的质感要求,呈现出令观众满意的视觉效果。

《风起洛阳》的制作方经过考究,在符合现代受众审美的基础上,勾勒出美轮美奂的大唐盛世景象,将一部网络剧制作成观众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课。该剧不仅呈现了传统文化之形,而且呈现出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礼仪与东方风韵。

二、人物符号建构与仪式空间建造

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提出互动仪式链模型。其理论模型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的起始条件:一是两个或以上的人需要同时在场,二是对局外人设定了一种界限,三是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上,四是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风起洛阳》正是用这四种条件建造出仪式空间。因此,属于剧集与观众之间的特定仪式空间以及人物符号的建构也是网络剧热播的重要原因。

(一)人物符号建构

所谓人物符号,实际上就是赋予自然人抽象的符号意义去迎合观众。体现在电视剧中,就是将剧中的人物按照预先设定好的人物形象展现给大众,包括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也就是“人设”。人物符号的建构对象并不只包括现实世界中的人,剧中人物也可以成为一种“偶像”,激励现实世界中的受众。

索绪尔指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形式,所指是内容和意义。人物符号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让观众通过剧中的各种形式明白与之对应的内容与意义。所以,人物符号的能指是某个人物包括其面貌、体形等自然特征,而所指就是这些方面的结合体所代表的意义。对应到影视作品中,人物所代表的符号被观众冠以某种标签,来满足观众的某种自我想象。

剧中人物在未被符号化之前并不具有任何意义,但是经过编剧和资本的编码及观众的解码后,人物的名字就开始代表人格符号,其外貌、身体也开始具有身体符号的意义。视觉符号首先成为被编码的载体。在《风起洛阳》中,百里弘毅多次被认为清冷高贵。这种设定也使他的外貌与身体有了指向意义。此外,人格符号更能吸引观众。先婚后爱以及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让百里弘毅这一剧中人物成为部分现实观众迷恋的对象,而观众也会对剧集赋予的符号意义进行解码。可以说,建构人物,就是让观众去追逐媒介赋予人物符号能指所承载的理想自我这一所指的意义。

(二)仪式空间建造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需要同时在场。在场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成员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产生归属感。这种在场既包括身体在场,也包括其他形式的虚拟在场,如新媒体时代特有的弹幕、微博超话的讨论等。爱奇艺是《风起洛阳》的独播平台,所有通过平台收看该剧的观众都是仪式的参与者。这些观众通过弹幕或微博超话等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共享,增强了参与仪式互动的向心力。

柯林斯还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目的在于让参与者能够辨认对方身份,从而加入互动仪式的阵营,而不懂阵营内行话或者术语的“局外人”则会被自动排除。《风起洛阳》的观众可以通过一些桥段的模仿和经典台词来为自己添加标识。例如,观众通过柳七娘在剧中的经典台词“二郎……”就能辨认出对方的身份。没有看过的观众自然不能对答如流,也就难以加入话题讨论。如此一来,就构成了对“局外人”的一种界限。

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中,关注对象或者关注焦点的一致性是群体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关键。只有拥有共同的关注对象,群体才会组织在一起,个体与个体之间才能产生群体情感。互动仪式是由关注对象的一致性产生的一种群体行为。2021年12月31日是《风起洛阳》收官之日,当日,观众一同在线探究最终的大魔王的身份。这种共同的关注焦点使得个体充满仪式感,并获得沉浸式追剧的体验感。

最后的重点之一是观众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成员只有通过分享相同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群体的认同感,并使之日常化、固定化和程序化。弹幕、微博话题以及超话等是观众分享情感体验的场所。例如,在大结局中,武思月为守护神都和兄长殉国时,弹幕中的“心疼”“扎心”“哭死我了”等字眼,使得每一个参与到剧情中的个体都会产生情感共鸣。随之而来的弹幕更是会刺激到群体的情感,并且使之循环往复,以致产生新的共同情感。

三、大众文化特性与创新推广宣传

作为大众文化,网络剧给观众建构起了一个娱乐语境。在全媒体时代下,一些新兴的媒介平台打破了传统影视作品的宣传推广方式。相较于传统电视剧,网络剧的监管相对宽松,网络剧的宣传方式更是五花八门,使其能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观众注意力。所以,网络剧呈现出的大众文化特性和媒介平台的推广也是网络剧热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网络剧的大众化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将电视的大众文化特点归纳为四点:综艺性、形象性、作者已死与文本颠覆、审美变成了“趋俗”。

首先是综艺性。综艺性是网络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首要特性。《风起洛阳》也体现出综艺性的一面。观众能在这部悬疑探案的古装网络剧中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困扰,获得片刻的精神愉悦。

其次是形象性。作为传播信息的中介,电视以影像的真实取代了现实的真实,其意义早已被“形象”代替。影视作品呈现出来的是美化后的生活,强调新奇的视觉快感和听觉快感,从而实现形象欲望的满足。《风起洛阳》通过场景搭建等方式,带观众领略大唐盛世的繁荣与昌盛。

再次是作者已死与文本颠覆。电视文化是一种可大量复制的“文化”,是提供给不同地域和语境中的大多数人共同享用的同一种文化。因此,趋同就成为典型的特征。本雅明提出“机械复制时代”,零散化、片段化成为其文化特征。《风起洛阳》虽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由主线和多条副线建构,构成了网络剧片段化叙事的特征。

最后是审美变成了“趋俗”。在市场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在部分平台娱乐至上的准则下,一些网络剧由于突出娱乐功能,使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虽然《风起洛阳》的收视率和口碑都还不错,但由于要符合大众审美,该剧在一些情节的设置上也不免趋俗。

(二)创新式推广宣传

网络剧的走红离不开推广与宣传。在媒介平台多样化的前提下,微博一直是影视作品宣发的主要阵地。再加以IP、自身内容、粉丝优势,各平台的宣传与推广方式越发创新,并经由各种方式打造出“一站式服务”。

全媒体时代,《风起洛阳》的推广值得其他网络剧学习与借鉴。在首播之时,该剧官方微博账号与主演们纷纷发布微博进行造势,以引起粉丝关注。在剧集播放过程中,该剧通过制造热门话题来吸引大众关注,并制作表情包、应援口号,让观众主动为其应援。此外,该剧官方微博账号通过剧透式的营销方式,实现全网受众沉浸式追剧,并通过打造热梗名场面来引起受众兴趣,如#2021年不能错过的20分钟#其实是剧中高秉烛和窈娘的20分钟对手戏。根据《风起洛阳》的收官战报显示,该剧在播出期间登上全网热搜热榜超2000次,其中微博热搜上榜超1250次,主话题阅读量43.6亿次。该剧除了在微博发布相关内容,还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现场花絮、名场面回放,其短视频播放量高达15.3亿次。毫无疑问,新媒体平台能为网络剧的宣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史蒂芬森指出:“传播是游戏。”一部网络剧的成功传播,依靠的不仅仅是剧作方的力量,还要发挥粉丝的主动性地位来进行创新式的宣传推广。传播者应推动受众主动参与到传播过程之中,并为其打造沉浸式追剧体验。《风起洛阳》的宣传推广方式呈现了优质IP全面开发的巨大商业潜力。

四、结语

《风起洛阳》的热播证明了这是一部成功的古装网络剧。自播出至今,该剧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获得了好口碑,引发全网追剧热潮。这部作品展示了网络剧制作应有的态度,其成功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总而言之,《风起洛阳》虽在制作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其服化道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然值得称赞,对影视行业的后续发展有着借鉴意义。网络剧唯有匠心制作,才能实现热度与口碑的双赢。

注释:

①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10.

猜你喜欢
弘毅洛阳符号
弘毅崇文 和合精进
——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学校
洛阳正大剧院
校训展示墙
学符号,比多少
百战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符号的由来
洛阳自古繁华
弘毅投资走下神坛 12年投资成绩单全解剖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