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2022-02-18 03:08:22施玉红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础计算机

施玉红

(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 武都 746041)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Windows操作系统三部分。基础知识包括软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硬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数据转换等。程序设计语言包括命令式语言、函数式语言、逻辑式语言。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系统的退出和启动、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文件夹与文件操作、硬盘操作、网络功能等。

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不合理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未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降低了其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2.2 教学定位不清晰

中职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学定位不够清晰,教学效果不佳。

2.3 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多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媒体虽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停留在上机实验和理论授课阶段,缺乏教师的演示过程,实践教学不足,而多数中职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多数时候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不佳。

2.4 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教学评价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过程性评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环节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对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提高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导致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限制了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发展。

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对策

3.1 完善课程体系

为有效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完善课程体系,重视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两部分,使中职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增设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特点,组织本校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优化和更新教材内容,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丰富教材内容,收录和编制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供支持。

3.2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教师开展教学要有重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计算机起步水平较低,且学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对此,教师可以对入学新生进行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层次进行分班,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和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3 重视实践环节

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将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其长期处于缺乏思考的状态中,实践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重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使更多中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丰富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中职学生内化计算机基础知识。

3.4 丰富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就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以下方式展开教学:第一,启发式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对此,中职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研究和探讨,设计出更加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计划,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引导,使学生成为信息的加工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相关内容展开深入思考,教师以问题的提出者和引导者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结合任务要求展开学习,充分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完成相应任务和学习目标。第三,因材施教教学法。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水平差异性较大,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因材施教教学法,展开分层教学,通过合理的引导,以小组探究等形式让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帮助。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引导基础较弱的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开展自主学习,帮助其提高计算机基础水平。此外,教师要做到认真负责,设计并总结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并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软件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应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